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去年感恩节前,老师布置了一次作文——《亲情的重量》。班里的娟娟同学在文中写道:“在我两三岁的时候,父母为了外出打工,把我交给外公外婆。每当看到同学的父母为孩子送衣送伞,我既是羡慕,更是难受。我知道,出门在外的父母过得也不容易,我没有理由强求他们给我关爱,但我的内心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父母之爱的渴求。”娟娟今年14岁,是一名农村留守女童。  相似文献   

2.
正攻击型。这种类型的人倾向于通过攻击的方式,把人推开,和人结束关系。他们的家教一般是严厉的,父母的严厉使他们想反抗,可是自己的道德观念又不允许反抗父母,于是把生活中的权威当作父母一样来反抗,以发泄心中被父母压制的愤怒。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3.
李开复 《领导文萃》2007,(1):146-150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看完了我《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触很深,他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很小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长大,长大了做什么,我当时没有想;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高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做什么,我没有想过;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要出国,出国做什么,我也没有想过;现在留学拿到了学位,要找工作了,下一步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次,我要好好地想一想。谢谢你的第三封信,它唤醒了我埋藏了25年的进取心,它改变了我25年来被动的生活方式。从今天开始.我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生活!”  相似文献   

4.
加强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周末的管理,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留守学生周末问题成因
  (一)父母责任感不强,对子女关心不够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最亲近、最信任的人。父母的爱是不可替代的。韩建新曾说:“孩子的问题大多与家庭教育有关,什么问题都拿到学校去解决,指望老师“妙手回春”,这是不现实的。必须抓好父母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父母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儿女。”但是,目前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又长期不在子女身边,对子女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责任意识不强。他们普遍认为,家长只要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学生,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好了。而教育问题应该是学校的责任。我的学生家长打电话询问情况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老师,给我把孩子管严点,我们的话他不大听,只听您的话。”这些家长将子女的教育委托给了学校、老师,而认为自己只要做好孩子的“后勤部长”就足够了。因此,他们疏于与孩子交流、沟通,教育方式简单,甚至粗暴,对子女关心不够,导致孩子情感缺失,容易出现问题。一个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好像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一样,尽管他们每月给我生活费,但却从来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而留守学生的父母,不能找到这根弦,不能给孩子的心灵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相似文献   

5.
李家忠 《领导文萃》2013,(21):51-55
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37年了.但他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和音容笑貌仍牢牢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铭记在我的心中。我在外交部和驻越使馆工作期间,曾几次见到过周总理,有几件往事令我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6.
竞秀 《科学咨询》2005,(1):14-15
“股神“巴菲特的子女们不能从父母那里继承到哪怕是一美分;世界首富盖茨的三个孩子每人也只能得到1000万美元和价值1亿美元的住宅.富豪们的这种做法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巴菲特的回答是:“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衣食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观念.“……  相似文献   

7.
廖海敏 《决策探索》2014,(12):34-35
焦裕禄同志具有心中装着全体人民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以及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是为民务实清廉的典范。焦裕禄同志是穷苦人出身,一生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对人民群众洋溢着深情厚谊。一是视人民为父母。焦裕禄同志有一句名言:“我们不是百姓的父母,而是老百姓的儿子,还要做听人民群众话的孝子,我们不是为民做主,人民才是主,人民要自己做主人,我们就是长工,是给人民扛长活的。”  相似文献   

8.
宗禾 《领导文萃》2011,(9):76-79
为子女婚事简办给与老何家熟悉的领导写的一封信 少华同小何已结婚,这是他们生活长河中的一件大喜事。我严格按照中央要求,一不受任何人的礼,二不请客。他们说今年国庆节前夕可能要去看望小何的父母,我拜托你给我以帮助,做做小何父母的工作,也希望他们喜事简办,不受礼,不请客。  相似文献   

9.
谁能告诉我     
2001年,我大学本科毕业.心高气傲的我断然拒绝了父母为我在重庆本地安排的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带着一颗叛逆的心加入了“北漂”一族。我觉得我需要证实自己。  相似文献   

