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澳大利亚民族文学开始兴起并进入世界文学之林。亨利·劳森(1867—1922)在诗歌及短篇小说领域,约瑟夫·弗菲(1843—1912)在长篇小说领域,开创了澳大利亚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劳森—弗菲传统在澳洲文坛上具有深远影响。弗菲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如此人生》被誉为“澳大利亚经典作品”。中国读者对劳森及其作品相当熟悉,但是对弗菲及其《如此人生》还很陌生。本文拟就该书的创作背景略加介绍,并对它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澳大利亚民族文学开始兴起并进入世界文学之林。亨利·劳森(1867—1922)和约瑟夫·弗菲(1843—1912)开创了澳大利亚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劳森—弗菲传统在澳洲文坛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凯瑟琳·苏珊娜·普里查德(1883—1969)在澳大利亚现实主义文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她为澳大利亚作家指出了如何从“英国是文学鉴赏的主宰”这个思想桎梏下解脱出来的途径。她倡导作家深深扎根于自已的土壤,不但要创作富有生命力的作品,而且要对本国的日常生活发生影响。她生于斐济莱武卡,父亲系记者,母亲是个业余画家。父母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广泛的阅读素养对普里查德影响很深。她曾在南墨尔本女子学院学习,后在维多利亚州和新南威尔士州内地任家庭教师。1912年至1916年在伦敦以记者身份从事文学活动。曾拜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正> 一、关于亨利·劳森亨利·劳森(1867—1922)是澳大利亚传统派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创作起步的年代恰好是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当时,澳大利亚采矿业、畜牧业和造船业的发展,不仅壮大了工人队伍,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兴起,而且推动了民族主义思想的发展。以民族刊物《公报》为旗帜的民族文学深深植根于队伍,促进了工人民族独立运动的沃土,它不仅成为宣传和鼓动民主共和的战鼓,同时也  相似文献   

4.
<正> 从整个澳大利亚文学历史来看,澳大利亚短篇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两个辉煌的时期。一个是民族主义运动兴起时的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产生了象亨利·劳森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短篇小说家以及声名虽不如劳森,但同样具有很大影响的斯蒂尔·拉德,巴巴拉·贝恩顿、普雷斯·沃拉恩等,打开了澳大利亚短篇创作的新局面,建立了具有澳洲特色的民族文学。另一个则是本文要讨论的从本世纪六十年代至今这三十年。两个时期之间,即自本世纪初至五十年代末,澳大利亚短篇小说界基本上是安于现状,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恪守前辈创立的文学传统——劳森传统——平稳地、沉闷地前进,除了个别作家如帕尔默、科恩等较有创新外,几乎没有什么突破。作品千部一腔,差不多以同一面孔  相似文献   

5.
试论亨利·劳森的文学观周俐玲段怀清⒇1982年《公报》(Buletin)上亨利·劳森(HenryLawson1867-1922)和A·B·帕特森之间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论争,很容易让人将这两位早期澳大利亚作家划归两个不同的文学流派,两人的...  相似文献   

6.
弗兰克·萨吉森(1903——1982),新西兰当代著名的作家。他在新西兰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史上、亨利·劳森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媲美。他以一个道地的新西兰人的思维构思出新西兰的小说,并最早采用新西兰的民族方言来表达新西兰的生活素材,使新西兰文学独具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因此,他被誉为“新西兰  相似文献   

7.
P.R.斯蒂芬森是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文学与文化批评的早期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澳大利亚文化的基石:为民族自尊而作》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批评论著,是澳大利亚该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斯蒂芬森提出坚持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原则,藉以发展不依附母国的、独立自主的民族文化.他关注对民族文学标尺的界定,认为这将有助于厘清“真”、“伪”澳大利亚民族文学,并对催生反映本土真实生活的严肃作品产生积极影响.他还指出,发展民族文化的主力军除了作家、知识分子,还应该包括出版人.作家的任务是创作出足以滋养本民族人民精神生活的作品,而知识分子和出版人则应该为作家的工作保驾护航.斯蒂芬森的民族主义文化观在之后民族主义浪潮的各个阶段都有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享利·劳森是澳大利亚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本文旨在综合劳森的诗作和短篇小说,并从中发掘贯穿于其整个作品的心路历程:希望的探索,理想的幻灭.  相似文献   

9.
“民族-人民的”文学观意在表明,只有属于人民的文学,才能是真正的民族的文学.“民族-人民的”概念要求超越将人民性狭隘化为阶级性的认识,来构建一个以民众为基础的、非阶级性的精神共同体.而打破知识分子与人民之间的分离成为构建“民族-人民的”文化的关键.“集体意志”是“民族-人民的”文学或文化与“文化霸权”的实际连接点  相似文献   

10.
“民族-人民的”文学观意在表明,只有属于人民的文学,才能是真正的民族的文学.“民族-人民的”概念要求超越将人民性狭隘化为阶级性的认识,来构建一个以民众为基础的、非阶级性的精神共同体.而打破知识分子与人民之间的分离成为构建“民族-人民的”文化的关键.“集体意志”是“民族-人民的”文学或文化与“文化霸权”的实际连接点.  相似文献   

