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的能源浪费和舒适度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如何通过建筑和规划手段实现低碳建设目标并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建筑除了自身能耗以外,还需要通过额外消耗能量进行采暖或保温等以应对外界环境侵袭,以创造内部相对舒适的环境.乡村相较于城市,抵御外界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了笔者近20年来对国内外城市及地区人居环境的学术考察,并用建筑速写画的方式对所考察对象进行记录和文字评述。论文讨论了聚居的体验:学术由来及其认识过程;城市—建筑速写:从业人员的学术素养和文化修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居环境空间场所的体验(外国部分和中国部分)等学术认识和观点。论文提出对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的学术工作者而言,通过对中西方历史、文化、社会、城市和建筑的考察和对比认识,可以增进对人居环境文化形态和建筑美学的理解,从而吸纳学术营养,将其用于今天城乡建设研究工作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李爱民 《城市》2013,(6):65-69
一、问题的提出自1954年希腊城市规划学家道萨迪亚斯创立"人类聚居科学"以来,人居环境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得到深化。20世纪80年代初,吴良镛院士提出要把人居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科学进行研究,并在1993年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人居环境科学",将人居环境理论分为传统建筑学阶段、广义建筑学阶段和人居环  相似文献   

4.
2020年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席卷全球,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冲击,不仅严重危及民众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现代城市公共健康系统与预防突发公共事件机制的诸多不完善之处暴露无遗。各国的应对策略显示出不同经济、社会、文化下人居环境的现实问题,人居环境建设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再次引起关注。本文回顾了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居环境与健康的研究历程,综合国内外关于健康城市的研究框架、方法与理论,以我国人居环境科学为核心,提出"健康人居环境"研究初步框架,综合考虑规划、建筑、风景园林三大学科与公共健康领域,探索健康与人居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从物质环境、非物质环境与健康人群三个角度阐述了人居环境与公共健康的关系,希望能为提高人居环境建设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慧萌  于劲翔 《城市》2012,(4):43-44
一、视觉形象 津塔是一座位于天津海河畔的摩天大楼,高336.9米,是天津环球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 津塔呈风帆造型,建筑主体结构板边缘呈折扇状椭圆造型,向上收分式设计,比单纯的直线延展更具张力,弱化了建筑的垂直尺度,具有极强的现代感与视觉冲击力. 建筑设计师以现代建筑技术和材质拼接营造出丰富且多层次的视觉体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居环境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故应该积极推进生态建筑的发展.生态建筑,充分利用天然条件与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富于生气的环境,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消耗,体现在健康、节水、节地、节能、制污、循环利用,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当今世界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形成与发展有深厚的社会思想基础和现实要求,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误区.  相似文献   

