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一妻多夫制婚姻家庭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亚纳西族自治乡是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瓦厂区一个乡。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乡共有592户,4291人,其中纳西族有2490人,占总人口的59%,是该乡的主体民族。 俄亚大村是俄亚乡纳西族最大的聚居村寨,有130户,占全乡总户数的22%,有1060人,占总人口的25%。全村除一名当赘婿的藏人外,全是纳西族,占全乡纳西族总人口的42%。传说俄亚大村建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最初,他们隶属丽江土司管辖。清朝雍正初年,丽江实行改土归流后,划归木里宣慰司管辖。木里土司为了有效地控制俄亚纳西族,授予其头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曾有过成人礼 成人礼又称“成丁礼”,是人生习俗中的一种礼俗。通过了成人礼仪式,便意味着受礼者在人生旅途上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成年阶段。目前有关研究者都认为:世界上每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曾有过成人礼这种人生习俗,如汉族历史上的“冠礼”等等,只不过具体内容与形式不同罢了。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民族已渐渐淡化了这一礼俗。世界上目前也仍有不少民族保留“成人礼”,但其形式、内容及意义也已有了很大变化,有的完全以新形式替代。 纳西族的成人礼一般称作“穿裤礼”与“穿裙礼”,是我国进…  相似文献   

3.
蚰西族民同剪纸艺 人 据时■王耀纳西族民间剪纸~~  相似文献   

4.
翻开《徐霞客游记》(卷七下·滇游日记七),人们就会看到这样一段有关明代纳西族姓氏的记载:“其地土人皆为么梦……止分官民二姓:官姓木,民姓和,无他姓者”。其实,在明代以前,纳西族社会并无姓氏,仅分为“叶”、“束”、“禾”、“买”四大氏族。“买”与“禾”  相似文献   

5.
一、封建领王制度下的母系家庭1.概述:纳西族约有十六万人,其中十五万五千人聚居在云南省丽江专区境内。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其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丽江专区内的丽江、维西、永胜和中旬等县的纳西族,解放前已发展到封建社会晚期阶段,并已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在宁蒗及其  相似文献   

6.
纳西族火葬习俗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古时,纳西族的先民盛行火葬。到清朝中期,丽江地区开始改火葬为土葬。至解放前,纳西族多数地区仍保留火葬习俗。本文根据调查材料和有关古籍记载,试对纳西族的火葬习俗及其演变等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居住在被国务院向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第一座历史名城——云南丽江大研古城里的纳西族,给出生满月的婴儿(不分男女)做生日  相似文献   

8.
亲属制度,又叫称谓制度,是反映人们之间亲缘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正如家庭婚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一样,亲属制度也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摩尔根在亲属制度的研究上曾下过极大的功夫,提出了许多卓越的见解,他把亲属制度视为社会的化石,认为它是被动的,“它只不过是过一个长久的时期把家庭逐渐发生的进步记录下来,并且只是在家庭  相似文献   

9.
纳西族(属于藏缅语族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二十多万,1977年)居住在中国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其周围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永胜县、维西县、中甸县,以及四川省境内。这个民族自古以来在汉籍史料中以“麽些”的名称出现。近年来,中国、欧美的研究人员用麽些名称的也不少。在丽江、维西、中甸等县居住的这个民族集团自称 Na-Khi,但是在宁蒗彝族自治县永宁一带居住的集  相似文献   

10.
纳西象形文字所反映的纳西族文化习俗夏之乾纳西象形文字可说是我国现存的民族古文字中象形程度最高的一种。其形象化远在股代甲骨文之上。它以简明的笔划,生动、形象、具体、准确地将纳西族自古以来的不少重要文化习俗、生产活动以至诸如吃、喝等日常生活事项都相当明确...  相似文献   

11.
人口:23万余人分布: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邻近各县,四川省盐源、木里和西藏的芒康县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文字玉龙雪山的银峰,在阳光照耀下泛出紫色的霞光。从天而降的金沙江,到了丽江石鼓,顿时变得温柔多情,形成了长江第一湾,从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蜿蜒流去。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纳西族同胞,就住在这样风景如画的地方。文献记载,纳西族的族源属古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纳西族的族名来自古代髦人的一部落名。汉代文献中的“牦牛夷”和“摩沙夷”,就是纳西族的先民。公元三世  相似文献   

12.
纳西族东巴文化与东巴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西族的历史背景纳西族,在顾比得的《被遗忘的王国》里面,称为“被遗忘的王国的子民”。就是这样一个“被遗忘的王国”的民族,在最近十几年以来,其文化不断的走出玉龙雪山,已越来越多的引起全世界的关注。到2001年的12月31日,一年来到丽江旅游的游客达305万,而整个丽江县的人口只有34万,其中纳西族的人口却是19.6万。在这样一种不成比例的文化冲突之中,纳西族  相似文献   

