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占宏 《阴山学刊》2001,16(5):23-25
本文通过对人类影响景观发育的思想、行为、方法和影响结果的分析,在理论上论证了人类对景观发育影响的显著性,引申到按照人类对景观影响的结果--景观变化梯度过于剧烈的话,景观系统将走向崩溃,进而提出人类对景观发育控制理念构建人-地协调的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2.
从景观描述与知识建构、景观描述与人文教育、景现描述的语言需求几个角度,探讨了景观描述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归纳总结出地理教学中景观描述的一般要求.  相似文献   

3.
上思十万大山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生态地文景观资源、生态水域景观资源、生态生物景观资源、生态气候景观资源、生态人文景观资源等五类。是很值得开发的生态旅游宝地。  相似文献   

4.
景观生态规划与景观评价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景观生态规划的概念、规划方法 ,介绍了景观评价的概念和常用的评价方法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论述了景观评价在景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旅游景观的建设与发展,给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已任的文学提出了新的任务,它要求文学为开发、宣传旅游景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服务,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我们高兴地看到,我国的文艺工作者不负时代的重托,创作了大量的描绘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的优美篇章,形成了以反映旅游景观为轴心的文学作品序列。本文拟从旅游景观的角度,把这类文学作品序列,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现象看待,并与旅游景观的建设与发展结合起来研究。 一:景观文学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所谓景观文学,是指以旅游景观为摹写对象或与旅游景观有关的文学作品及其文学现象,它是旅游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6.
随着都市美学在都市计划学领域的运用,建筑景观科学的发展更具现代审美性,都市景观设计和规划也逐渐成为现代都市建设和都市文明进步的助推器.景观的设计是将各类要素根据在都市中的功能类型组合为一个有机的景观形态整体,其现代性理念突出表现为人文意识、审美取向和科学法则;通过科学方法和艺术手法的交织使用,使都市景观既和都市圈的生态系统和谐共处,又使每个都市的特色更加鲜明,更激发起居住者现代的、科学的、审美的情趣.因而在都市景观要素分析中,景观要素,景观形态和都市功能、都市生态的多重有机整合构成了都市景观计划的现代性和美学原理.  相似文献   

7.
乡村景观保护是从源头上扭转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必要前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乡村社会、文化、政策和乡村景观中"人"的关注,系统分析现阶段乡村景观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保护乡村景观必须注重生态保护,因地制宜加强区域环境规划;加强生态教育,强化农民的生态意识;严格生态执法,加强对乡村景观保护的监管;融合乡村旅游,拓展乡村景观保护和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聚落景观的旅游价值研究及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文章从乡村聚落景观体系入手,分析了景观体系中聚落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旅游价值,提出了乡村聚落景观的旅游开发模式。通过案例分析,从旅游实践角度进一步探讨了乡村聚落景观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9.
王同新 《学术论坛》2012,35(3):8-12
文章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政府公共性思想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概括,总结了国内研究的三种景观即哲学景观、公共行政学景观、多学科综合研究景观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不足,并提出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从聚落生态位研究的新视角,尝试提出聚落空间生态位的新概念,基于这一视角对聚落景观的分布及特征进行了新探索。其次借助聚落形态学和景观意象的研究方法,将闽台传统聚落景观分为5个景观区和18个景观亚区,并分析了各景观区的文化及景观特征。最后依据闽台传统聚落景观的区划结果,提出打造福建区域传统文化圈;开发闽北的综合文化观光休闲游、闽西的客家文化探秘体验游、闽南的台湾同胞入闽寻根探祖游、台湾的大陆同胞访台品渊源访亲游和高山族文化访古体验游等闽台区域传统文化旅游精品;推进传统聚落在保护中的合理开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作者主持完成的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呼和浩特市城市景观适宜性评价研究”成果的组成部分。成果以呼和浩特市主城区东南城郊边缘地带为研究区域,利用作者1987年、1996年和2003年先后解译、实测完成的土地景观生态图,在准确量算面积的基础上,对1987~2003年近17年来该区域景观生态类型动态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索总结了其动态变化特征,对未来景观动态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本项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城市建筑景观和城市交通景观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而耕地景观和农村居住地景观则呈现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2.
建筑景观和山水景观、园林景观是人类最主要的三种观赏景观。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建筑景观。古代先民在以原始建筑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的同时,就注意到了建筑的审美功能,并且竭力利用建筑的审美功能来美化自己的生存环境。不仅如此,山水景观的开发利用,无论开路架桥、整修环境,还是营造游览设施,都离不开建筑的工程技术和审美功能。园林是自然山水的人工再现,更有赖于建筑审美创造的性质和功能。所以,建筑景观既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类及其系统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文化景观是新的遗产类型--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借鉴文化景观分类的基础上,基于海洋历史文化的空间和地域特征,将中国海洋文化景观分为海洋遗址遗迹景观、海洋历史场所景观、海洋乡土景观、海洋聚落景观、海洋关联性文化景观和海洋文化线路景观等6种类型.并通过自然和人文因素对海洋文化景观形成的作用分析,将海洋文化景观的系统构成划分为自然地理基底、具象质料和非具象质料三大部分.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持续升温的古镇旅游中的景观打造为例,试图透过景观的符号化和景观话语的建构分析这一文化现象的动力机制、表象及其意义,并最终指明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化何以可能.古镇的景观打造呈现出借名、挪用、植入等形式特征,可被视为"发明的传统",隐藏着政府权力机构和文化传播公司、文化精英和大众等多重关系的合力,已然形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条.景观话语的建构是大众传媒编码和旅游者解码的过程,身临其境的旅游者最终完成了对景观符号的自我想象.而景观所诱发的时间和空间想象等地理学问题已逐渐成为"笑学理论紧抓的一个核心主题".  相似文献   

