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们站在知识精英的立场上,以文化救赎为历史使命,针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异化现象,对精英文化的沦陷以及大众文化的强势统治展开了猛烈的批判,率先扛起了文化批判的大旗,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更是成为以后文化批评需要借鉴的重要话语资源。但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法西斯极权主义带给成员的痛苦记忆造成了其批判对象的错位,缺乏辩证看待大众、文化与科技相互关系的眼光以及对文化的二元划分模式都暴露了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法兰克福学派以其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社会批判理论闻名于世,它对西方发达工业社会的深刻批判属于广义上的大众文化批判。该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深刻揭示了工业社会的大众文化对于文化的解构:解构文化艺术的本质导致文化的异化,解构文化的价值导致文化经济商品化,解构文化的社会功能导致文化的政治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3.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虚假性批判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刻发掘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虚假性的批判思想,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对文化工业虚假性的批判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消费的虚假性,其二:需求的虚假性,其三:文化幸福感认同的虚假性.他们通过对文化工业虚假性的批判,深刻地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病态性,而这种批判对于我们今天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正的艺术作为最精致的文化造物是人的自由自主的本质的最深刻的体现,以及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的内在驱动力。但在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的背景中,艺术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异化。这种异化的艺术集中表现为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从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创造性的丧失、大众文化的齐一化-个性的虚假、大众文化的欺骗性-超越纬度的消解和大众文化的操纵性等方面剖析大众文化对人的存在的负面影响。要扬弃大众文化的异化,必须扬弃人的本质的异化,恢复艺术和审美的个性和创造本质,即恢复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的思想,通过文化的批判与反思对现代社会进行了全面的诊断。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流派中独树一帜。本文深刻发掘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艺术审美异化批判思想,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对文化工业艺术审美异化批判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其一,艺术的资本逻辑化批判;其二,艺术的机械复制化批判。通过对文化工业的艺术审美异化批判,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病态性,而这种批判对我们今天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社会,一种非理性的、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意识形态,也就是高雅艺术已经被清除掉它的否定的、批判的向度,嬗变为维护现实社会制度的大众文化。这种文化像一个社会过滤器,过滤掉人们政治意识中的一切对制度的不满、反思、否定以及超越性的思想,构成现代西方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警觉到这种状况对人的自由解放的危害,因而对此进行全力以赴地揭露和批判。可以说政治意识过滤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视角。研究法兰克福学派这方面的思想,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现代西方社会的…  相似文献   

7.
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艾斌 《学术论坛》2004,(5):170-173
文化和意识形态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研究的中心论题。理论家们主要从大众文化的兴起改变了人类文化活动的性质等五个方面对大众文化进行批判。大众文化的盛行包含着对历史人文理性的摧毁。在批判中,理论家们隆重推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命题。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实现了社会批判的功能,对我们思考当下中国的文化建设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白利军 《社会科学家》2012,(5):15-17,27
本文试图梳理出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经历了揭露外在支配和压迫以培养大众的主体精神形成反抗的声浪、解放的行动的激发主体性觉醒阶段;在资本主义框架下奠定政治、经济、文化合理性的基础--保有公共领域、遵循主体间性原则以语言为中介展开不同层面的交往商谈行为、以共识作为行动的前提来保障社会的正义的争取主体间性社会环境阶段;直接捍卫社会中受到歧视、压迫的少数群体的利益,强调承认他者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9.
接受与误读: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界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接受经历了上世纪80年代的最初了解、90年代前期的直接挪用、90年代后期的质疑反思和新世纪以来的冷静研究四个阶段.但迄今为止,对其认识还普遍存在着一些误解:把该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片面理解为审美主义批评;把该学派的文化批判简单地定性为文化决定论;过度夸大该学派的文化批判理论与我国当代文化经验之间的错位关系.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的意义和价值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其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论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的生成语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勇 《学术研究》2004,(11):117-121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模式、法西斯主义给“社会研究所”成员带来的痛苦记忆以及 2 0世纪 30 - 6 0年代美国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局面 ,是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语境。“西马”的认知模式使“研究所”成员形成了“大众犹如原子”的判断 ,因法西斯主义而形成的心理图式使他们得出了“大众文化是极权主义的温床”的结论 ,而美国的大众文化一方面唤醒并确立了他们批判大众文化的精英主义立场 ,一方面也使他们强化了“艺术与大众文化”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正是在这股合力之下 ,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呈现出强烈的批判色彩。  相似文献   