13.
专门研究人的姓名称谓称之为“姓名学”。姓名学涉及到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众多学科,它是全面研究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学科之一。各民族的姓名称谓,是该民族文化链条中的重要一环,透过这一独特的环节,可以看到该民族的许多文化传统与民情风尚。 对纳西人姓名的研究,以往多以搜集资料为主,而很少有过专题性的探讨文章。本文试图对纳西族原始命名法作一初探。  相似文献   

14.
纳西族治疗骨伤常用泡酒药、水煎药、面药、炖肉食服综合治疗,一般药用草乌、蔓陀萝、一枝蒿、大红麻、九节玲、接骨丹、大血藤、沙七、蜈蚣七、五爪金龙等。将出窝的幼蜂子在瓦片上焙干研成细未,每次黄酒冲服5-10克,病毒随发汗而 解,连服7天可治疗破伤风。被毒蛇咬伤者可先内服麝香1分或雄黄末5分,然后清理伤口,放血,用青辣子叶或黄瓜叶、刺菇叶,捣碎外包,伤口引流,轻者一次即愈,重者每天进行一次。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研究》1981年第5期发表了之乾同志的《纳西族母系‘衣度’的社会性质问题》(以下简称《性质》)一文,对我们在同年第3期发表的《论纳西族的母系衣杜》一文提出了异议,认为纳西族的母系“衣杜”不应称为“亲族”,只应称为“母系家庭”。而且,它只是“纳西族特殊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一种历史的偶然”。这种新的见解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阐述东巴教中纳西人生命、灵魂和生命神的箭,以及东巴教祭仪、神画像和纳西人生产生活中有关箭崇拜的习俗,联系中外民族有关宗教观念和习俗,指出纳西族传统的箭崇拜肇源于纳西人在古代战争和狩猎生涯中将箭这一杀伤力大的武器神化、灵化的拜物教意识。同时较深入地论析了纳西族箭崇拜意识的二重性表现,即认为它为神、人所用便能镇鬼驱邪,招财祈福,因而将它视为神器而顶礼膜拜;又认为如箭为鬼怪或敌人所用,则会祸及自己,因此对其敬畏交加,并在此心理上产生出“拔病痛之箭”、“转移毒箭于面偶”等巫仪。文中还论述了箭与纳西人生殖崇拜习俗和“青蛙阴阳五行”之间的神秘关系。最后,对东巴教和苯教的箭之礼俗作了比较研究,从微观实证研究的角度,对揭示纳西、藏民族这两个本土宗教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了独到和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空间是抽象的 ,只有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表象 ,才能将抽象还原成具体。无论在纳西族民俗中 ,还是在其他民族的民俗中 ,色彩常常成为对空间方位进行表象的具体手段之一。由色彩所表象的空间不仅决定着民俗活动的性质 ,也规范着民俗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本文从前空间、原空间等方面对纳西族民俗中空间的色彩表象作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东巴教诱导纳西族青年男女通过毁灭现世生命来处理感情痛苦,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宗教实践,与它别具一格的民族宗教特点有关:寄托浪漫爱情理想的"玉龙第三国";模糊生死之界限的自然崇拜、灵魂崇拜等原始宗教观念;培育"重情轻生"之民族个性的东巴经,此外,东巴教的祭风仪式对殉情的负强化,以及作为文化系统的宗教与社会系统的断裂,都加强或延续了殉情习俗。总的说来,东巴教容纳了纳西族的自然观、生死观、灵魂观念、独特的民族气质,带着自身难以避免的功能冲突和文化堕距,成为纳西族历史上殉情现象相习成风的最重要的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19.
《民族学刊》2015,6(5):2
西南民族大学文博中心的纳西族馆主要通过文字、服饰、民俗来展示东巴文化。纳西馆的大门是按照纳西族传统民居大门的风格修建的,青砖白缝、壁画飞檐,十分精美。在展厅中通过图片介绍了纳西族的基本概况、历史、民俗、历法节庆等。并通过被称为"当今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东巴文的典籍、以及纳西馆中价值最高的展品——长14.1米、宽34厘米的长卷绘画——纳西族东巴教的《神路图》,重点展示了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东巴文化。除此之外还通过实物展示了纳西族的服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是中外民族学界都很关注的研究课题,有关论著数以千计,但是缺乏具体形象及资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么些图卷》(下简称《图卷》)提供了一幅珍贵的风俗画.该画高35厘米宽314厘米,绢地着色,左下方有“古滇何景文写”,其下有“大明味书楼王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