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析曾纪泽近代外交思想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 ,其近代外交思想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究其近代外交思想形成的原因 ,是中外关系格局的变化、西方思想观念和曾国藩、郭嵩焘的外交思想与实践等客观因素 ,以及曾纪泽的个人素质、经历与所受教育等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晚清驻外使臣的群体构成与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前晚清使臣群体的知识结构以中学为主,与近代型的外交专业人才有着很大差距。甲午战后,这种状况则有所变化,他们的专业知识色彩日益鲜明,逐步以其特有的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有别于中国国内官员的群体。中国传统官员以通才为特征,而近代西方国家官员却以专才为特征,晚清驻外使臣知识结构的变化正显示了中国官员由传统走向近代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自鸦片战争始,资本主义列强以炮舰轰开中国的大门,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蒙上了屈辱的阴霾,接踵而来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弱国无外交”成为晚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理论定势。然而,在清政府的外交官吏中,曾纪泽以自身的人格信念,胆魄识见、气度才华,与列强折冲樽俎,力挽危难情势,或护持疆土尺寸必争;或坚守主权刚硬不让,显示出一个中国外交官员深厚的爱国情感和独特的文化人格,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近代派遣到国外的最成功的一个外交家。”①一曾纪泽自1878年出任使英、法大臣,后又兼使俄大臣,到1885年卸任,前后共计八年。这在他五十…  相似文献   

4.
梁碧莹 《学术研究》2006,12(5):88-93
1875年底,清政府任命陈兰彬为中国第一任驻美公使。1878年,中国驻美使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设立,这是中美外交史上新的一页。晚清中国驻美公使是一支具有特色且具国际眼光的重要群体,他们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海外侨胞利益,是近代中国外交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尹朝晖 《天府新论》2014,(6):144-148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份民间外交报刊,《外交报》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外交思想.该报吸收了西方政治学和国际关系学的先进理论,在国内首倡“国民外交”,坚持新型国家权利观,积极关注领海、领水主权,基于国际法的视角评价中国外交,倡导文明排外.该报还将均势外交等作为晚清政府地缘外交的重要策略.《外交报》依靠大众传媒的优势,传播现代外交观念,形成民间外交舆论,对于启发民智,推动近代中国外交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6.
外交,对于一国之发展,特别是对于该国国际交往以及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国际战略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而外交官、外交使节或外交代表,即代表国家或政府办理对外交涉事务的官员,则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最重要的途径和媒介。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并无近代意义之外交。鸦片战争后产生了以郭蒿焘、曾纪泽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近代外交官。民国创立之后,外交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显突出,并由此产生了中国第一代职业外交官。从民初北京政府至1949年国民党大陆统治结束,民国外交虽起伏动荡、时浮时沉,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研究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史尤其是外交人事体制及其发展演变,对于认识现当代国际外交战略格局以及深化我国外交人事制度改革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郭嵩焘与"夫人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嵩焘于1878年6月19日在英国伦敦以如夫人梁氏的名义举行了盛大茶会,这是中国开展"夫人外交"的开始.郭嵩焘之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夫人外交",其原因一是出于外交礼仪而回请西方各国官员,再一是他对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认识.但是,郭嵩焘的行为却受到了清朝守旧派官员和国内舆论的攻击,这是近代中国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的传入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利用国际法进行对外交涉,是晚清近代外交发轫的重要标志之一①。同时国际法的传入又促使了晚清其他近代外交理念的萌生,推动了中国和近代国际社会的接轨。但同时,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并不是很成功。  相似文献   

9.
外交系国家间的交涉,只能由一国的中央政府掌控。但晚清外交长期存在着二元化的征象,即中央与地方外交的并存。鸦片战争发生后,西人不以交往仅仅局限在商贸领域为满足,要求提升与中国政府的全面外交往来,广州外交体制确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在中国外交中扮演着居重地位,北洋大臣的作用愈益趋于主轴。届庚子年,东南又成地方外交的重镇。但伴随近代国家外交理念的萌发,对外事务的趋重,交通通讯的进步,中央外交不仅有了国际法理和国家主权认可的必要性,也有了技术保障的可行性,地方外交式微。地方外交是传统时代向近代时段过渡的产物,反映了从东方朝贡关系——中西贸易关系——国家条约关系的变迁,显示了国人认知从"夷务"——"洋务"——"外务"的进阶,表现了从广州贸易体制——口岸通商体制——中央外交体制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晚清早期驻外公使郭嵩焘、何如璋、陈兰彬、刘锡鸿、曾纪泽、刘瑞芳、薛福成、黎庶昌等人,既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先驱者,也是一批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思想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他们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的关键时刻登上外交舞台,在爱国主义意识的激发下,做了大量维护国家主权的工作。与外交工作的特殊性质相适应,其爱国主义意识主要表现在折冲樽俎的外交领域。一、创设驻外领事馆,保护侨胞权益创设驻外使领馆是与保护侨胞权益紧紧连在一起的。以1877年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伦敦创办第一个常驻外使馆为肇始,清廷在世界各主要国家次第设立了使…  相似文献   

