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沈琴琴  付麟 《现代交际》2009,(2):96-108
自1978年以来,在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从传统的中央计划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型的市场化劳动关系以及劳动关系的调整机制初步形成。劳动关系日趋市场化、复杂化。与之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手段、措施和机制也在逐步完善。在劳动关系经历重大变革的过程中,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生存发展、决定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精神卫生问题作为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对精神健康的关注是对人的根本关注,国民精神健康状况和享有精神卫生服务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稳定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区是青少年生活的重要载体,家庭在社区内相对经济地位、居住房屋的质量和社区的环境等都会影响青少年健康。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两期数据分析社区因素对于青少年健康的效用,结果如下:青少年居住社区内的相对剥夺与其自评健康、精神健康和客观健康都显著相关,家庭在社区内相对经济地位越高青少年健康则越好。青少年居住质量越好,他们自评健康状况越好。青少年居住社区的环境越优(安全、卫生、无污染),他们的自评与精神健康越好。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这三者相关,但不能完全解释这三者对健康的效用。因此即使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仍可以从卫生条件、社区安全等方面入手,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状况。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社区和社会共同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4.
杨婴宇 《职业》2011,(32):72-73
随着公民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学生暑期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越来越凸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暑期工的权益保护面临重重困难。学生暑期工的劳动权益屡遭侵犯,这不仅不利于技工学校的教学、管理与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基于此,通过对佛山市高明区技工学校文秘和模具专业部分学生小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本文着重从自我意识、法律、心理等层面对技校学生暑期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了解他们的劳动权益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5.
社会属性视角: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大学生的劳动权益保护是一个非常重要却被社会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劳动权的提出背景、大学生劳动权的性质和属性作了分析。本文认为,大学生应该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有权成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并能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其次,本文对目前大学生劳动权益的保护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劳动双方地位的不平等,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工资现象严重,权益保护途径的有限性是其中的三大问题。最后,除了大学生应提高鉴别能力、增强对诉讼途径的重视外,从立法层面上对劳动法进行修改和完善,把大学生纳入劳动法的调整范围才是最终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学校环境、社会支持与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基于对510名上海市中小学流动儿童的问卷调查考察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学校的安全与纪律、歧视与排斥、师生关系和社会支持均显著影响流动儿童的精神健康。论文针对研究结果提出若干政策建议,希望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阮望舒 《城市观察》2011,(6):129-136
关注城市农民工生活现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在异乡能安居乐业,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深受各级政府组织关注。本调查的关注点是城郊社区外来工的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显示,该市城郊社区外来工收入相对较高,但影响外来工文化生活质量的主、客观因素依然存在,仍迫切需要政府、社会和用工单位的关心帮助和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8.
赵西敏 《职业时空》2008,4(7):83-83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我们党和事业的后备力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落实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不容置疑,我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但部分大学生在生理、心理方面,社会适应和道德行为方面,均存在令人担忧的不健康状况,这远不能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高校大学生的要求。因此,为保证向社会输送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是摆在高校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城乡迁移与精神健康: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见证了规模甚巨的城乡迁移运动,社会学界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进入城市的移民的精神健康问题则少有涉及。本研究基于对上海城乡迁移群体的多阶段抽样调查以了解这一群体的精神健康状况。问卷的分析结果显示,25%的男性和6%的女性精神健康状态不好。进一步的路径分析显示,移民压力、社会支持和迁移意义以不同的路径影响精神健康。论文建议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充分回应移民群体的精神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0.
