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决策者说     
《决策》2013,(10):14-14
说我冷漠。这我绝对不能认同。我只是不喜欢像有些人那样激烈地表达感情,我不是即兴作决定的人。有时我的表情看上去很严肃。但我是在集中精力思考问题。——9月22日,默克尔第三次当选德国总理,她的政治口号是:德国的未来尽在掌握。  相似文献   

2.
决策者说     
《决策》2006,(7):7-7
德国足球世界杯的旋风席卷全球,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会谈结束后共同会见记者,温家宝说:“我也是球迷!预祝本届世界杯圆满成功,并祝德国队好运。中国有很大的球迷队伍,他们会十分关注这场世界杯,肯定有很多人半夜起来看球赛,我也会是其中一个。希望德国的企业家也能像著名的场上自由人贝肯鲍尔那样,在剧烈的竞争中把握机遇,快速而镇定地找准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闻力 《领导文萃》2009,(3):140-141
上级慰问下级,多半会使人感到受宠若惊,老外却不这么认为。前不久的一天下午,骄阳似火,气温很高。我陪同一位名叫杰朗弗的德国客人,驱车去参观某个会展。车辆驶过某大型建筑工地的一条马路,遇上堵车,好几辆轿车临时停在路旁,占据半条马路,如同肠梗阻。再循声望去,工地上的扩音器里正播放着《运动员进行曲》,我明白了,  相似文献   

4.
内卡 《决策探索》2011,(19):88-89
在德国已经居住了几年时间,我时常问自己:为什么这个两度从战败国阴影中走出的国家今天能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甚至在此次欧债危机中俨然成了欧洲人心目中的“救世主”?有一句话——细微之处见端倪,其实很多事都可以从生活细节中找出所以然来。  相似文献   

5.
周安平 《领导文萃》2010,(15):133-137
德国人的脑袋为什么是“方”的?许久以来,我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曾捷文 《领导文萃》2013,(17):125-127
上了年纪的人对两个"鬼子"记忆犹新,一个是德国"鬼子",一个是日本"鬼子"。两个国家都是因为发动过世界战争,拥有了这一"荣誉"。老早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奋斗》是一本集中反映希特勒纳粹思想的书,要研究希特勒和纳粹德国,这个主要史料不可或缺。据说,希特勒的这本书是二战期间德国印发最多的出版物,连小学都把它当做教材用。当我访德时问起此书是否在德国出售的时候,拥有着中西文  相似文献   

7.
我的一个朋友是做投资的,所供职的公司老板是个德国人。前些日子,这位老板回德国了,而朋友接到一桩颇具风险的投资业务。虽然没有什么把握,但朋  相似文献   

8.
德国 汽车博物馆郊游新去处 德国是汽车大国,它的汽车博物馆同样赫赫有名。据统计,德国有170多家汽车博物馆,在欧洲首屈一指。德国的汽车博物馆除展出各式各样的汽车,还展出摩托车、轻骑,一些特殊用途的车辆,以及飞机、火车。许多德国人郊游的目的地就是那些汽车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领导文萃》2011,(3):107-108
问题238:在欧洲有一种诙谐的说法,很富有哲理:什么是天堂——天堂,就是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当厨师,意大利人谈情说爱,而由德国人来组织一切;什么是地狱——地狱,就是法国人当警察,英国人当厨师,德国人谈情说爱,而由意大利人来组织一切。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难以了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美国人通常是宽大、单纯,但不够深刻。英国人不能了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英国人一般是深刻、单纯却不够宽大。德国人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因为德国人深刻、宽大但不够单纯。至于法国人,在我看来,是能了解并已经是最了解中国人及中国文化的。……如果美国人能够学习中国文化,将会获得深刻;英国人学习中国文化会获得宽大;德国人将会获得单纯。  相似文献   

