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诗经》,学界一般认为属于《鲁诗》。通过对海昏侯墓出土《诗经》中的传、故训、文字以及《齐论语》等其他竹简,结合传世文献记载,海昏侯墓《诗经》属于《韩诗》的可能性更大,可能与昌邑国《韩诗》学者王吉有关。通过海昏侯出土诸多简牍文献可知,刘贺其人虽缺少政治谋略,但也非冥顽不灵之徒。相较于汉代其他诸侯王,刘贺亦称得上是好学之人。  相似文献   

2.
2016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墓中出土的大量黄金尤其引人瞩目。刘瑞先生在《海昏侯刘贺墓中多黄金探析》中认为这是原昌邑王府的大量黄金随葬的结果,并进而得出不能因刘贺墓出土大量黄金而认定西汉黄金多被埋入地下的结论。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首先,刘贺墓中的黄金只是其所有黄金的一小部分;其次,西汉确实存在大量黄金,消失的主要原因应是窖藏。  相似文献   

3.
赵明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3):129-139
汉代以户口赋役为县域控制标准,后世地方文献所谓海昏县地域范围之说,不过是以析置的新县为判断,并不能代表西汉海昏县的实际境域.以考古发现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城邑遗址为坐标,结合汉晋六朝时期的有关文献,可以得知,汉代海昏县的境域主要在缭水流域,并因上游人户增加而析置建昌、新吴等县,范围仍局限于缭水中下游区域,直至南朝刘宋时期并入建昌县.同时,从东汉建昌县到隋唐建昌县的沿革,可以发现其县治的迁移是沿着缭水上游到中游最后稳定在缭水与修水下游区域,其地理范围则从缭水流域一度扩张至修水流域,使得海昏历史文化辐射到今赣西北广大地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汉代墓葬中发现的画像分为神仙仙境与升仙、驱鬼镇墓、吉祥等三大类。画像的内容以仙境与升仙为主 ,其目的是为了让墓主能够升仙 ,而驱鬼镇墓也是为了墓主能够顺利升仙。“吉祥”是对所有画像内容的一种概括 ,同时也是汉代人对待丧葬的一种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5.
对汉代汉族服饰色彩的考古资料进行梳理发现:汉代服饰色彩并无什么明显规律可言;汉代服饰色彩的等级性并不明显;汉代女子服色较男子的服色丰富且鲜艳;汉代组绶制度确有实行,且色彩搭配丰富;西汉早期,侍从俑的内衣衣领基本上均为红色,可能包含了为墓主人服丧服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两汉关内侯的爵位变动以关内侯进爵列侯为主导,并以西汉关内侯免为庶人(或夺爵为士伍)作为补充。汉代关内侯的爵位变动呈现阶段性、身份化、时代性和严格等极化的特征,既反映了关内侯重要权益、政治身份与社会地位的变动,又体现了政局变迁和二十等爵制调整。爵位变动成为两汉皇帝对关内侯群体实施政治控制和身份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维护社会等级秩序、调整政治等级结构、巩固政权统治基础和加速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社会功能。然而由于法律严酷、权臣干预、频繁而又残酷的权力斗争,汉代关内侯的爵位变动也存在赏罚不公、赏罚滞后等弊端,不仅削弱了皇权对高爵群体的政治支配性和身份控制力,而且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矛盾与权力斗争。  相似文献   

7.
籍晓蕊 《殷都学刊》2011,(3):146-149
汉画像石是汉代在墓室、祠堂、墓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是古代为丧葬礼俗服务的一种石刻艺术。[1]它产生于西汉中期,西汉晚期得到迅速发展,东汉中期以后达到鼎盛,东汉末年逐渐衰落。关于汉画像石的研究起步很早,近些年来汉画像石作为研究汉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在此拟通过对各个时期的考古发掘报告的搜集和整理①,对两汉时期的画像石内容不分地域的作一概括的梳理。  相似文献   

8.
西汉墓葬及其反映的社会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前期,离开奴隶社会仅二三百年,旧的生产关系、传统思想和奴隶制的残余依然存在。某些地区在墓葬形制、棺椁、礼乐、绞衾制度上,还保留其奴隶制时代的色彩。西汉中期以后,旧奴隶主的复辟势力已经过去,西汉王朝的国家机器臻于完备,大土地所有制急剧发展,家族茔地、凿石为室的崖墓,小砖券墓、单穹窿顶墓、壁画墓等应运而生。礼乐制度衰微,伴之而来的是玉衣,陶质仓、灶、井、风车、碓房模型明器,猪、狗、牛、羊家畜偶像,奴仆俑、操作俑和墓主死后升天、车马出行、牛耕耧播、历史故事画像等表现官僚地主封建庄园经济的新葬俗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9.
柿园汉墓墓葬壁画《四神云气图》画面中所塑造的"四神"形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比例协调。"四神"形象与画面其他部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汉代人对生命的认识,表现出汉代人对升天成仙的渴望。《四神云气图》中龙是墓主升天所乘的工具;朱雀是引导升天的神鸟,怪兽是对死者复生的祝愿,白虎欲吞灵芝象征长生不老,如此这些构成了墓主人渴望死后灵魂不灭和升天成仙思想的真实写照。"四神"形象的作用,在此并不代表方位,而是祥瑞避邪、引导墓主灵魂升天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西汉南越王墓》将岭南出土与犀象有关的资料看作南越海上交通的物证。 其实,历史文献关于岭南犀象的生存和犀象资源的利用多有记载。似乎不能排除岭南象牙应用于工艺制作,满足贵族消费的可能。而出土皮甲及铁甲所附皮质材料,很可能也取自当地出产的犀。研究者以南越王墓出土动物遗骸为资料讨论汉代气候,其结论与此前一些研究成果吻合,然而虽指出汉代广州地区有象类生存,现今则已消失,遗憾的是没有使用相关出土资料以予说明。  相似文献   