顺德通过发展社区服氟培育社会组织、建立现代社工制度、发展义工队伍、吸收优秀外来工参与社会管理等手段,构建社团和社区相互支持,社工.义工和优秀外来工相互补充的‘两社三工’社会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长江三角洲在全国的重要经济地位和城市化的必要性,针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所产生的问题,指出其对长三角和全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城市化新思路、新战略,对城市化与土地供应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城市化布局错位的现状及产生的问题,重点从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及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投资人的去向、农民工的流动、农家居的分布等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解析,指出解决城市化与土地供应平衡的具体措施,从而为下一步更好的推进城市化发展提供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道勇 《城市观察》2012,(5):173-180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仍然在就业领域内面临着一系列的歧视,对于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而言,积极推进体面劳动,让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有一份工作,而且有一份满意的工作,应当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改善民生的重心所在,为此必须要在思想观念和具体的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Since the 1980s, it has been possible for the Chinese peasant household to diversify its economic base by making use of its social networks to place members in a distant community as migrant workers. Through a microstudy of 50 such migrants in Kaiping County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e interplay between macro, meso, and micro factors in the causes and processes of circulatory mobility in post-Mao China. It is found that Hong Kong's search for cheap labor, the PRC's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Kaiping's strong localism provide the context in which migrants and their households have to adjust. The particular behavior pattern of these migrants also bears the stamp of their rational household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as well as their feelings of moral obligation toward their kin in their community of origin."  相似文献   

14.
谢建社  谢宇 《城市观察》2010,(3):131-139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心理比较脆弱,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却无法融入城市。每年春节前后,人们都在关注农民工返乡与回厂问题,于是产生一个热门话题——“民工荒”。“民工荒”是真荒还是假荒?“民工荒”的真正原因何在?值得一辩。如今,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登上了城镇化进程的舞台,并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主体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往往把自己看成“准城里人”,希望在公民权利、择业就业、工资待遇、生活方式、社会保障等方面,能够与城里人享有同等待遇,他们不再是廉价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5.
郁鸿胜 《城市观察》2009,1(1):101-107
中国区域合作的发展正呈现出从“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的新态势,在这一背景下,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也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特别是国家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提出,更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方向。研究《指导意见》,有助于从宏观上把脉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点及难点,并为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前,将安徽纳入泛长三角不但已经在学术上达成较为广泛的共识,在实践中也被提上了日程。安徽与长三角地区有着天然的联系,将安徽纳入泛长三角,有利于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打造世界级经济区。同时,安徽应找准自身承接产业转移的功能定位,在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Immigration scholars have long observed that migrant workers are paradoxically both welcomed and deemed threatening within the nation state.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extent to which mainstream media outlets reinforce these perceptions. Us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e analysed 561 articles in three mainstream newspapers to ascertain the various discourses used to describe migrant workers and migrant work. Our analysis specifically found that a cluster of ‘hiring scandals’ led to an increase in coverage on migrant work, and affected the types of discourses used in reference to migrant workers. Prior to these scandals, migrant work generated minimal media coverage. Ultimately, we find that migrant workers are deemed tolerable to the nation-state at certain time periods, deemed as threats in other time periods, and, in the current moment of the global health crisis, are deemed absolutely essential. Migrant workers are thus only 'conditionally included' in the state.  相似文献   

18.
李樱  周嘉毅 《城市观察》2009,1(1):136-143
珠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路径。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的建设将迅速缩短沿线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从而重构城镇产业的竞合格局。本文在分析珠三角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加强了轨道交通对未来城镇格局的影响,试图从空间格局的角度理解区域产业一体化,对未来珠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超 《城市观察》2009,1(1):94-100
国家正式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引领支撑未来全局性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纲要》着眼于调整城市功能布局与定位,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手段强化城市群合作,强调珠三角对省内外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对提升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作为省会城市的广州,应充分利用省会城市优势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发展高端服务业提升广州的服务业辐射水平,同时也要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广州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区域文化作为区域一体化制度建设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区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长三角区域文化的认同、整合与创新发展,已成为创新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机制、推动区域一体化深度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凝聚主题、创新发展是长三角区域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向。区域文化发展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推动作用表现为:区域文化认同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凝聚力;区域文化事业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提供持续动力;区域文化产业构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抓手。地域文化冲突对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产生负面影响。探讨区域文化发展的路径应从区域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