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清醒地认识我省的农业形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粮棉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198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全省粮食总产量达3356.85万吨;棉花总产量达66.59万吨。1984~1987年连续四年全省人均占有粮食超过500公斤。由于成功地进行了农村第一步改革,直接生产者获得了就业自由和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为高涨,以乡镇工业为主体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农村经济的发展很不平衡。以我省农村经济比较发达,198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名列全省第三位的清镇县为例:该县60户农民家庭的抽样调查表明,198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8.9元,比上年增长5.05%,(若减去其中1户人均纯收入最高的2153元)59户人均纯收入为369元,比全省农民纯收入人均302元多67元,高22.18%,但乡与乡、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农民纯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1981年冬,酃县开始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使老区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198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135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为6094万元,比1980年增长1786万元,增长41.45%,人均国民收入达879元,比1981年增长2.7倍,粮食总产量1990年达91651吨,比81年增加19000吨,亩产量增加近100公斤,人平口粮接近400公斤,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  相似文献   

4.
继1984年粮食获得创纪录丰收以后,1985年我国粮食生产情况却出现了逆转,总产量比1984年减少280亿公斤。减产的主要原因有三: (1)自然因素。1985年,不利的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据测算,由此造成的粮食减产约为50~100亿公斤。 (2)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表现为粮食生产投入下降,播种面积减少,耕作粗放。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粮食的经济效益低于生产其他经济作物。据统计,1984年四川省粮食每亩平均纯收入为22.95元,而经济作物每亩平均纯收入为83.41元,种粮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总产值迅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900元,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农村经济形势很好。然而也应看到,近两年我国的粮食总产量徘徊不前,人口不断增长,耕地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6.
粮食上台阶是宁夏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口增长的压力和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目标,逼着我们千方百计把粮食生产促上台阶。本世纪末宁夏人口将达550万,若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则需22亿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25公斤,则需23.5亿公斤。小康生活水平在食物构成及营养水平上的标志为人均每日食物含有热量2500大卡左右、蛋白质70克左右(其中动物性蛋白质15克左右)。要达到这个水平,人均占有粮食必须在400公斤以上,否则只能是温饱水平。目标是明确的,问题在于如何去实现。  相似文献   

7.
一 我省发展粮食生产的经验与面临的问 题 解放前浙江省是一个严重缺粮省。解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展粮食生产,从浙江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实际出发,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从而使得粮食生产逐年发展,基本满足了我省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粮食的需求。1984年全省粮食生产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总产量达到1817.15万吨,比1946年增长了3.2倍,粮地亩产达到790公斤,比1949年增长了3.7倍。尽管人均粮地由1949年的1.19亩减少到了0.56亩,但全省  相似文献   

