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湖北省历史学会在各院校爭辯的基础上,于十一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了一次关于李秀成问題的讨论会,出席讨论会的有武汉市各院校的历史、哲学工作者等六十余人。讨论会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爭鸣”的方针指导下,各抒己见,展开了激烈的爭辯。爭辯的中心问題是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李秀成这个叛徒。爭辯是环绕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題展开的。关于对李秀成一生的評价問題怎样评价李秀成的一生?怎样看待这个农民革命叛徒?这是这次爭辯的一个首要问题。一种意见承认李秀成是革命叛徒,无功可论。  相似文献   

2.
自从宁可同志发表《论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一文,对林甘泉同志的《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一文提出了不同意见以后,史学界就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的内容、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的关系等问題,展开了爭论。这場爭论所牵扯的实际是如何总结建国以来的史学研究经验问題,如何分析当前史学研究中的两种世界观和两条道路斗爭的问題。为了首先划清爭论中不同意见的是非界限,理解这場爭论的分歧实质,  相似文献   

3.
事物在质变状态,有沒有同一性呢?这不仅是一个怎样正确理解同一性的相对性的問題,也是一个怎样正确理解斗爭性的絕对性的問題,更是一个正确理解同一性与斗爭性的辯証关系的問題,因此深入探討这个問題是十分必要的。薛靖同志在“統一性和斗爭性的关系”一文中认为:“在发展过程中統一性只是有条件地存在于量变过程中,而不存在于质变过程中,而斗爭性則无条件地存在于事物过程  相似文献   

4.
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的基本思想是调和矛盾、否定斗爭、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辯证法。这是杨献珍同志的一贯思想。早在1955年,他在《什么是唯物主义?》、《共产主义世界观与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斗爭——批判胡风小集团的哲学思想》、《思维对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上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最根本的问題》等讲稿和文章中,就曾宣扬过这个思想。当时,他是通过大讲认识论来宣扬的。因此,为了进一步批判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就需要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李秀成的評价問題的論爭中,苑书义、吕翼祖两同志力图把以戚本禹同志和罗尔綱同志为代表的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調和起来,合而为一,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見解虽然是“針鋒相对的”,然而“都含有正确的因素,但也都带有不够全面的地方”。在他們看来,《李秀成自述》既是“頌扬了敌人、詆毁了革命”,“背叛了太平天国革命”,又是“頌扬了太平天国前期領袖們的英明和軍事形势的飞跃”,“緬怀天国”。李秀成既是有过“背叛革命的变节行为”,又是一位“农民革命領袖”,“在历史上应該是基本上肯  相似文献   

6.
《江汉学报》上期发表了史佚同志的文章:《是尊重历史事实,还是为乞降辯护?——评罗尔纲〈忠王李秀成的苫肉缓兵计〉一文》。读过这篇文章,我们很有些不以为然的看法。一文章一开头就说:“李秀成在被俘后究竟乞降过沒有?(李秀成不是已经投降变节了吗?《李秀成自述》不是一部道地的叛徒自白书吗?为什么还要谈究竟乞降过沒有?这是否意味着李秀成只是乞降过,还沒有达到事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运动中,就突出政治的问題展开了一場大辯论。这次辯论的中心问題是在处理政治同业务的关系问題上要不要突出政治,要不要把政治放在统帅的地位,要不要把学习毛主席著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政治是阶级对阶级的斗爭,是不是突出政治,决不是一个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題,而是一个要不要在一切工作中以阶级斗爭为纲,要不要在一切工作中以毛泽东思想挂帅的根本方向问題、路线问題。毛主席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存在阶级和阶级斗爭的,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爭,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两  相似文献   

8.
十月二十九日,广东历史学会邀请了广东部分史学工作者三十多人举行座談会,就当前史学界評价李秀成的方法論問題交換了意见。在会上发言的同志,分析了罗尔纲同志把李秀成这个叛徒考証成“苦肉緩兵”的英雄,是采取了一种“大胆假设,小心求証”的資产阶級实用主义的方法。罗尔纲同志提出,不应該首先根据《李秀成自述》  相似文献   

9.
如何看待《李秀成自述》,一直存在着争议.这篇短文,仅就《自述》的思想动机的一个方面——防洋,试作探讨,以就教于学者.在《李秀成自述》中,提出过“收齐章程”的建议.究竟怎样分析与理解“收齐章程”我们认为,李秀成提出“收齐章程”,是基于他对形势的以下两点分析:一方面,他看到“今我主死国亡,我亦被擒到步(这里)”,“天朝之根已  相似文献   

10.
不久以前,武汉地区的教学、研究单位和湖北省历史学会,先后举行了评价《李秀成自述》(下简称《自述》)和李秀成一生的学术讨论会。在讨论中,主要有如下几种意見: 一、关于《自述》的性質問題一种意見认为:《自述》是叛徒的自白,投降变节思想贯穿于它的始终。李秀成在《自述》中不止一处地对曾氏兄弟阿谀奉承,对太平天国革命恶意诋毁,并以他对革命叛徒和清朝将领如何宽仁礼待和  相似文献   

