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反映。诗美源于人们变革生活的社会实践。毛泽东同志早在五十年前,就从唯物史观出发,明确提出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他热情地劝导革命的文艺家到人民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观察研究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这样,才能进入真正的文艺创作过程。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给文艺家在处理文艺与生活、作家与人民的关系上,指明了一条最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周年。四十年前,毛泽东同志为了解决文艺与革命、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为了推动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的发展,曾经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原理,深刻地论证了革命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作家必须自觉地深入生活的口号。他在《讲话》中,不止一次地反复强调:“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经过四十年革命文艺的实践检验,证明这一论断是科学的、正确的,是促使作家和群众结合、贯彻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诗词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形象反映,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写作的诗词,是一部忠实的抗战“诗史”,是一幅壮丽的抗战画卷。  相似文献   

4.
在毛泽东诗词中,毛泽东用如椽大笔书写人民群众,人民性是毛泽东诗词的内在属性。首先,毛泽东诗词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毛泽东对劳动人民充满深厚的阶级感情;其次,毛泽东诗词热情礼赞人民力量的伟大;再次,毛泽东诗词呈现了毛泽东为人民幸福奋斗终生的光辉历程;最后,毛泽东诗词体现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人民历史观。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挖掘毛泽东诗词中的人民性,对于我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诗词艺术探微邱春林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都知道,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艺术家。他的诗词艺术,既赋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趣,又具有独特甚至超神的词风诗格,在整个诗词王国里,他无疑建造了自己的丰碑。笔者才疏学浅,试就毛泽东诗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阐释毛泽东诗词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生动描写,剖析毛泽东诗词所出的光辉思想,从而说明崇高之美是毛泽东诗词最突出、最鲜明的美好风格。  相似文献   

7.
臧克家热爱与崇敬毛泽东,也热爱与崇敬毛泽东的诗词作品。四十年中,他为宣传、研究毛泽东诗词做了影响广泛的三件大事:1957年1月他在主编的《诗刊》上首发毛泽东诗词18首;1957年10月他发表了意义深远的《毛主席诗词十八首讲解》;1989年他又主编由众多文坛名家撰写的《毛主席诗词鉴赏》;由于臧老与毛泽东既是作家与领袖的关系,又是切磋技艺的诗友,故臧老对毛诗讲解、评论具有充满感情、理解透彻准确、善于艺术分析和传达诗外之音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陇东老区,毛泽东度过了他一生最艰苦的长征的最后岁月。此后,在陕甘宁边区时期,毛泽东又直接领导陇东军民开展了艰苦的革命工作。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毛泽东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根本利益的信念,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在毛泽东的培育下,陇东解放区党的干部和群众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9.
石长平 《南都学坛》2013,33(3):54-57
实践理性是毛泽东文艺美学思想的显在特征,形成这一特性的文化渊源是墨家实行实效的思想和儒家的实用理性。毛泽东的实践理性主要表现在他对生产实践与审美活动的关系、社会实践与艺术活动的关系、文艺与文艺创作主体的关系以及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理解和论述上。毛泽东认为:审美活动的根基和源泉是人类的实践活动,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不仅是反映世界,其意义和价值在于改造世界;现实生活和特定的历史环境是影响和决定艺术与艺术创作关系的重要因素,政治是文艺与生活的关系的逻辑延伸。毛泽东实践理性中的"政治",在根本意义上指向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指向具体时空中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又一个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一切为了群众,满足人的全面价值的发展要求,关注公平问题,强调效率与公平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民的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从而达到和谐统一。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历史沿革,"以人为本"的核心特征和建立人与自然、社会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以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确立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行的价值尺度,创构了毛泽东独具特质的民生价值观,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中国当代最卓越最伟大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无不充溢着一种博大恢宏、雄奇恣纵的激情与张力,真所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成为中国诗坛上一曲风格独特、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在毛泽东的全部诗词作品中,写到山的占绝大多数;有的实指,有的泛指,还有神话传说中的。毛泽东为什么如此乐于娴于写山呢?因为他生于山、长于山,从小就熟悉山、喜欢山,他的一生与山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大山塑造了他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大山给了他革命成功的条件,所以他对山有着一种特别亲切浓…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一位驾驭语言的大师,他以精当传神、生动形象、通俗质朴、幽默风趣的语言创作了五十余首颇具美学价值的诗词,为我国新诗词的创作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中的造型美与色彩美刘文孝世界无产阶级伟人中,有两位秉赋诗人气质:一位是马克思,另一位就是毛主席。马克思的诗人气质体现在他的文章里,毛主席的诗人气质尤其体现在他的诗词中。严格地说,世界无产阶级伟人而又能诗者,只有毛主席一人。但毛主席的诗才与一...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中国当代最卓越最伟大的诗人。毛泽东的诗词,从内容到形式,从思想到艺术,无不充溢着一种博大恢宏、奇恣纵肆的激情与张力,成为中国诗坛上风格独特、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在毛泽东的全部诗词作品中,写到山的占绝大多数;有的实指,有的泛指,还有神话传说中的。毛泽东生于山、长于山,他一生与山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大山塑造了他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大山给了他革命成功的条件和机会,所以他对山有着一种特别亲切浓厚的感情。正因此,他的笔端饱和着无限激情,借助于山色山势,写出了动人的革命诗篇。从美学上讲,崇高…  相似文献   