10.
金秋,一个落叶纷飞的季节,教师节。在那天,对于老师的赞美声铺天盖地,我感到十分的欣慰,曾经的付出能换来无尽的赞美与尊重,也算知足。可是欣喜背后,我还有很多的无可奈何。我把心中那美好的期待寄托在未知的将来,天道酬勤,一丝丝幸福的微笑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1.
做学生心中最美的老师,是我永远的追求.为此我曾问过很多学生,你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什么样的老师在你们心中最美?  相似文献   

12.
《决策探索》2008,(11):91-91
5月12日14时28分,一切都来得那样突然,一场大地震袭击了四川。地震后一段时间内,我都无法与父母亲人取得联系,那短短的一个小时间,我知道了什么叫亲情,什么叫煎熬。在异地他乡,还有千百万像我这样的游子与家里的亲人联系,在经受这样的煎熬。  相似文献   

13.
碧红 《领导广角》2003,(4):26-28
“他曾在农村当过8年农民,连肉也吃不上”;“这不就是我心中的他吗?很纯朴又很有思想”;“他既是我的夫君。又是我的兄长和朋友”;“女儿很像他,也和他最亲”。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的每次会议上,我都会提醒战友们“让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想必这句话已经深深地铭记在每个人的心中了。我习惯称我的同事为“战友”,在我看来,斑竹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和我一样怀着同样的梦想与追求、有着相同的价值观、为着同个目的从五湖四海积聚到一起,在面对一个又一个困难时,我们就如同作战一样需要相互协作共同去攻克。  相似文献   

15.
周国平 《领导文萃》2009,(13):140-140
一个人有能力做神.却生而为人,他就成为哲人。 苏格拉底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心中有神的全知,所以知道人归根到底是无知的,别的人却把人的一知半解当成了全知。  相似文献   

16.
决策者说     
《决策》2009,(7):7-7
孔子在《论语》中讲了一句我以为是伟大而震撼人心的话:“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同学们。作为天下人,应该以天下事为己任。勇敢地承担起来。我也讲三个“不”:条件不足畏,命运不足信,得失不足计。……英国诗人布朗宁说过:“我心寄托在什么地方。让我脑也就寄托在那里!”我要说。我心中寄托的地方是青年,是大学生,是整个青年一代;我脑中寄托的地方,是责任,是期望,是工作。  相似文献   

17.
记得在我走进军营,调入机关工作的一个晚上,一位将军敲响了我这位小小连干的家门。望着平日威严的首长,我是受宠若惊,手足无措。然而,首长却笑着说:“家里条件这么差,生活一定很艰苦,有什么困难吗?”听到首长如此关切的问候,我拘紧之感荡然全无,心中感受到一种无比的温暖。尽管我有困难,而且有许多困难,但此时我仿佛觉得一点困难都没有,觉得再大困难也应该自己去克服,  相似文献   

18.
一手遮日     
弟子去见师父。弟子说.“我不再继续我的经文学习了。我跟父母兄弟同住一座小屋子,根本没有理想条件将注意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面。”  相似文献   

19.
郎咸平 《经理人》2009,(11):72-72
这次金融海啸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听我演讲,我就告诉他们,黄金没有什么投资价值,但是在金融海啸时期你不妨先想保本,可以买一半黄金,买一半美金。很多企业家听了我的话,买了一半黄金,一半美金,当然拿出1%去炒股去了。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我接到无数电话,电话那头传来感激的声音,他们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郎教授啊”。  相似文献   

20.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去年感恩节前,老师布置了一次作文——《亲情的重量》。班里的娟娟同学在文中写道:“在我两三岁的时候,父母为了外出打工,把我交给外公外婆。每当看到同学的父母为孩子送衣送伞,我既是羡慕,更是难受。我知道,出门在外的父母过得也不容易,我没有理由强求他们给我关爱,但我的内心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对父母之爱的渴求。”娟娟今年14岁,是一名农村留守女童。留守儿童,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社会问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打工潮席卷我国中西部地区。据统计,全国外出农民工约有一亿人。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孩子不能随父母外出,只能留在家中或寄居在亲戚朋友那里,成为留守儿童。全国约有2600多万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