11.
一解放以后,学术界对《水浒》的评价虽有所爭论,但基本上都是全盘肯定它的思想意义。就以最近几年出版的书刊为例:有的同志说:《水浒》是“一部千古不朽的农民革命的史诗。”有的同志说:《水浒》是一部“革命文学杰作.”“《水浒》作者反映这次伟大的农民起义……艺术形象的整体渗透着作家的伟大的强烈的爱憎感情,他公开地赞扬、歌颂农民起义和起义的英雄们。由于这种同情和歌颂,由于在农民起义的问題上,作者是站在农民义军的一边,他才能够真实地写出农民群众的革命斗爭和革命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逻辑学界爭論得最热烈的問題是“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关系”問題。这个問題是有关形式邏輯的重要問題。它牽涉到形式邏輯对象的性质、客观基础以及形式邏輯在認識中的作用等一系列根本问題。在討论过程中,有的同志主張真实性和正确性是統一的;有的同志則坚决反对这种看法。究竟真实性和正确性是不是統一的?我感到有以下  相似文献   

13.
《文史哲》1963,(1)
山东大学哲学教研室,为了尽快地提高教师的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水平,去年以来,結合教学工作,經常开展一些专題性的学术討論,这种学术活动方式逐漸固定下来,成立每两周活动一次的哲学討論班。在过去一年中,該討論班活动的主要內容是以艾思奇主編的《辯証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書为基础,結合学术界爭論的問題,討論了辯証唯物主义部分八个专題。这些专题,有的是講課中的难点,如:“时間和空間的无限性”、“事物发展的周期性”等問題;有的是当前哲学界爭論的问题,如:“哲学基本問題是一个还是两个”、“矛盾諸方面的斗爭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政权的性质問題,是我国史学界长期以来就有过爭論的問題,也是研究中国农民战爭史中一个重要的問題。作为爭論的一方,孙祚民同志一直坚持他的“农民起义反封建斗爭在前,而轉化建成封建性政权在后”的論点。这就是說:当农民发动起义的时候,斗爭的性质是反封建的,但是在战爭过程中,当起义农民建立起自己的政权的时候,其性质就发生了“轉化”,反封建的斗爭就終結了,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許多同志发表了文章,不同意孙祚民同志的这种“轉化”論。現在,討論还在继續。本文試图就这个問题,提出一些意見,与孙祚民同志商榷,并就正于讀者。  相似文献   

15.
李秀成在其《自述》中说道:“我天国坏者一是李昭寿,二是招得张乐行之害,三是广东招来这帮兵害起。”甚至在最后的《收齐章程》里还提到“平捻”的问题。显然,李秀成对捻军产生了恶感。关于这一问题,以往不少论文和专著虽已涉及,但还很不够。这就在于没有从当时的历史实际出发去考察,而只停留在“李秀成自述”的某些字句上,如捻军“听封而不能听调用”的问题,等等。李秀成在其《自述》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是捻军的活动对太平天国究竟有利还是有害的问题。关于这一问题,我们还是先从历史实际出发,分淮南,淮北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的问題引起了学术界的热烈爭论。这一爭论不是什么字句之爭,它直接涉及到人们对馬克思主义辯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问題,也间接涉及到如何用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评价古人思想的问題。“合二而一”一语出自方以智的《东西均》。按照杨献珍同志的理解,这句话是“中国古代的关于对立统一的光辉思想。”这一看法受到反对后,又有同志认为,这句话虽未表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但却表述了对立统  相似文献   

17.
蔡仪同志在1962年发表的《文学艺术中的典型人物问題》一文,对文艺中的典型问題作了论述。其中在典型的共性和阶级性的关系问題上,错误的违反了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后来何其芳同志在《文学艺术的春天》一书的《序》中也发表了同样错误的意见。这些意见引起了爭论。爭论的焦点就是典型的共性和阶级性的关  相似文献   

18.
越是反复閱讀毛泽东同志的著作,越是跺戚正确地解决认識和实践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同志的全部著作,都是理論和实践密切联系的,他系統地、完整地、正确地解决了认識和实践的关系,而这又成为毛泽东同志全部革命活动和理論活动的一个最大特色。认識和实践到底存在着怎样一种关系?这当然是一个哲学問題。然而,哲学所以要解决这个問題,正是因为我們在阶級斗爭、生产斗爭、科学实驗三大实践活动中,都迫切需要解决这个問題。这个問題沒有得到解决或者解决得不正确,我們就不免要犯錯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是常常会犯这样那  相似文献   

19.
许多文学史和评论古典小说《水浒》的论文,都把宋江形象评价为英雄人物,错误地美化了宋江。例如有的说,宋江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有的人甚至还说宋江“不只是阶级斗爭的英雄,也是民族斗爭的英雄。”《水浒》里的宋江形象到底是不是领导农民起义的英雄呢?特別是对他投降前的一段究竟应该怎样评价?我认为确是需要好好探讨一下。我们评价宋江这个典型形象,应该用  相似文献   

20.
一哲学的基本问題是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題。对这个问題的不同回答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爭而发展。哲学斗爭的绝对性反映阶级对抗的绝对性。这就是贯穿于哲学斗爭发展过程始终的党派性。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时期,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哲学的基本问題带上时代的、阶级的特点,表现为复杂多样的形式。因此,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党派斗爭,通过某些特殊问題,在各个流派之间和每一流派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