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五四”距今已经80年了,而人们对于五四运动的性质却依然莫衷一是。有人说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有人说是青年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有人说是自由主义的人权运动;有人说是民族主义的国权运动。混淆的根本原因是把五四运动和与之同时发生的新文化运动搅在了一起。本文指出:这两个运动的演员有所重叠,却是脚本不同的两出历史活剧。两个运动代表了现代中国人思想上的两种觉悟,虽然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其中的一种遮盖了另一种。对于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同异,历来有四种不同的阐释,支撑这些阐释的是四种相互角逐的政治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杨敏 《决策》2009,(8):27-29
有人说,地铁是个冷漠的地方,每个人都在用麻木的表情保护着自己;但也有人说,地铁虽然是一个铁皮工具,却承载着灵性的人。  相似文献   

3.
人在职场,最无奈的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说,最无奈的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坏事”,老板“都知道”;也有人会说,最无奈的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好事”,老板并“不知道”。其实,在职场上最无奈的事就是:好事不知道,坏事赖不掉!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有人发脾气,生气摔东西。但也有很多人把不顺心的事憋在心里不说出来,这样身体里就会有很多的气,长时间下去对于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以下4种疾病的“源头”就是生气。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童年是一个宝盒,宝盒里装着五彩缤纷的故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卷,画着他们心中美好的愿望;有人说童年是一朵鲜花,开着孩子们星光闪烁的理想;还有人说童年是一艘船,载着他们驶向宽广的远方。我说童年是一首动听的歌,跳动的音符,欢快的节奏和动人的旋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6.
温源 《决策探索》2011,(19):42-43
他们相距很近,或许只是楼上楼下,时常会摩肩接踵,抬头望见;他们又相隔很远,每日各有所忙,三个人的社交半径几乎没有交集。他们如此不同,有人想着如何去投资,有人却想着如何去挣钱;他们又何其相似,都是工薪阶层的一员,“不患寡而患不均”,希冀更加公平合理的制度安排,期待权利义务的对等,是他们对生活的一致诉求。  相似文献   

7.
我们习惯了社会学家谈论贫富分化,实际上,经济学家来剖析这个话题时别有一种锐利。收入分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模糊问题”,但是某些经济学家对此讳莫如深。有人公开反对调整社会分配关系,说这是“小农平均主义,红眼病,民粹主义”;有人以“效率第一”反对“社会公正”,说这样会“造成历史倒退”;有人宣布“经济学无道德”,主张“价值中立”,但是回避对中国的收入分配作实证研究。中国许多经济学家对寻租进行估计,数量是惊人的。我关于“权力资本化”的实证性研究,估计20年来利用权力转移的资产有30万亿人民币,相当于6年的国…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外交就像一场假面舞会:表面上,各方觥筹交错,把酒言欢;但脱下燕尾服,就不是那回事了。著名揭秘网站“维基解密”不久前曝光了美国国务院机密文件,让美国尴尬不已。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开始担心那些电脑里的外交机密——毫无疑问,在黑客们看来,  相似文献   

9.
奉清清 《当代秘书》2001,(5):4-7,30
有人曾说,他们是春天的花朵,为了秋天沉甸甸的果实而飘落大地,化为泥土呵护绿叶繁枝;也有人把他们比作青春熬制的蜡烛,为了照亮他人,不惜燃烧自己。他们——这群“甘作落红化春泥”的年轻人,就是湖南省委办公厅的小伙们。  相似文献   

10.
王重旭 《领导文萃》2009,(11):77-78
包拯与海瑞,都是有名的清官,为什么一个被罢官,另一个青云直上,这里的关键是什么? 也许有人说,两人所生的时代不同,一个是宋代,一个是明代。也许商人说.两人所遇的皇帝不同,皇帝的性格决定了两人的命运。二者都没有说到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1.
正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有人说它是与企业制度相辅相成的"补充工具",有人说它是培养企业正能量的"教化工具",还有人说它是用来教育员工的"宣传工具"……让我们跟随企业文化与组织心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埃德加·沙因,探寻这座冰山下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奥秘?20世纪80年代,为了应对管理危机,美国DEC公司(即数字设备公司)新领导人帕尔默先生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少员工由于不适应新文化而离职,其中一些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有趣的是,对于原有文化的强烈归属和认同感,驱动他们创建了一个"工友会",并在新公司试图找回"失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同为“一把手”,有人洒脱有人忙。洒脱者,容光焕发,游刃有余;忙者,焦头烂额,烦而至极。烦之所在,家里有人等,路上有人拦,会场上有人找,办公室有人缠……“一把手”尤其财政这样“吃香”部门的“一把手”常常深有感触。因此,有的累丁自己烦了家人;有的忙了自己远了朋友;有的急了自己闲了同事;有的甚至损了自己还得罪了领导。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们不站起来的话,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高;如果我们努力去做每一件事,我们就能到达巅峰。时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同样是个人,有人显达、富有、成功?有人平庸、穷困、失败  相似文献   

14.
陈宪 《领导文萃》2009,(8):137-141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当口——2007年的9—10月间,我到那里去走了一圈。就像有人说,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较多的时候,十个经济学家会有十一种预测一样,在危机开始的时候,每个去美国的人.也都会得出不尽相似的结论。这很正常。因为每个去的人接触的人不同。观察的行业或地点不同,再加上每个人的专业背景,甚至风险偏好不同,都会得出差距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徐传德是个能人,有人说他是个奇人,也有人说他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还有人说他是一个不甘平庸的人……都像,可都不全像。那么,徐传德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徐传德其人1948年出生的徐传德,在50岁之前都是在江北度过的,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安徽岳西的大山里,与农民与土地打交道。但他的身上却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科研创新。上个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6.
点、线、面     
刘墉 《领导文萃》2008,(14):39-39
有人说中国人是一个讲究“面”,而不讲究“点”和“线”的民族。其实在某些方面,它倒不失为一种优点,譬如艺术,中国没有精确的透视学,但是绘画不失远近高低之感,禅学、老庄虽然玄奥,但是更能直指人心,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所以说:“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能参最上禅机。”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员工是上帝,有人说员工不是上帝,有人说顾客是上帝的时代就要结束了,有人说员工是上帝的时代已经来到。其实员工是不是上帝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我们正在构建和谐社会,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大自然要和谐地发展,和谐是我们发展的主旋律,而发展是为了人——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8.
张朝丽 《领导文萃》2008,(23):15-20
什么是幸福?幸福的感觉是什么?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幸福感,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觉,每个人在每个年龄段甚至每个时间对它的理解都不同。对于残疾人来讲,幸福就是健康;对于贫苦之人来讲,幸福就是衣食无忧;对于失学儿童来讲,幸福就是重返校园;对于父母来讲。幸福就是子女幸福……那么,对于政府官员来讲,幸福是什么?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幸福的感觉来自哪些方面?幸福指数有多高?……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又有人说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也有人说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而我觉得教育却是一种爱,一种特别的爱。这种爱是将爱心、耐心、热心、诚心撒向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更是要撒向那些特殊的孩子。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经理人》2006,(2)
表现再好,也仍会有批评管理的硬件全世界都一样,但管理的软件——沟通、领导、激励却具有民族性,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一个人即使表现得再好,背后也仍会有人批评你,这是很自然的。同理,你说出来的话,没有人不赞成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