11.
“劳森—帕尔默”传统现实主义文学时代深深植根于民族的沃土之中,曾风靡澳洲文坛半个多世纪。文中对该时代的产生背景、基本特征以及历史影响等问题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亨利·劳森(1876-1922)是澳大利亚近现代诗人和小说家.生于新南威尔士中部的淘金区,父亲是位到澳洲淘金的挪威水手.他的童年是在矿区和农场度过的.九岁时患突发性耳疾,并一生困扰着他.他仅受到三年的学校教育,但他的母亲是位颇有文学造诣的妇女,能写诗,这对劳森后来进行文学创作起了一定的启蒙作用.十六岁开始做工,当过杂工、用木工、油漆匠、教师和新闻记者.劳森生活在澳大利亚经济萧条时期,遭受多次失业的痛墓地的足迹遍布整个澳大利亚.他的这种特殊经历,使他对中下层人民的生活非常熟悉.个人的经历以及社会不平等的现…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是由历史悠久的众多民族组成的。作为民族生活反映的文学,首失产生于并从属于一定的民族,“是民族的精神本性的反映一是那些创造这个本性的历史条件本身的产物”,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民族精神生活的印记”。世界上没有超民族的文学。文学的民族性,是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和生命力的美学标准之一。应当重视广西文学民族特色问题的研究我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4.
早在一八二七年,德国作家歌德说过:“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碰到好的作品,只要它还有可取之处,就把它吸收过来.”二十年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经济和市场的观点出发,又一次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文学形成一种世界的文学.”五四新文学是我们民族文学的新阶段,又是世界文学的组成部分.它广泛地吸收了外国作品的“可取之处”,作为我们民族的优秀的文化创造,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宝库.  相似文献   

15.
神话、传说与民族精神是一种表与里的关系,民族神话、传说蕴含着民族文学的叙事密码和叙事精神。中国现代文学在理论上大力阐扬民族神话、传说的叙事精神,其意在恢复叙事效果上的“新鲜感”,实现叙事文风上的“古风”意韵,在叙事经验中抵达对“神思”的妙用。中国现代文学对民族神话、传说叙事精神的理论阐扬,实质上是“复元古”意识下的写作精神重构,沉潜地表达了对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归心;在如何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时代潮流的当下,中国现代文学在理论上对民族神话、传说中深层次意蕴的发掘,于当代中国文学叙事的民族性建构,以及相关的文学批评等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思潮与创作 ,形成了新的文学传统和创作模式 ,对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当下动态发展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学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展现出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复杂而曲折的关系。鲁迅、茅盾和一些对文学艺术本质有着精深把握的左翼理论家、创作家对左翼文学精神的理解及其创作 ,真正代表左翼文学全部内涵的现代文学意识 ,同一度造成当代文学发展之路窄化甚至停滞的极“左”文艺思潮、文学观念有本质区别。论文粗略勾勒了左翼文学精神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面貌和文学现代化的影响 ,概括总结了左翼文学精神及其影响下不同时期创作的得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的现代化 ,是传统中国社会进入现代社会以来 ,文学自身在中西文化交融冲突和继承民族本土文学传统的大背景中 ,追求能体现文学“现代性品格”的历史过程。左翼文学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发生 ,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以“左联”为中心的左翼文学思潮与创作 ,形成了新的文学传统和创作模式 ,对解放区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以及当下动态发展的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左翼文学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展现出与中国文学现代化追求的复杂而曲折的关系。鲁迅、茅盾和一些对文学艺术本质有着精深把握的左翼理论家、创作家对左翼文学精神的理解及其创作 ,真正代表左翼文学全部内涵的现代文学意识 ,同一度造成当代文学发展之路窄化甚至停滞的极“左”文艺思潮、文学观念有本质区别。论文粗略勾勒了左翼文学精神对 2 0世纪中国文学整体面貌和文学现代化的影响 ,概括总结了左翼文学精神及其影响下不同时期创作的得失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与屈原《九歌.山鬼》中山鬼形象不同的是,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在即将获得爱情的时候,不敢遂心所愿。神女由爱却不敢爱而生成的痛苦和忧伤,在理性与道德面前作出了让步。毋宁说《神女赋》是作家对诸如“物欲与情感”、“肉体与精神”等涉及到思想、道德和哲学的问题所作的文学阐释。它的出现,构成了对以屈原为代表的荆楚文学神话浪漫主义精神的反省;也意味着荆楚文学神话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衰微。其基于诗性感知的理性视阈,也预示着后世以“良心道德”为内涵与宗旨的文学创作的兴起。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的“显在的样式”包括各民族文学不同的表达形式、语种、文学样式、不同的传播介质。中国文学的多民族特征表现出“独享”向“群体共享”的发展趋向和复杂的“独享”、“群体共享”与“部分共享”并存的多重特性。中国文学的“隐性式样”则是制约和影响中国文学精神形成与文学发展历史轨迹的各民族复杂的文化形态和关系。传统文学史写作中线性的历史时序,忽视了共时性的历史空间各民族文学间的影响和融通。文化、语种、文学形态的多样性以及不同民族文学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并整体推进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史结构中四个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0.
文学精神是以“文学”作为载体,体现出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道德标准、价值取向、人生目标等属于人生理念的一些东西。它是文学自身显示出的精神品格。“人”的追求、“文”的风格所形成的一个时代的文学创作的总体风貌,就是该时代的文学精神。汉代文学精神可概括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文精神,为“大汉”立功、立德的事功精神,尊古通变的包容和创新精神以及浪漫与理性精神,汉代文学形成质实古朴、雄浑闳丽的风格特征。汉代文学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汉民族形成初期民族精神的一种显现。它影响到中国文学的基本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