16.
举世公认毛泽东是构建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宏大理论体系的抽象思维大师,然而,毛泽东更是一位把这宏大的抽象理论宣传鼓动到中国通晓世界闻名、变为革命人民的意志和实践,把精神产品能动地变为物质力量的形象思维大师。毛泽东是政治家和思想家,更是革命宣传家和鼓动家。我们学习毛泽东著作,研究毛泽东的生平,都会明显发现大量的文学作品、诗词戏曲、神话传说等方面的生动事例和典型形象,伴随着毛泽东在各个时期的政治活动、政治思考,沉淀在他的意识深处,外化为信手拈来便浑然天成的语言素材,而这些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生动事例和典型形象,在思想宣传上起着出神入化的渗透效果。毛泽东宣传艺术高超绝伦,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形象化。 形象化的宣传艺术,是毛泽东一贯坚持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人美学”思想是他美学思想在“人”的问题上的体现。毛泽东是最关心人的。他关心人胜过关心他自己,特别是对他的战友、朋友和同志,更是肝胆相照,无微不至。但是,他关心人与他人不同,总是按照他的审美理想教育人、鼓励人、培养人、塑造人。告诉人们怎样对待自己;怎样对待工作和人民;怎样对待金钱和地位;怎样对待胜利和失败;怎样对待生存和死亡。这些内容集中起来就形成了他的特殊的关于人的美学思想。由于这些内容从总体上塑造了人的最崇高的形象,我们把它称之为“人美学”。  相似文献   

18.
英雄主义精神美是贯穿于毛泽东诗词中的不朽雄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采取比较的方法,开掘了毛泽东诗词中对人民英雄的定位、英雄品格的揭示以及美学风范的展露等丰富内涵,从一个新颖的角度拓展了毛泽东诗词研究的领域,并提出了英雄主义精神美在当代生活和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复兴诗词浅议杨伟群由于中央领导的部署,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活动中,充分动员文艺界和传媒,向全国人民,向世界华人,宣扬毛泽东诗词,影响颇大。毛泽东诗词堪称大雅之作,乃复兴诗词的伟大先驱和旗帜。它使我们有如在诗词领域的天安门广场,看到指引通往诗词复...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一生都酷爱游历,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伴随其足迹留下了一首首不朽的诗词。游历从提供感情喷发的契机、形象素材以及开阔心胸、熔炼意志三个方面对他的诗词创作有重要影响。反过来,承载了诗人情致和山水性灵的毛泽东诗词又已成为一种人文内涵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着现代旅游的发展,并给予游人广泛而深刻的人文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