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自我身份的建构蕴涵着权力向度,是一个差异性存在不断被排斥、否定或强行吸纳的过程。通过将差异性的他者纳入自身的秩序化轨道,自我获得了同一性的外观。后现代主义对自我身份建构中的压制和被压制的二元对立格局深为不满,它力图为他者争取话语权,凸显他者的权力向度,进而颠覆自我身份中的权力秩序,放弃同一性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论述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这一重要历史现象的解读,分别从政治理论的立场、"身体"话语的剖析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三个方面阐述了此解读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架构中理论和现实问题--资本主义的政治批判--的继续,从而重申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解放理想. 相似文献
3.
张静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8)
罗兰·巴特的作者现主要体现在他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表的论文:<作者和作家>、<作者之死>、<从作品到文本>、<文本理论>等,阐述了作者身份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文学叙速、表达方式及从作品到文本的根本性转变,提供了审视作者、读者和文本关系的全新视角,彰显了主体隐匿之后为现代写作提供了文本多义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福柯作为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早期代表人物,他运用考古学的旁观视角,对传统作者主体观进行解构,并在话语描述中进一步揭示出作者的实质,即作为话语陈述主体的作者并不存在,作者只是一种话语功能。这表明文本的创作中不必然地体现出作者的人格,这样的结论对我们认识著作权的法律属性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在考古学阶段,福柯运用其独特的考古学方法研究了诸多领域,宣告了人的即将消失;揭示出主体只是占据了话语、陈述提供的位置而已;指出作者只是某种人们用来阻止虚构的自由散播、自由使用、自由创作、分解以及重写的功能性原则。由人的消失至主体位置,再到作者功能,贯穿始终的是福柯对主体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史学理论研究也在进行反思.詹金斯站在"后主义者"的立场,通过分析卡尔、艾尔顿、罗蒂和怀特史学理念之间的差异,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史学从现代主义转向后现代主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西方受语言学转向影响而消解作者的形式主义文论主要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新批评和结构主义等,本文主要考察这些理论中作者观念的变迁,并通过揭示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局限和盲视来恢复作者的地位和在场,即过于强调语言的自律性,而忽视了语言的人文功能和文化内涵;排斥主体在语言系统中的作用,忽视对言语语言学规律的研究.最后指出,文学既是作者个人的一种私人言说,具有此时此地的独一无二性,充盈着作者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更是一种话语实践,是作者与他人、与社会进行沟通交流的媒介.作者在文本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场. 相似文献
8.
在《福》中,库切对笛福现实主义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主人公克鲁索的荒岛故事进行解构,在虚构的故事中插入一个女主人公苏珊,并通过克鲁索的死去使其成为故事的主要见证人。苏珊讲述故事(历史/真相)的强烈愿望与不懈努力,揭示了白人女性对话语霸权的反抗与颠覆,也反映了作者库切对父权统治和话语霸权的忧虑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已经形成了关于乡土文学的题材范围、表现对象、艺术走向等问题的几种不同的理论观点,而这些理论无法满足1940年代的现实需要,因此,这个时期的左翼文坛对"乡土文学"从概念到精神内涵都进行了再选择。"乡土文学"这一概念在1940年代及其以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从理论批评话语中消失了,早期乡土文学的内在品格也逐渐从文本中流失。同时,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关乡土文学的理论分歧以及1940年代的左翼理论也隐伏了新时期以来质疑早期"乡土文学"艺术成就的思维逻辑。 相似文献
10.
论福柯的"作者-功能"思想——以《什么是作者?》为考察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柯的“作者-功能”思想并非他的全部作者思想,它主要涉及的是思想观念领域;福柯的“作者-功能”思想并非是对德里达的文字理论的批判,其理论批判的对象是多个,并且有着鲜明的历史意识形态特点;福柯的“作者-功能”思想中没有拒绝审美,相反,他认为审美的原则已经贯穿到了当代的一切书写领域。 相似文献
11.
