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冥”     
说“冥”贾文甲骨文字,或作,或省作,①如卜辞:丁丑卜贞,翌庚寅、妇好(合集154,·典116)壬午卜争贞,妇,。(合集14314,·典118)……妇鼠,、五月。(合集14020,前7.14.4)……[妇]姓其。(合集14027)辛丑卜争贞,子不其。(...  相似文献   

2.
对《花东》480卜辞的释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江苏 《殷都学刊》2008,29(3):24-32
《花东》480版上,共有六条卜辞,涉及到的人物有祖甲、祖乙和妣庚;王、(武)丁、妇好;大子、子灵等。祭祀的种类有 、彡。瑞玉的种类有吉(圭)、珥。祭祀以外的事类有“在断,来狞自 ”、“在 ,来自 ”及嘉( )字不同于王卜辞中的“娩嘉”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卜辞曰:癸酉贞,日月又(有)食,佳若。癸酉贞,日月又(有)食,(?)若。此对贞日月有食卜骨,著录于《簠室殷契徵文》、《殷契佚存》、及《双剑誃古器物图录》。商代卜辞记月食者,如《簠室殷契徵文·天象》二片:“旬壬申夕,月(?)(有)食。”是也。其记日月有食者,此片卜辞癸酉对贞日月有食及《战后京津新获甲骨集》3965片:“癸酉贞,日月□(又)食,(?)甲。”  相似文献   

4.
二人共贞是商代晚期的一种特殊贞卜现象,过往学界对于该现象的认识并不清晰。通过梳理相关卜辞的内容及时代可知,所谓的二人共贞类卜辞仅短暂存在于武丁中期,均与贞人■有关,可视为一种"实习卜辞"。卜辞中实际存在的二人共贞与《洛诰》中成王所言的"二人共贞"不可等同,"三人共贞"和"出组二人共贞"卜辞也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易经》“贞”字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贞”是《易经》中最常见字。在卦爻辞条总数中,含“贞”者共一百余条,约占四分之一。对“贞”字如何训释,不仅直接涉及相当多一部分卦爻辞的理解,而且关乎整部《易经》本来面目的研究。近世李镜池先生将《易》中“贞”字皆论为“问”义,认为同于甲骨卜辞的“贞”字,后又表述为“占问”。迄今已成为一种比较流行的意见。笔者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为有助于《易经》的深入研究,具体辨析如下,祈时贤指正。  相似文献   

6.
武丁卜辞中有一条重要史料,是学者们研究商代农业、土地制度,阶级结构和社会形态诸问题时所经常征引的、这就是: 癸巳卜,宾,贞令众人入羊方圣田。一、 贞勿令众人。六月。一。 (《甲编》3501,《甲释附图》贰零捌,《合集》6)从《甲释》者始一直未有人释读。我们在编纂《合集》时,反复细省此片,  相似文献   

7.
子组卜辞缀合两例常耀华《甲骨文合集》(以下简称《合集》)“总计拼合不下两千余版,单《殷虚文字》甲、乙两编,就拼合了一千版以上”。在甲骨缀合复原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然而,甲骨拼合工作并没有做尽,近段研究子组卜辞,发现至少有两例还可拼合。第一例:《合集...  相似文献   

8.
从传世文献记载的商族起源来看,商族尊崇母性。《诗经·商颂》中的《长发》和《玄鸟》记载的传说是,商的起源是因为有娀女简狄,因上帝命玄鸟给简狄送来鸟卵,简狄食后诞生了商。从出土铜器玄妇壶上的图形铭文来看,可以印证商代的母性崇拜。从记载规模巨大的祭祀“帚(妇)”及“上帝娶妇好”的卜辞来看,商族的母性崇拜是很鲜明的。  相似文献   

9.
传说中的"河伯"是黄河水神。对黄河流域的老百姓来说,"河伯"是非常可怕的水神。据屈原的《九歌·河伯》,它能起大风,使波浪翻腾,气势非凡。河伯遨游黄河,驾着水车,车顶覆盖着荷叶。战国魏文侯时,西门豹身为邺令,到邺城,目睹了"河伯娶妇"的习俗,即"冥妇"。有的学者根据这些故事与一些甲骨卜辞资料,提出了妇好作已经死去的商王室祖先神的冥妇,然而甲骨卜辞的表明"妇好"并无作过"冥妇"。  相似文献   

10.
商代军事行动的祝祈(香港)连劭名商代出现敌方侵扰的情况,首先要告于神灵,乞请佑助。历组卜辞中有:《合》33054:□□,贞其卯于示。乙巳,贞于父丁告,牛。乙[巳,贞]方出,[其告]于大甲、祖[乙]羊。历组中又有因召方(又作刀方)可能入侵而告于“父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写作源于一条一期卜辞,即《合集》10116。我在原书评的512—513页讨论了该卜辞叙辞的正确干支日期应该是甲子。为便于分析,卜辞的释文采用宽式,既使用现代楷书字形,也使用甲骨字形。那条卜辞的释文(大致采用《类纂》530页第2栏的释文)隶定如下:“甲子卜争贞?..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生年问题,历来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不过正如郑鹤声先生指出的那样,有些是“没有什么根据随便说的,只有根据张守(竹卩)或司马贞两说推算而得的,较为可靠。” 张守(竹卩)的说法见于《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年而当太初元年”下,《正义》曰:“按迁年四十二岁。” 司马贞之说见同书“迁为太史令”下,《索隐》引《博物志》曰:“太史令茂陵是武里大夫司马(迁),年二十八,三年六月乙卯、除六百石也。” 两说正好相差十年,如《正义》是对的,则《索隐》误三十八为二十八:如《索隐》是对的,则《正义》误三十二为四十二。都只是一个数目字之差,出现差错的可能性相等,又无其它可靠的材料以资依据。因此在共同都认为“只有两说较为可靠”的前提下,又有从张、从司马氏之争。王同维、  相似文献   