15.
在景观研究领域,景观设计师基于专业知识进行评估,社会科学家以公众偏好作为研究的基础,二者已经形成了一种庞大的知识基础,并且为评估与管理景观的视觉特性提供了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主导的风景美学立场限制并忽略了自然美这一观念;对诸如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等景观的生态价值而言,风景美学甚至可能是有害的。这一审美—生态冲突的状态迫使景观感知与评估方面的工作开始寻求另外的途径——即建构生态美学,以更好地理解与管理景观的审美价值。这种生态美学旨在探讨景观研究中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结合的问题,它融合了自然科学、自然审美哲学、生态艺术与设计以及景观感知整体性研究实践中的诸多观点,倡导一种全新的景观审美感知模式,为推动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原则与指南。从生态美学角度来解释景观感知与评估已经引发了一场精彩讨论,内容涉及人类审美反应的本质、在人类头脑中灌输生态审美的能力,以及与此灌输活动相关的伦理学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论旅游景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景观是旅游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旅游景观的研究主要探讨分析构成旅游资源的地理景观的结构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往景观的研究一般侧重于自然景观方面。人文景观在旅游景观构成中表现为一种文化上的气氛,其中城市中的文化景观还自具特色,其游憩系统随着当代旅游业的发展日益显出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开展对旅游资源的研究,旅游景观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一、旅游景观的研究景观一词,不仅在地理学中而且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到。但其含义对不同使用者却  相似文献   

17.
商业步行街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是一个城市商业繁荣的标志,更是城市景观的集中表现。因此,商业步行街的景观适应性非常重要,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经济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建筑适应性、文化适应性等。本文在分析商业步行街景观适应性系统的基础上,以长沙黄兴路商业步行街为例,探讨商业步行街的景观适应性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德波的景观生产批判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波的景观生产批判伦理是后现代符号消费的必然逻辑。他采用生动、形象的后现代叙述方法,将景观生产的异化现象和内在机制呈现出来。在描述景观生产的分离图景之时,也流露出他对真实生活的执着追求。他声称,景观生产是资本增殖的必然逻辑,也是科技理性的进一步强化。景观作为后现代工业社会生产主导模式,不仅生产了政治经济秩序,还生产了思想文化体系。面对景观生产,德波号召人们认清自己所处的异化情境,构建自己真正需要的日常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9.
李伟 《中文信息》2013,(6):93-94
文章分析了我国目前新农村景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河南省新乡市各地新农村景观建设为实例,经实地调研总结出以人为本、尊重地方特色的设计理念,并重点阐述了“聚集省地、地方特色建筑景观、建立层次分明的景观网络”等独特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环境美的本体——景观的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景观是环境美学的核心范畴。环境美美在景观。景观是环境美的存在方式,也是环境美的本体。自然与人的共同作用创造了环境,环境具有丰富的审美潜能,这些潜能存在于环境的自然、人文、科技三要素之中。当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环境作审美诠释时,环境就成为审美对象被转化成景观。主体的艺术、哲学、政治、道德等修养在审美诠释中起着重要作用。将环境改造成景观,是环境美化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