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文化经典活动,是发挥其教育功能的途径之一。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专家讲座、推荐经典书目、鼓励学生阅读等途径开展阅读文化经典活动,以实现图书馆的育人价值。为此,图书馆应建设文化经典共享空间,设立经典论坛,与其他部门协作开设经典课程教育,做好经典阅读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2.
文学经典作为教化培育人感知方式的示范文本,经由学校教育渠道进行传播,受教育者从规定阅读中开始了对经典的了解,并建构自主阅读的选择能力与审美素质;但当代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功利主义目标的追求,导致学生读者阅读审美心理异化;大众传媒非文学经典阅读信息暗示引导了读者的注意,阅读需求动机呈下位偏移;建构文学经典阅读的理想化场境则必须改变文学教育异常化程序结构,培养读者合理的文学"认知动机",要借助传媒力量,加强意识形态的宣传,并将学校文学教育延伸到社会层面.  相似文献   

3.
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阵地,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培养师范生的文学素养。小学教育专业目前的文学教育存在学生阅读量较少、阅读体验不够丰富、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文学类课程存在弱化等现象与问题。本文就此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设置等方面思考探究高师小学教育专业文学教育的策略。旨在使学生亲近经典,涵咏经典,回归童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和率真博雅的气质和品位,从而提高文学教学效率,切实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深刻影响并改变了大学生的行为方式与阅读习惯。经典阅读、深阅读已不再流行,代之以碎片化阅读、浅阅读和功利性阅读。在大学生阅读素养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利益驱动与知识正能量引领相冲突、功利阅读与素质阅读难兼容、管理理性与学生感性相矛盾等困局。可通过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将信息和阅读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提升数字化阅读能力、加强经典和专业阅读教育等措施来提升大学生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选课门类齐全,课程数量繁多。通识教育要急需改变概论、原理加通史、专史的模式,代之研读古今中外原著经典,要以经典阅读为中心,建设大学通识教育主干课程。经典名著历万古而常新,只有加强名著式的通识教育,才能培养通才。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选课门类齐全,课程数量繁多。通识教育要急需改变概论、原理加通史、专史的模式,代之研读古今中外原著经典,要以经典阅读为中心,建设大学通识教育主干课程。经典名著历万古而常新,只有加强名著式的通识教育,才能培养“通才”。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化时代,大学教育应担负起培育学生人文情怀和民族认同感的责任,在大学教学中开展经典阅读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效途径。在近八年的"教育学"选修课教学中与学生共同阅读《学记》,收效甚大。学生直接阅读经典避免了"二手"传递造成的误读,同时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亲近感。通过实验,文章认为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在大学推动经典阅读,一是设置独立的"经典阅读"公共选修课程,二是在专业课程教学当中渗透经典阅读内容。  相似文献   

8.
基于文学经典名著在中学生语言学习、人文教育、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意义,剖析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盛行的功利性、休闲式等"伪"阅读现象及其根源,对矫正"伪"阅读、有效落实文学经典名著教学目标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大学生经典阅读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高校图书馆应有效开展大学生经典阅读指导工作,在图书馆建立经典书库,馆员参与经典阅读,举办经典书籍展览活动。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是从欧美高校引进的,其基本理念是追求和探讨永恒的真善美的人性。中国传统国学教育的核心诉求是"君子儒"的养成,与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殊途而同归,因此国学可以成为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通识教育理念下开展国学教育,需摒弃功利目的,体会"无用之用"的深刻内涵;需引领学生阅读国学经典,培养他们对古典文明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需结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合理进行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身意识往往是在对外界事物的探究过程中,通过反思而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认识的对象反而成为了"人"观察自身的媒介,形成一种"镜式结构"。而"人"的镜象不断地在这些媒介中得到呈现。尽管不同的"媒介"仅仅能勾画出有限的"人"的镜象,但正是在这些不断的彰显中,"人"的意义得到了充实。法律作为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文明现象,无疑是一种反射"人"之意义的重要镜象。通过对"人"与"法"的镜式结构的梳理,我们能够在更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认识"人"是什么。同时,也更好地认识法律本身。  相似文献   

12.
人名通常独指一个特定的人,不用任何冠词.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人名也可能普通化,指一个以上的人,或一个特定的人的一个以上的方面.普通化的人名前可用冠词以及其他限定词,其用法符合冠词的最基本的用法与其他限定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3.
修改后的婚姻法将损害赔偿的相对人锁定为婚姻关系中有过错的一方 ,不涉及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人。然而 ,对破坏婚姻关系导致离婚的第三者应否作为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 ,有必要作理论上的探讨。本文通过对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者破坏他人婚姻行为的性质及危害性的论述 ,提出应将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者列为离婚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行政诉讼第三人范围之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诉讼第三人是行政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一个重要问题。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或种类问题是行政诉讼第三人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理论界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在立法中也没有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问题作出明确规定。这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各地有不同的做法,缺乏统一的标准,亟待完善。从基本原则、标准等方面对行政诉讼第三人范围的界定作系统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可以对行政诉讼第三人的范围作出较为科学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人称代词"他"的产生是由作定语时主要用来指别中心语"人",后来发展到单独指别"人",这是从指别功能的多样性向指别功能的单一性转变,而这种指别程度要低于第一人称代词"我"和第二人称代词"你",因此可以用于"远指",这种"远指"功能是"他"得以虚化的语义基础。虚指性间接宾语"他"虚化必须具备四个句法语义条件。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基础教育确立全人教育观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人教育是充分发展个人潜能以培养完整个体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全人,是真正全面发展的人、完善的人,是作为人的人而非作为工具的人、是完美的人而非残缺的人。改变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克服应试教育弊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必须构建全人教育新理念。  相似文献   

17.
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及其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行政行为中的第三人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主观上并不以其为行为的对象,但客观上侵犯其合法权益,从而与具体行政行为形成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行政第三人可以分为对象错误型、事实牵连型、利益波及型和行政不作为型,赋予行政第三人在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或补偿中的主体地位和权利是维护他们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与自然人一样具有法律上的独立人格,当法人的人格权受到侵害时,其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从分析法人的人格权入手,论证了法人可作为精神损害赔偿的权利主体,在我国有必要建立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弥补法人人格权遭受侵害而带来的精神利益的损失并给致害者以惩罚。同时阐述了法人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及法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性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态分布是绩效评估中的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少平均主义的弊端。采用正态分布进行评估时被评估人应该基本从事相同内容的工作,评估人最好是本部门最了解所有被评估人绩效的领导。在实际绩效评估中使用正态分布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要分析当前的客观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需要,要正确看待其在绩效评估中的作用,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20.
法人制度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公司法人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主体要素,法人的独立人格又是法人制度存在的灵魂要素。法人制度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也大量存在着假借公司法人之名的侵害公共和他人利益等行为。当法人格被滥用时,对法人格的否定就成为必要。文章以关于法人本质的实在说和拟制说为分析的双重视角,通过剖析法人拟制的法技术操作的“分”与“合”的过程,以法益平衡的要求来阐明法人格的否定的法理,以及适用法人格的否定在我国应当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