11.
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可以被理解为现代文化哲学范式内的一种理论典型。马尔库塞文化哲学与马克思所确立的文化哲学传统有直接的承接关系,但他又试图从个体生存的角度,用精神分析、激进美学等哲学方法去改造、发展了这一哲学传统,从而形成以文化批判为特色的文化哲学范型。作为文化哲学的一种理论典范,马尔库塞的文化批判通过对现代主义知识理性原则及现代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树立人之解放的文化价值信念。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对当代大众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开发潜力,但旨在对其理论资源进行利用的同时不免会出现误读的现象。将狂欢化理论作为大众文化的理论资源就是对狂欢化理论的一种误读。应从对狂欢化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关系入手,真正认识狂欢化理论对于大众文化发展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态度及其评价,是传媒批判理论共同的新闻传播观基础。传媒批判理论对新闻传播本质的认识可以概括为:新闻传播是对人所有方面的生存状态进行思想覆盖的意识形态传播;在媒介商业化的背景下,新闻传播具有娱乐化、消费化和市场化属性。结构主义、符号学影响下传媒理论的新闻传播活动分析,仍然表现出社会批判理论、意识形态理论等的深刻影响。传媒批判理论的新闻传播观,建立在对更高层面社会现实关系的把握中,同时,又表现出某种媒介与文化传播的虚无主义倾向。它通过结构分析、符号分析和话语分析,对媒介新闻传播的负面现象和消极影响做出批判,有些结论是发人深省的。  相似文献   

14.
李庆霞 《河北学刊》2012,32(2):152-156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文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大众文化研究亦成为学术界关注的前沿。西方马克思主义始终把大众文化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但其成员对大众文化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本雅明、洛文塔尔充分肯定了大众文化的积极作用,霍克海默、阿多诺对其持激烈的批判态度,葛兰西、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的态度则更加复杂。本文试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对这一现象展开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这个概念是个舶来品,中国大众文化的出现和发展是在借用西方大众文化概念的同时却又摆脱了西方文化现有的二元维度的分层格局,体现出鲜明的本土化色彩。随着中国步入消费社会阶段,对当下多元文化格局中最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的研究已走向纵深,然而学界习惯于把大众文化概念和大众文化本体视为同一,造成某种程度的误读,因而从学理上来深入剖析研究大众文化在中国语境下的生成机制和范式构建以及所体现出的意义表征对当下消费语境中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有着切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上来源于大众生活实践,是为人民大众提供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因而是大众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掌握了大众,完成由理论向大众社会实践的复归,才能成为指导大众社会实践的思想武器,实现理论大众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一系列阶段性特征,面临着新形势、新矛盾、新问题时,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必须解决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不仅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巩固,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且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规律,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张一  罗理章 《学术探索》2014,(3):147-152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政治表达、社会整合、情感培育等意识形态功能。大众文化冲淡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信仰、冲击着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威胁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借鉴和吸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平台、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众文化时代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树林 《北方论丛》2002,1(1):46-51
本文认为,从马克思开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随着时代变化、主题转换,其理论形态经历了异化理论、物化理论、技术理性批判理论诸形态的演进.但是,从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代表哈贝马斯开始,这种一以贯之的理论演进却发生了转向.哈贝马斯在克服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不足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时创建了交往行为理论.交往行为理论创立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一次范式转变,对马克思唯物史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