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青年费孝通身负调查大瑶山五个瑶族支系的心志,偕新妻王同惠走进广西大瑶山。两人在调查途中虽遭遇妻死夫伤的悲剧,但这场悲剧并未打消孝通系统调查大瑶山瑶族的心愿。心伤初愈,费孝通卧床整理先妻遗稿,为人们留下弥足珍贵的《花篮瑶社会组织》,在其有生年岁又先后五次回访大瑶山,并安排后生顺利完成《盘村瑶族》的调研和本文撰写。《花》、《盘》两著均是分支系编版的瑶研典作。后生晚辈纷步费孝通先生的足迹追访瑶山。可惜追访的热潮并未催生大瑶山余后三个瑶族支系的调研读本。费孝通先生未尽的瑶山遗愿尚需跨越瑶族支系边界,寻着瑶汉民族关系的史变轨迹细究践理。  相似文献   

2.
钱宗范 《学术论坛》2001,(3):159-160
最近 ,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广西民族学院莫金山副教授的著作《瑶族石牌制》。作者送一本给我阅读 ,请我“指正”。说来有缘 ,我本人既非少数民族也非广西籍人 ,但是从 1 965年到广西工作后 ,一直把广西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90年代以来也研究了广西各民族的宗法制度 ,对瑶族的“石牌”、“油锅”,苗族的“鼓社”、“埋岩”,侗族的“合款”,仫佬族的“冬”,京族的“哈亭”、“翁村”等制度和组织 ,也有过研究分析。所以当作者将书送我时 ,便觉得选题很有价值。近日读毕全书 ,更使我有了这样的看法 :这确是一部很有学术深度和创见的瑶族社会史…  相似文献   

3.
瑶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有以歌代信的传统习俗。所谓“信歌”(亦称为“寄歌”“放歌”或“传歌”),就是用歌来写信,这在自称“勉”和“金门”的瑶族中尤为盛行。信歌在瑶族民间流传的历史相当久远,准确年代无可考。解放后所收集到的“信歌”,如《桃川信歌》写于清咸丰五年(1855),但它并非是最早的一首。许多流传于民间的“信歌”手抄本,大都不注明年代,可能是由于世代传抄遗漏所致。据《广西大瑶山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云,瑶族人民直接用汉文记录本民族历史,最迟是在明末清初,其方式多采用歌谣的形式叙述。由此看来,“信歌”作为口头创作产生的年代,自然要早于明清了。  相似文献   

4.
曹颖杰 《理论界》2007,(7):83-84
侵权行为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侵权行为法与法治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侵权行为法的功能体现了现代法治的价值,其功能的实现是法治社会运行的重要保障,完善侵权行为法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程乃胜 《学术界》2006,6(2):65-71
市民社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法是市民社会的权利要求,市民社会是近代政治国家和法治生成的基础,市民社会决定近现代国家与法。全面、准确地把握市民社会的生成和法与市民社会、政治国家的关系,对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政治文明建设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6.
于欣 《理论界》2015,(1):55-59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错法"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由于法治整体水平不高,既有法律体系的纠错机制和民间的法律规避都不能有效解决"错法"的存在,损害了法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归根结底,"错法"是由于我国传统法治建设的阶段性和缺陷所致。必须对我国法治建设的阶段性任务、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法治建设的方式及路径以及法治建设中的监督制约机制进行反思,从中寻找解决"错法"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财政转移支付法的公平正义理念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阳光 《社会科学》2008,3(1):104-110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尤其是财政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最为有效的制度保障,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己任的财政转移支付法,寓正义于法之中,明确"公平通过政府",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下,从地区财政均衡与阶层收入平衡两个层面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天然地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宗旨之法律制度.在和谐社会、公平正义、财政法治的语境下,财政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蕴含社会公平正义理念,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立法的理论基础和制度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就特定意义而言,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法治”,是指源自先秦时期的法家治国理论,而西方传统法文化中的法治则是指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西方古典法治理论。虽然两者用词一致,但存在确定性的差别。西方古典法治理论是以民主社会为基础,以简单商品经济为依托,以公民权利平等为追求,以“权利法”为核心,公民以遵从法律和正义为信仰,是依法治国的原生态的法治社会模式。中国传统法文化中的“法治”则依托专制社会,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这就决定其法律不可能表达权利平等的内容,只能以“严刑峻法”为统治社会的国策,虽有成文法,具有了“法治”的某种法律形式,但这只能表现为“人治”之下的法制基础上的“以法治国”的社会治理模式而已。  相似文献   