7.
人居环境是以"人类居住"这一中心事物为主体的环境,城市人居环境是城市总体形象的代表.本文首先阐述了人居环境的内涵及组成,强调了城市人居环境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后分别对中西方人居环境研究进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并将国内外学者对人居环境研究视角进行了具体分类,最后,通过比较指出中国人居环境研究过程中需要改善的地方和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建筑表皮作为室内外环境交互界面,是缓解室外环境不利影响、回应使用者舒适度需求的重要系统,对建筑性能有显著影响,对其的研究对于落实节能减排战略、促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重要意义。在节能指标约束下,既有寒地建筑围护结构碳排大、造价高,对室外环境的动态波动和室内使用者需求的响应潜力不足,制约了寒地建筑绿色性能的提升幅度。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人居环境品质要求的提升,寒地建筑表皮呈现出智能化演进趋势。本文旨在分析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的产业需求和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技术推力;梳理建筑表皮智能化发展脉络,解析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过程中的标志性理论成果和工程实践探索;进一步从"动态找形""高效传动"和"智能控制"三方面阐述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演进发展中关键的科学与技术问题,拓展建筑表皮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从而提升寒地建筑表皮智能化水平,推动建筑产业信息化转型。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与不足,立足中国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坚持实事求是,加强引导,探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意境的发展对策。从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意境理念的形成、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意境理念的发展前景两大方面阐述对中国农村人居环境意境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前景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意境的发展前景。为中国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同时对于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润兴  刘畅  毛立新 《城市》2012,(5):62-66
地域性建筑是指回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和人为环境的一种建筑形式.结合地域性对建筑进行特色设计,追求建筑与当地环境的融合,创造出适合当地特色的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界研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1.
城市作为现代人口大量聚集的居民点,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社区作为承载城市居民居住、生活功能的主要场所,其人居环境对居民的生活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人居环境分为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五大系统。该文选取在北京传统城市社区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海淀区东王庄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与新兴社区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运用建筑理论的相关知识,以人居环境的自然系统、居住系统为切入角度,探索其在城市社区设计活动方面的可取之处,并发现其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当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地位突出化、设计综合化、题目多样化、方案个性化、过程立体化”的课程设计综合改革方案,有效提高了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田深圳  张悦  李航  李雪铭  杨俊  郭建科 《城市观察》2023,(3):110-122+163
文章拟订并研究人居环境收缩的概念与理论,实证研究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人居环境收缩的时间分异、空间分异,人居环境收缩系统分异以及收缩的系统矛盾属性,并探讨人居环境收缩的驱动机制,结论如下:(1)时间分异,当前发展仍是人居环境的主旋律,但31个省级行政单位2001—2020年存在11个年份的人居环境收缩;(2)空间分异,人居环境轻微收缩区主导了2001—2020年31个省级行政单位人居环境收缩,人居环境收缩不受区域经济实力限制且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从收缩点开始,然后是连续的收缩期,最后是成片的收缩区;(3)驱动机制,人居环境收缩是由多个指标多个系统、内外因、供需关系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陶瓷壁画是现代环境陶艺表现形式之一,以具体可感的艺术形式加入建筑空间,让我们生存的环境空间达到艺术化的意境,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提升。当代建筑环境的风格趋向于人性化、风格化、生活化,更具亲和力,其意义是在于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和谐、具有文化内涵的生存环境,同时也提供给人们一种人和空间互动的媒介。陶瓷艺术是一种可以满足环境发展趋势的物质载体,也具有承载多种生活环境风格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15.
聚焦资源关注环境讲述生活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主管,省国土资源厅宣传中心编辑出版发行的《资源与人居环境》杂志创刊于1985年(原刊名《国土经济》,200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9/P,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22X,国内外公开发行。《资源与人居环境》是探讨人与天下资源、人与地球环境、人与居住环境之间辨证关系的一本集政策、学术、科普、时事、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刊物。其宗旨是要宏扬善待地球、合理开发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  相似文献   

16.
《资源与人居环境》杂志是我国西部第一家专门探讨人与天下资源、人与地球环境、人与居住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一本集政策、学术、科普、时事、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刊物。其宗旨是唤起人们善待资源、保护环境、弘扬健康向上生活情趣的意识。读者群体为爱好、关注资源与人居环境的广大民众,特别是国家机关公务员及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大型矿山企业及大型国有企业的干部阶层。  相似文献   

17.
吴昊天  杨郑鑫 《城市》2015,(4):42-46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城市新区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发展区域,新区如何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以解决老城存在的人居环境问题,满足和容纳更多的人口增长需求,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及大连金普新区五大国家级新区为例,通过梳理国家级新区的特征、任务和角色,探讨城市新区在空间结构、空间布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策略,探索城市新区人居环境营造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人居环境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如何准确测量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合理评价城市人居环境现状,并采取相应对策,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是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关键课题。论文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数据来源,采用2019年徐州市的房产网站和高德地图开放平台数据,构建以居住与环境、交通与通信、教育与文化、生活与休闲、医疗与健康为准则层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徐州市主城区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徐州市主城区人居环境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格局,形成明显的高质量与低质量集聚区;高质量集聚区包括老城中心、新城中心、铜山副中心、云龙副中心、响山社区;低质量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城市周边,可分为老旧小区、安置房小区、工业区配套小区、新开发居住区四种类型;高质量集聚区仍存在居住与环境质量低的短板,是规划提升的主要方向;低质量集聚区的规划提升路径主要包括完善休闲、教育、文化、医疗、交通等公共与生活服务设施。论文创新评价了徐州市人居环境质量特征,促进人居环境评价精细化发展,丰富了中国现有城市对人居环境质量的评估维度和评判方式,能够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起到一定理...  相似文献   

19.
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主管,省国土资源厅宣传中心编辑出版发行的《资源与人居环境》杂志创刊于1985年(原刊名《国土经济》,200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国内统一刊号CN51-1679/P,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2-822X,国内外公开发行。《资源与人居环境》是探讨人与天下资源、人与地球环境、人与居住环境之间辨证关系的一本集政策、学术、科普、时事、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刊物。其宗旨是要宏扬善待地球、合理开发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唤起人们健康、理性、向上的生活意识。读者群体为爱好、关注资源与人居环境的广大民众,特别是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师生学者以及专业从事土地矿产管理、土地矿产勘查开发、环境保护、矿山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干部职工。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人居环境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人居环境尺度链中选取社区尺度作为研究层次,构建了城市社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济南市市区的5个区(长清区除外)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时5个区的人居环境的等级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