对新时期人与野生动物紧张关系的法律再审视——兼论概念法学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至今三十余年,我国山区的人与野生动物发生两次紧张关系。这两次紧张关系的情境是完全相反的,但我们仍然执行相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这就使在应对人与野生动物紧张关系的问题上,法律机制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这种机械司法实质是以法的“确定性”牺牲法的“正确性”,没有认真对待公民权利这一现代司法的核心问题,从而使司法判决不具有合理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概念关涉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的基础。当年,马克思对这一概念的运用,是从否定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出发的,也是与他所设想的理想社会目标模式相联系的;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要求对此重新认识,其关键是恢复马克思“劳动力”概念本来具有“人力”概念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研究表明,公民身份是一个高度性别化的概念。公民身份的两大理论传统从公私领域的划分、公民主体的预设、到普遍主义的基本理念都是以男性经验和利益为基础的,忽视了女性的特质和需求。这一高度性别化的理论建构正是女性不能充分实践完整公民身份的理论根源。女性主义要求打破西方政治思想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重塑公、私领域,重新思考公民身份的道德基础,打破伦理领域的男权制统治,揭开传统公民身份普遍主义的伪装,真正包容女性的差异和多样化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女性的公民身份。 相似文献
14.
何为本质,如何直观?——关于现象学观念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质及其直观或观念及其直观的问题是现象学思想方法的重中之重。第一"逻辑研究"的标题是"表达与含义",这更多地是因为这一研究与《逻辑研究》第一卷中讨论的纯粹逻辑学主题的内在联系。事实上,《逻辑研究》更应当叫做《本质论研究》,亦即"对本质及其直观方式的研究"。第一"逻辑研究"的主题也可以更明确地表述为:对在语言活动中的本质及其直观方式的研究。根据这一研究,含义既区别于表达和符号,又区别于体验,同时还区别于对象,因此,作为观念统一的含义被展示为一种特有存在,这也为现象学的观念论奠定了本体论的基础。而在第一"逻辑研究"中得以显明的在直观行为与符号行为之间、观念(含义)与概念(表达)之间的本质性的奠基关系,最终也论证了在意识哲学与语言哲学之间的本质性的奠基关系。无论现象学今天有了多么长足的发展,仍有必要一再反思地回溯到本质及其直观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作为一种思潮的出现,是相对于社会变迁而言的,这种变迁与技术及工业革命直接相关,进而与商品化、消费主义等紧密相连。因而“后现代”不是死了,而是客观存在着。超越后现代的一条有效途径,便是通过认真整理、开发、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建构起富有东方智慧的全新哲学。其中庄、禅式思维所包含的“后”因素,成为这方面的一个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16.
注释法学派以及后注释法学派法学家们关于对人权与对物权的区分,构成了德国法上的债权物权区分说的重要渊源之一.注释法学家与后注释法学家使用了ius in re一词,后注释法学家还对之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后注释法学家已经开始将ius in re与ius in personam相区分;再次,奥尔良法学派首先提出ius and rem概念,该概念对后世的债权物权区分说甚至民法学本身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进行的,具体而言,主要经历了.学科化"、"体系化"、"范畴化"三条西化之路.要使中国古代文论从"失语症"中解脱出来,必须经过四个步骤第一.承认中国文论较之西方诗学的异质性和话语独立性,避免"以西释中"或"以中注西"的倾向;第二,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个命题中进入"古今对话"的现代阐释性理论视域;第三,在"古今融会"的同时进行"中西化合".以中国文论的话语规则为本,融和或化用西方的理论资源,最终达到中西跨文明对话语境下的"中国化"研究.在承认中西方文论异质性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跨文明对话,中西文论思想的交流、互补和超越,最终达到"中西化合"的无垠之境 相似文献
18.
1900-1930年代,“城市是罪恶的渊薮”之声此起彼伏,持此观点的人从道德、文化、经济等方面表达了对传统乡村文明的留恋和对现代城市的敌视.这种思潮既包含许多对当下中国城市化运动富有启迪的思想内核,但更主要地反映了传统农业文明对现代城市文明的抵制,并对20世纪中国的现代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钱是张恨水小说文本用以结构故事、推进叙事、塑造人物和表达思想的主要手段。在主要关注民族与革命等宏大思想问题的中国现代社会环境中,张恨水以金钱为核心话语的小说文本触及了人的物质层面的存在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现代思想追求的某种缺失。这应该是张恨水小说创作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学界对张恨水作为言情小说大师的定位和误导却妨碍了对其创作的全面认识和评价,遮蔽了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