13.
殷墟甲骨卜辞是我国殷商后期保留下来的文字资料,完整的殷墟卜辞一般包括前辞、命辞等九个部分.其中"前辞"位于一条卜辞的最前面,它通常记载占卜之日、占卜之人以及占卜之地.在与其他组类卜辞中的前辞形式对比后可知,花东卜辞前辞具有多样化特征,其前辞形式共计有二十五种.认真分析这些多样化的前辞形式,可以发现其中的某些规律,如贞人绝大多数都出现在"某贞"式中等.研究花东卜辞前辞形式,有助干判定该批甲骨的时代.  相似文献   

14.
商代的马     
一、马与走马、先马商代的社会等级中,有一种人称为“马”。殷墟所出辛、康丁时代的无名组卜辞中有:《屯》243:壬辰令马。弼令。①又称为“多马”。如武丁时代的宾组卜辞中有:《合》5720:己丑卜,宾,……令多马。《合》5722:戊戌卜,□,贞羽己亥多马亡□。□月。“马”作为身份等级的名称,明确见于文献记载,《韩诗外传》卷二云:“商容尝执羽,冯于马徒,欲以化纣而不能。”商容是商代晚期的名臣,为了能够感化纣王,曾亲自参加“多马”的活动。“马”在西周时代又称“走马”,《元年师兑簋》铭文:“左右走马,五邑走马。”《淮…  相似文献   

15.
殷虚书契续编卷三十页有武丁时卜辞: 辛丑卜?贞曰?方??于土。王襄簠室殷契徵文地望八页也錄有此片。此外续编卷二,三十一页有??两字,而上下无所属。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方问题,一是??问题。关於吕方的解释不一,至今尚无定论,实在应即吕方。汉韩?造孔庙礼器碑阴,吕字作?,形尚相似。吕方为殷武丁时强敌,卜矢中多有吕方来侵,及往伐吕方的记载。??即方皇也。?即凡,实亦风字,古无轻唇  相似文献   

16.
贞悔二字,《周易》经文常见。通检450条卦爻辞,贞见于108条,悔见于32条,贞悔同见于10条左右。《尚书·洪范》载:“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卜五,指雨、霁、蒙、驿、克五种龟卜兆象。占用二,衍忒,指蓍筮重卦分为贞悔,演变以占用也。古人筮占,揲蓍曰衍,即排演蓍草以成六爻。下三爻曰内卦,称贞,上三爻曰外卦,称悔。若爻有变化(忒者,变也),则称演遇的本卦为贞,变生的之卦为悔。《左传·僖公十五年》秋,秦伯伐晋。卜徒父筮之,其卦遇《蛊》。《蛊》卦下巽上民,巽的卦象是风,艮的卦象是山,所以卜徒父曰:“《蛊》之贞,风也;其悔,山也。”《国语·晋语》晋重耳筮得国。筮得贞《屯》悔《豫》。《屯》是遇卦,《屯》初,四、五爻皆变。变生的之卦为《豫》,故曰贞《屯》悔《豫》。由此可见,贞悔在易卦里有着特定的含义,贞指内卦,本卦;悔指外卦,变卦。然而易学家们对于卦爻辞中之贞悔的解释,却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合集》6057中有这样两条卜辞:"土方侵我田十人";"(工口)方出侵我(臸米)田七十人五"。过去多被认为是敌方十人、七十五人侵犯我的田或敌方侵犯我的田,同时俘走十人、七十五人。但从卜辞内容和相关的历史背景来看,这两种解释都是不合理的。其实这两条卜辞应当理解为敌方侵犯我十人、七十五人的田;这里的田是这些人的份地,他们对其有使用权。这可以从甲骨文语法、商代的农业状况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方面找到证据。此条卜辞的释读必将为研究商代农业提供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甲骨文发现以来,商代祭祀制度一直是甲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90年来已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而其中的作祭一直为人所忽视。鲁实先先生、彭邦炯先生虽有所涉及,但皆未详论,没能引起同行的足够重视。本文略阐拙见,以就教于方家。(1) 丙戌卜,争贞,不作夔,协王事,二月。《前》6.18.1 按卜辞辞例和语法,这条卜辞中的“作”当为祭名。鲁、彭二氏都认为“作”即《尚书·顾命》“秉璋以酢”之酢,这还不能使人明了。《说文解字》云:“酢,醶也,从酉乍声。”醶,酢浆也,段注云:“凡味酸者皆谓之酢。”从这里看不出酢有祭祀  相似文献   

19.
本文据《竹书》的君主纪年研究了殷纣四征夷方的史事:第一次是在纣王4年(公元前1099年),《竹书》、《左传》、《韩非子》、《吕氏春秋》皆有记载;第二次是在纣王10年(公元前1093年),陈梦家的《殷虚卜辞综述》里的"正人方历程"就是此次的甲骨卜辞;第三次是在纣王15年(公元前1088年),以《三代》11.34.1的青铜铭文为据;第四次是在纣王21年(公元前1082年),郭沫若的《卜辞通纂》有此次甲骨卜辞。  相似文献   

20.
甲骨缀合新补常玉芝笔者近年陆续缀合了二十五版黄组卜辞和一版自组卜辞,后查其中有一版(属黄组)已为其他学者先我而缀,今将余下的十六版描摹发表,以供同道们参考。一、缀合版摹本(见后)二、著录号及说明(1)A:《合集》37364(《掇·二》216,《续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