8.
促进鲁西北农村经济全面增长的对策陈延明地处鲁西北的聊城,是一个农业大区,但并不是一个农业强区。1992年,全区农村人口占全省的7%,耕地占全省的8%,而农村社会总产值却仅占全省的3.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数低286元。促进这一地区农村经济全面...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发展的思考□栾亦波黑龙江省是我国农业大省,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90年全省粮食总产首次登上200亿公斤台阶,1994年突破250亿公斤大关;1996年猛增到304.65亿公斤,居全国第五位。为了确保...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全国和粮食主销区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协整分析和因子回归分析法对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综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药施用量、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和粮食单产对主产区粮食产量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影响的是人均财政收入、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和财政支农总量,成灾面积则是两个模型中的抑制变量。基于此,提出促进主产区农民粮食生产和收入增加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农村改革以来的巨大变化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至今已有十六年了。安徽的农业、农村和全国一样,总体形势很好。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农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绝大多数农民解决了温饱,一部分在瓦开始过上了比较富裕的生活。以粮食生产为例:1949年全省粮食产量只有127亿斤,人口为2900万,人均430斤。建国后,到1955年,粮食产量达到230亿斤,比49年增加了近一倍,人均730斤。但1955年以后,由于频繁变动的生产关系,大大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使农业生产遭受了极大的破坏。1960年,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实际工作部门和决策机关,对于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徘徊问题,已经给予了必要的重视.这无疑有助于摆脱农业徘徊局面。这里,我就农业摆脱困境,长期稳定发展的选择问题,略抒拙见。一、严峻的现实——社会对农业的压力增大,农业的撑掌力减弱,这种压力和支撑力的同向运动趋势加剧。目前,我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正在承受着日益增加的巨大压力.一是广大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增大了社会对粮食的需求量。1987年与1984年相比,人均消费猪肉增加3.5公斤.根据猪肉生产饲料报酬4∶1的比例折半计算,此项年粮食消费量达75亿公斤。禽蛋消费量增加,也要消费大量的粮食。二是奢侈性消费耗费粮食剧增。1987年酒类消费比1984年增长59.3%.白酒啤酒混合计算,每年仅酿酒消费粮食就达20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几个重大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除存在一般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外,还存在着自己特有的许多发展问题。本文仅就中国在世纪之交所面临的几个重大发展问题作一些论述。一、关于粮食供求和平衡问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和供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用占世界7%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粮食总产量由1952年1.6亿吨增加到1993年的4.6亿吨,提高了1.8倍。人均占有量由1952年的285公斤,提高到1993年的385公斤,人均净增IOO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的36O公斤高出了25公斤。但是,我国粮食的生产和供给的前景不允…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大省,有着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和潜力,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粮食生产在全省农村经济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业总产值中粮食产值占50%多,在农民收入中有60%以上来自粮食生产.但是,粮食生产的优势并未转化成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一些现实的障碍因素,使吉林省形成了粮食越多,财政越穷,农村经济发展越滞后的恶性循环.如何使产粮大省及早走出这种困境,是实现吉林省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粮食安全的三农因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的核心是供给,供给的核心是生产,生产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所以"三农"因素是粮食安全的根源性因素.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农因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已逼近粮食安全"红线";农业用水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小农经济观念,制约粮食生产现代化等.降低粮食安全三农因素影响的对策:摒弃传统观念,树立科学的粮食生产消费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生产的根本;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支持农地使用权流转等.  相似文献   

16.
一、福建农村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与艰巨性 1982~1988年,福建粮、油生产出现连续六年停滞、徘徊局面,而同期的人口却增加了241.2万人,使得人均粮食占有量从1982年的651斤下降到1988年的584斤。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如何把福建的粮食生产与供给促上去,是全省上下共同关切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今天想对农村经济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提供一些情况,供同志们研究。一、当前农村的形势1.形势喜人。大家已从报章杂志上看到了农村一年比一年好的形势,江苏亦如此:①粮食产量:84年达到670多亿斤,比83年增长了60亿斤。第一次突破了人均千斤达到1087斤,成了全国人均占有粮食突破一千斤的三个省之一。②农村的工农业总产值:指县以下的,即乡镇和农村的工农业总产值(包括农户的、集体的、个体的)1984年全省达到642亿元,  相似文献   

18.
到本世纪末,我国人口将达13亿,如果按人均年占有粮食400公斤的低水平计算,粮食总产量要达到5000—5200亿公斤.《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也确定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必须达到1万亿斤.从目前的情况看,实现这一目标的艰巨性是显而易见的.要使我国粮食开发达到或超越这一目标,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清醒的头脑、实事求是的精神去分析粮食开发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立足实际制定相应对策,引导粮食生产再上新的台阶.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如下十大现实问题,困扰着我国粮食的生产和开发,为我国的粮食开发事业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9.
前言     
江苏省是我国的重要农区之一,粮食和棉花又是江苏省农业生产中的两大优势,它们的产量在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自建国以来,江苏省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本上都是稳步发展的,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84年粮食的总产量达到3356.85万吨,人均产量达到547.5公斤,棉花的总产量达到66.59万吨,都创了历史的最好水平。可是,以后几年却出现了徘徊局面。粮食1985年总产量下降到3124.7万吨,人均产量  相似文献   

20.
广西北流市从本地特点出发,立足优势,发展优势,在1985年确定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后,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不仅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有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在工业、乡镇企业,引进外资等多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经济建设登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到1993年,该市工农业总产值37.8亿元,比1985年的3.24亿元增长11倍多,农业与工业产值比,由1985年的2:1变为1:4,粮食总产量47.87万吨,平均亩产粮食1000.26公斤,成为广西目前唯一的亩产吨粮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73元;北流已提前七年实现了翻二番的目标,受到自治区的嘉奖。由于成绩显著,经国务院批准,北流于1994年4月18日撤县设市(县级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