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中心著作,如果从1843年算起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为止,可以说他为写作《资本论》化费了四十年的心血。研究资本论创作史,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就《资本论》的创作过程列如下年表。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依然是批判当代 资本主义的锐利武器 马克思研究和创作《资本论》的目的,正如他自己指出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第一卷,第11页)现代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论》彻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3.
近十余年来,《资本论》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主要表现在对《资本论》研究方法的创新,对其文本的解读、意义的阐释,以及对《资本论》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关系的论述等方面。但有关这个课题的研究始终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问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中的一些经济范畴,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也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中。我们不应该轻易抛弃这些范畴。这是《资本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曾经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中不少的真理,但是,他对《资本论》中某些范畴和某些原理所作的论断,是值得讨论的。例如,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必须抛弃剩余价值、平均利润率范畴,“也必须抛弃从马克思专门分析资本主义的《资本论》中取来  相似文献   

5.
陈文科 《江汉论坛》2004,(2):140-141
廖丹清教授的《〈资本论〉讲义》正式出版了。可喜可贺。重视《资本论》的教学和研究,重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教学和研究,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40余年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或者说“看家本领”。这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院前身武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时期,时任副所长的我国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朱剑农教授就擅长《资本论》研究。他不仅走向社会,为武汉地区党政干部开办《资本论》讲座,而且还在《经济研究》、《新建设》和《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文章。改革开放后,我院随之招收硕士研究生,朱剑农教授先后任经济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财经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资本论〉中的财经理论》,赵学增著。31万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责任编辑:刘德久、李旭茂。赵学增教授在他长期从事《资本论》的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全面地对散见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财经理论进行深入系统地研...  相似文献   

7.
<正>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做了比较详细的考察和研究。这并不是因为他把生产力作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而是因为对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必须结合着生产力进行。他是在研究资本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所必需的限度内,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的。马克思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资本论〉第一版序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2页)。但是,“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  相似文献   

8.
著名经济学家肖灼基先生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已经32年了。“文革”以前,他主要研究《资本论》创作史和《资本论》的理论问题。近十年来,肖灼基先生开始潜心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的理论遗产中,《资本论》是一个巨大的理论宝库。正如列宁所讲的:“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哲学笔记》第357页)今天,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对于指导当前的工作,开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心血的结晶,是马克思全部研究成果的总汇。马克思一生的各个时期所取得的理论成就是互相联系的,都直接地或间接地促成《资本论》这座宏伟大厦的最终落成。但是,作为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理论形成的起点,则应是1847年发表的《哲学的贫困》。马克思晚年在谈到他早期的这部经济学著作时曾说:“在该书中还处于萌芽状态的东西,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后,变成了理论,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发挥。”(《马克  相似文献   

11.
大体说来,我国学术界60年来对《资本论》的哲学研究不断深入,呈现出曲折发展、螺旋上升的三大阶段。第一阶段即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资本论》哲学研究的重心在于辩证法;第二阶段即改革开放30年间,《资本论》哲学研究的重心转向历史观;第三阶段是近些年来《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呈现出新趋势,即关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蕴涵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最主要的著作,是他毕生研究的成果。《资本论》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于《资本论》的意义,恩格斯曾经说过:“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69页)  相似文献   

13.
1866年 1月 马克思从一月一日到月底埋头于《资本论》誊写和文字上润饰工作,并开始准备《资本论》的付印工作。 1月底—3月初 马克思由于紧张写作《资本论》而患重病。随着健康的恢复,他又继续第一卷的手稿工作,从历史角度对工作日一章进行了加工。 2月13日左右 马克思依照恩格斯的建议,决定首先发表《资本论》第一卷。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版跋中曾经指出,“人们对《资本论》中应用的方法理解得很差”(全23,第19页,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页。下同)。他转引了俄国学者伊·伊·考夫曼专谈《资本论》的方法一文中的一段话:“在马克思看来,只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那就是发现他所研究的那些现象的规律。而且他认为重要的,不仅是在这些现象具有完成形式和处于一定时期内可见到的联系中的时候支配着它们的那种规律。在他看来,除此而外,最重要的是这些现象变化的规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它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决定的。因此,对它们的误读,属于对这门科学的根本性误读。马克思虽然在《资本论》的"序言"和"跋"中明确规定了它的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但由于受拜物教和传统科学的影响,人们未能准备把握它们,导致对《资本论》的诸多误读。其中包括两个对《资本论》研究目的的误读,四个对《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的误读,三个对《资本论》的研究方法的误读。厘清这九个根本性误读,可以为准确把握《资本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毕生精力写成的划时代巨著,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为我们提供了打碎旧世界和建立共户主义新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需要我们好好掌握和运用,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博大精深,蕴藏了无数瑰宝和各种学科的丰富知识,有待我们大力开掘。广泛开展对《资本论》的研究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前年底发表的成立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倡议书中的一段话。它言简意赅地概括了研究《资本论》、运用《资本论》的重要意义。 现在,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已正式成立了。它在推动全国《资本论》研究工作者和教学工作者深入开展《资本论》的学术研究方面,必将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的《〈资本论〉导读》(以下简称《导读》)是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肖殿荒博士在多年本科生和研究生《资本论》课程教学与潜心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包括《资本论》解说和《资本论》研究两大部分。《资本论》解说部分对《资本论》第1、2、3卷的有关背景、结构与体系、基本内容顺次解说,分为12讲;《资本论》研究部分分析了《资本论》体系中最疑难、最重点的几个问题,分为8讲。该书具有作为一部好书的基本优点: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言简意赅,解说全面,重点突出等等。第一,解说部分简明扼要,忠实于原著,有利于有效学习和准确…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但它首先是一部开创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伟大经典著作。《资本论》内容浩繁,理论精深,方法辩证,令人体味无穷。就其主要研究对象来说,《资本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用以毕生精力而论著的代表著作,在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的同时,也顺理成章地叙述了他的“社会主义观点的基础”。所以,列宁曾经也把《资本论》称之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可见,马克思的《资本论》,对于我们今天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它不仅在立场、观点和方法上,给我们启迪和教诲,而且在许多基本理论方面,给我们以明确的指导。正如斯大林所说,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理论,“不仅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有效的,而且任何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在计划国民经济时,不运用这些原理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著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历来反对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资本论》。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去探讨经济生活中的新问题,才能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但是,用发展观点研究《资本论》应当是在认真学习领会《资本论》精神的基础下,运用《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去探讨新问题,研究新情况,得出新结论;而不能是在新的情况出现后,没有经过严肃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就去怀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结论。用发展观点研究《资本论》的必要,是来自客观条件的新发展、新变化,来自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客观需要;而不能通过寻找《资本论》的“局限性”,发现它的“缺点”,并断言这里“未必能够成立”、那里又“不免”有误,来证明《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已经过时。当然,《资本论》中的个别具体结论,由于客观经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国内学界对《资本论》哲学意蕴的探讨都是从唯物史观例证和方法论制定两个角度入手。这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资本论》中的存在论、认识论、逻辑学和价值论哲学意蕴。从哲学求解终极关怀问题的初衷出发,反驳割断《资本论》与一般哲学关联的研究倾向,探索《资本论》对哲学四大问题域的破解,展开《资本论》与其他哲学、学科的对话,揭示出《资本论》内蕴的人类终极关怀的"一般哲学"旨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