9.
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其制定、实施、遵守都离不开社会道德 ,都是以社会道德作为基础的 ,而法治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是合乎一定时期的社会道德的。深刻认识法的道德本质和法治的内在灵魂 ,便不难理解提出“以德治国”思想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引入软法理论,有助于拓宽大学规章研究的视角,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大学法治理念,有助于推动大学法治建设。根据软法理论以观,中国大学规章的正当性显为不足;大学规章的实效性较为低下;大学规章僭越法治原则。在软法视角下,大学规章的"优化"措施包括:扩大大学成员在大学规章制定和适用中的参与;大学规章应该体现大学自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以及成为大学法治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1.
花腰傣习惯法是千百年来通过口耳传诵而保持下来的,它对调节人际关系,维护民族秩序,促进花腰傣地区的安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强化国家法的功能的同时,不能忽视花腰傣习惯法的作用.应因势利导,使花腰傣习惯法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姚荣泽案是民国依据司法独立和现代诉讼理念审理的首例案件。作为民国第一大案,姚案所反映的案件争执点,所反映的西方诉讼审判理念,让我们重温了司法独立的理论在民国初年的大胆实践,其不够理想的结局,反映了法治理想和现实间的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资料,对我国居民的法律意识与法律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与美国的同类研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中美服从法律的程度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我国居民对司法机构的公正性有较大的宽容度,由于对法律是否服从源于人们是否认同法律的“合法性”,对法律合法性的认同程度是衡量人们法律意识的强弱,衡量一个社会的法治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中国在走向法治化社会的过程中,虽然中国法律权威的建立有赖于政府权威,但法律权威只有尽早脱离政府权威,并成为超越一切权威的权威,法治化进程才有可能完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有关经济法调整对象属性的种种说法进行辨析 ,通过区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规范对象 ,界分部门法与社会关系的对应关系 ,指出经济法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 ;针对目前对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的经济关系的不同界定 ,从国家作用于经济的客体、方式和要求上分析 ,认为将经济法调整的特定的经济关系界定为“协调型经济关系”的提法较为妥当。  相似文献   

15.
著作权保护的法律适用涉及国际立法与国内立法两个层面。中国法院在处理涉外著作权纠纷中应采用的法律适用原则是:在适用国内法律的同时必须确保其结果符合中国缔结或加入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所规定的原则。中国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中并不直接适用TRIPs协议,而是适用我国著作权法中的有关规定。但对于伯尔尼公约与世界版权公约的适用则采用不同于TRIPs协议的适用方式,其基本原则是国际条约优先适用,条件是只有国内立法与国际条约相抵触时才优先适用,而两者相符时仍适用著作权法。此外,中国著作权法与上述两公约还存在着相互反致适用关系,此乃两者的条文具体规定所致。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法治视野下,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成为主流话题。为惩治与预防腐败,我国刑事法治已几度修订与完善,但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相比,仍存一些差距。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反腐,我国刑事立法需加大力度,并不断完善,尤其应尽快实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设立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7.
章礼强 《学术探索》2006,4(2):43-51
法是人的创造物,法与人性之间必然地具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在阿奎拉看来,法的目的是共同善。格老秀斯认为,有人性然后有自然法,有自然法然后有民法。祁克指出,个人法是从主体的自由出发,规范个人相互平等对立的关系的法律;社会法是从对主体的拘束出发,规范有组织的全体成员的法律。庞德指出,对人的内在本性进行法律的社会控制之必要性,在于人的本性所包含着的扩张性、欲望与社会本性的矛盾。严复说,“治国之法”一定要合于“天理人情。”“天理”就是“自然之律”,“人情”就是“天赋之人性”。我认为,人性始终是难以实证的假定,性善、性恶、性善恶兼有、性个人性或社会性等都是基于不完全归纳的例证的抽象甚至纯属主观唯心的假设,反映了思想者对人之本体的追问和对人性或善或恶或杂或无或个别或整体性等的描画。性善论者珍视人的美好品质,性恶论者强调对人后天的教化和规范。个体性论者看重人的个体权利,社会性论者侧重社会、国家控制的必要。无论性善或性恶论者还是个人或社会性论者大多不反对法律的规范。法律当要合人性,尊重人之为人的自由和权利,而不可成了悖人性、灭人性的恶法。民法作为平等主体的市民或私人权利保护的最基本的法律当坚持合人性的市民之权利本位。  相似文献   

18.
判例法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社会适应力,能够有效弥补成文法的缺陷,在行政法领域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从统一法律适用、弥补行政立法的不足和完善司法解释的角度,论证我国建立行政判例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的政策目标是减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从法律的视角,通过对目前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的缺陷,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吴茜 《学术探索》2003,(3):47-50
道德、法律均可为维持社会秩序的手段。考察历史上存在过或正在运行的政治模式 ,它们要么推崇道德 ,要么倚重法律 ,往往忽视二者的有机融合。从政治哲学层面探讨道德、法律二者的逻辑关联 ,法律实际内蕴对道德的追求 ,而道德则呼唤制度化的规定 ,因此二者不可偏废 ,应在现实中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