11.
国际法的传入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利用国际法进行对外交涉,是晚清近代外交发轫的重要标志之一①.同时国际法的传入又促使了晚清其他近代外交理念的萌生,推动了中国和近代国际社会的接轨.但同时,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并不是很成功.  相似文献   

12.
曾纪泽,字刚,在清未曾担任英、法、俄三国公使。反对外国侵略、维护民族权益和尊严是其外交思想的核心。他的主要贡献有:成功地改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提出了“邦交不可常恃”的清醒主张、为抗法护越而积极主张“保藩固边”等等。其主要外交思想和实践表明:他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  相似文献   

13.
侯强 《云南社会科学》2005,12(3):107-111
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外交和约的签定,一方面紧紧束缚中国人民的手脚,使近代中国法制的发展打上了殖民化的印记;另一方面西方法文化也随之传入中国,刺激了近代中国传统法制的现代化转型。列强通过外交和约对晚清经济自主法权、政治自主法权、外交自主法权的侵夺,在客观上对法制现代化的启蒙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林则徐外交思想的形成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出于对敌斗争的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西方情况。尤其是《澳门新闻纸》和《国际法》,为其摆脱传统夷夏旧观念的束缚,形成具有近代意义的外交思想产生了巨大作用。林则徐自觉运用国际公认的法律和准则,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使“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具有了新的内容,并敏锐地觉察到贸易与外交的密切关系。这些特点,决定了他的外交思想是中国外交观念和政策在面向世界、从传统走向近代历程中的第一步,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西方驻华外交官是19世纪西方学习、研究和应用汉语的重要力量,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发现了欧洲经院派汉学家在研究汉语时对当时书面语的忽视,进而提出文件体书面语的概念。以英国驻华外交官密迪乐、威妥玛以及德国外交官夏德为代表的西方人致力于对·文件体书面语的教学与研究。他们开创了近代西方人学习汉语的全新模式。文章从美国及加拿大图书馆所保存的密迪乐、威妥玛以及夏德关于文件体书面语的专著、教材和工具书入手,围绕晚清时期西方驻华外交官对文件体书面语所展开的教学及推广情况,从一个特殊角度再现近代西方人特别是驻华外交官员学习和研究汉语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6.
中俄伊犁谈判是曾纪泽外交生涯中的显赫一笔,对于曾纪泽的交涉和部分权利的挽回,学界中人大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但近几年,一些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曾纪泽在“重界轻商”思想下对俄国陆路通商特权的让步给近代中国西、北边疆造成了很大损害。然而,从当时的情况出发,要求曾纪泽在伊犁交涉中“商界并重”看似对中国主权有利,实则难以达到。清政府在中俄陆路通商交涉中的节节失利,事实上是晚清政府边疆危机在经济上的表现,不能因此而苛责曾纪泽的修约交涉。  相似文献   

17.
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石 《河北学刊》2003,23(6):173-177
近代民族主义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之一。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它在引介现代国家观念、推动中国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为中国外交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由此催生了中国现代外交理念的萌芽。民族主义在近代中国占据着无可匹敌的话权霸语地位。作为最具号召力的社会意识形态,它为中国外交提供了与西方平等对话的现代文本和评判国际政治行为的价值体系;而被近代民族主义动员起来的历次社会运动,则从实践层面上推动着困境中的中国外交艰难前行。  相似文献   

18.
近代日本经历了由民族自立、殖民扩张到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直至灭亡的过程,在外交上则表现为由修约外交向扩张外交的嬗变,这是日本近代外交的一个显著特征。日英同盟作为日本近代外交的基轴长达二十余年,并且处在日本近代由修约外交向扩张外交嬗变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三次日英同盟条约内容的分析,结合现实主义等国际关系理论,揭示日英同盟在日本近代外交嬗变中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由此把握日本近代外交的一些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日美同盟及日本外交的走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封建时代缺乏国家主权观念.伴随着近代中国全民族救亡图存的主题,近代国家主权观念逐渐产生,并经历了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萌芽、各种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基本确立三个发展阶段.近代国家主权观念的形成使中国对外争回了大量国家主权,维护了国家的独立自主;对内则使资产阶级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对独裁者的专制行为有一定抑制作用,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方学者全面分析邓小平外交思想形成的国内外因素,如时代主题、美苏均势、美苏中三角关系、中国现代化和国家主权及外交诸方面需要;系统探讨邓小平外交思想内容,包括反霸、对外开放、不结盟、睦邻友好、一国两制、韬光养晦;进一步指出邓小平外交思想具有实用、全面和倾向性等特点。此外,还系统剖析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