11.
考古发现的西汉壁画墓不多,其中绘有天文图者更少。象西安交大西汉晚期壁画墓这样时代早而且又完整的二十八宿星图也就仅此一例。以之与《史记·天官书》中的有关文字加以比较,就会发现这幅图很多方面可以说是对《大官书》中有关二十八宿的图解。 一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是1987年4月发现的,在该墓的主室顶部和四壁,绘满了色彩斑斓的壁画。壁画的内容可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代表天空、下部代表山川。绘画所反映的主题思想是升天思想。  相似文献   

12.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强弱。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南昌市制造业竞争力的分析表明,南昌市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相对而言,传统产业竞争力较强,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较弱。十大重点产品制造基地竞争力较其他行业略强,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南昌市要优化环境,做大做强十大重点产品制造基地,通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来提升南昌制造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去年配合广州市郊的基本建设工程发掘了由西汉至明代的古墓葬一百零三座,获得出土文物二千零一十六件。这些墓葬的建筑有全用大木构成的木椁、用砖结砌的砖椁、用大石板盖面再用灰沙捣筑成的外椁,最简单的是土坑墓,仅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坑,没有椁室建筑。在发掘的西汉墓中,以华侨新村发现的几座较为重要,墓的规模较大,全部都用黄色细沙作填土,这是广州西汉墓建筑上的一个最大特色。出土的陶器大  相似文献   

14.
邬文玲 《中州学刊》2023,(5):139-145
江苏仪征胥浦101号西汉墓竹简《先令券书》1号简中的■字,以往释作“亥”“定”“仄”“昃”“今”“乞”诸字,皆未安。从字形、文例、文意来看,该字应释作“與”,读作“舆”,意指舆县。《先令券书》首句释文应改作“元始五年九月壬辰朔辛丑,與(舆)高都里朱夌,庐居新安里”。101号墓所在之地为汉代舆县都乡高都里,舆县城址当在附近不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长沙及其临近地区发现了一批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西汉墓葬。这批墓葬级别都比较高,除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之外,其中的印章和钤刻文字尤为引人注目。对钤刻文字地名、人名和职官的考证,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长沙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和文化状况及其历史地理概况,而且结合史料可以进一步了解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侧面。本文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拟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教。一西汉长沙王后“渔阳”墓是近年来湖南地区发掘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西汉墓葬①。根据墓葬形制、规模、地理位置和出土文物推测,…  相似文献   

16.
马啸 《西域研究》2004,(4):58-64
本文对吐鲁番59TAM303墓所出道教符箓进行进一步考释,认为"黄"是"黄神使者"的简称。黄神即后土神。符神左手所持非刀,而是符的示意图。符是墓主赵令达身前所佩,死后特置于墓道。符图的主要文字是"已鬼"即止鬼义。此符是汉代镇墓文在吐鲁番地区的简化泛用。  相似文献   

17.
西汉羽林述论武素琴羽林是西汉禁军之一,正式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本文拟就西汉时期羽林的产生及其组织、作用,做一探讨。羽林形成于汉武时期并非偶然,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始于秦,但它的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是在汉代完成的。西汉建立之...  相似文献   

18.
汉代神祇考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05-118
汉墓画像中保存的汉代神祇,除了常见的西王母、东王公,尚可通过早期道教文献与汉墓画像资料的结合考证,识别出更多。在徐州汉王乡元和三年墓祠画像石、临沂费县潘家疃东汉墓画像石及相关画像石上,可以发现汉代信仰中被神化的四首双躯之神容成公,名曰"灵鸧"的鸟喙之神太上老君,名曰"罗竝"的牛首之神"天下鬼神之主",即"北太帝君"炎帝(炎罗)等若干重要神祇。陕北汉墓常见的鸟喙之神-牛首之神组合,正是汉代宗教文化在墓葬仪式中的体现。这些关键资料的有效识别,带来汉代神祇认知的突破,可资澄清种种误读,从而把握汉代信仰世界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9.
鲁学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学在汉代经学中的地位杨朝明汉代经学有今、古文之分,“齐学”、“鲁学”之别.笔者曾就“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的关系谈过个人的看法。(《齐学与西汉今文经学》,载“管予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管子与齐文化》,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11月版)本...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社会学会主办,江西省社会学学会与南昌社会科学院、南昌市社科联共同承办的中国社会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于2011年7月23—25日在南昌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新发展阶段: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佳木、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郑杭生、李培林等,国际社会学会原会长,香港、日本、韩国的社会学者和国内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老中青社会学者约800人出席了本次年会。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潘家华研究员分别做了《当代中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