11.
宗合 《领导文萃》2007,(3):102-104
中国有一个县,希望与德国一个市结为“兄弟城市”,进而吸引外资,投资建厂。德国人也对这个项目充满期待,双方通过国际电话会议的方式,进行了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齐治平 《决策》2013,(9):71-72
不是我跟不上时代,而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当第三次工业革命刚刚在中国流行时,德国提出"工业4.0"——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人、产品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将是一场真正的工业革命。从两则小故事开始,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什么是"德国制造":一是钟表的故事:德国殖民时期在青岛市江苏路修建的基督教堂的钟表,迄今运转正常。2010年,在华投资生产大型齿轮的一名德国商人陪父亲在青岛游览时看见了这座钟表,老人顿时认出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08,(20):154-155
《另一个国度》[德]扬一维尔纳·米勒著新星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德国知识分子对两德统一作何反应?他们如何看待德国的民族身份及其国际新地位?本书是一部重要著作,它不仅考察了德国人变化中的民族观,讨论了它们同纳粹时代的关系。也清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政治思想的广泛发展——同时批判地反思了德国作家、思想家长期以来的一些盲点。作者分析了君特·格拉斯、尤尔根·哈贝马斯和其他一些所谓“怀疑的一代人”的回应,并讨论了“宪法爱国主义”这个德国观念。也讨论了“1968年一代”的反民族主义,并且首次全面地分析了德国“新右派”。  相似文献   

14.
正"很多人形容中国和美国的关系,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和英国。但我不认为这两种关系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因为在1914年前,德国的工业生产力就超越了英国,而中国在整体实力上仍然与美国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就意味着,两国之间仍有很多时间和机会来弥合彼此间的分歧。"  相似文献   

15.
七圈半精神     
班玮 《领导文萃》2014,(21):64-64
正与一位德国职业教育专家交流,聊起从国内工程师那里听来的故事:中国一个著名企业引进一批德国设备,装配说明书上写明某处的螺钉要拧七圈半。中国技工在实际装配时有时拧七圈,有时拧八圈,并告诉监督装配质量的德国技术人员:感觉紧固程度差不多。德国人说,那不行,规定七圈半就得七圈半。这是德国本土设备装配长期总结出来的最佳紧固度。我本只是随口说起,没想到这名德国专家很认真地强调,这恰恰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音乐教学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到:"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高尚起来。"音乐决不仅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音乐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  相似文献   

17.
王莉 《科学咨询》2009,(16):96-96
音乐教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音乐教学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到:"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高尚起来."音乐决不仅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音乐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8.
炎白 《领导文萃》2008,(19):143-146
2006年我在德国法兰克福对德国人讲中国文化。讲到孔夫子有言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稀.当然,还有八十出神,九十入化,一百涅槃之类云云。下来有同胞问.“而立”大概是齐家,“不惑”约为明了世事,但何谓“知天命”?的确.知天命很抽象,领悟容易,但若要言传却并不简单。我思索片刻.委婉说,老夫子所言雅致,用我粗鲁些的话说,  相似文献   

19.
施罗德作为德国前总理,在任期间,政绩显著,在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领域大举改革。施罗德在《抉择:我的政治生涯——施罗德回忆录》的开头,作者深情回忆了自己贫困而上进的童年岁月,他对父母充满了感恩之情。  相似文献   

20.
威廉·帕特里克·希特勒于1911年在英国出生,30年代初移居德国。德国元首、他的叔叔阿道夫·希特勒曾向他下最后通牒押要么加入德国国籍,要么就离开德国。他选择了离开,并于1939年抵达美国。美国宣战后,帕特里克·希特勒请求加入军队,遭到拒绝。于是,他在1942年3月3日直接写信给罗斯福总统进行请求。尊敬的总统先生押恶名昭著的德国元首现在丧心病狂地想要奴役世界上所有自由的人们和基督的信徒。而我是他唯一的侄子。在您睿智的领导下,人们不分种族不分民族,一起进行战争。这场战争意义重大。当今,世界上每个人都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押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