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创举。以经济特区为起点的渐进式改革与非均衡发展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特区由此构成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转折,是中国式现代化最为生动的实践。时代不断赋予经济特区新的外延,但其作为改革先行者、现代化引领者的内涵从未改变。特区持续的制度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与活力保证,并贡献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制度变迁路径。新征程上,经济特区的中国故事如何续写、中国理论如何深化传播,有赖于中国经济特区理论研究体系的构建。基于此,应从经济特区的“时代性”出发,把握中国经济特区理论的实践指导意义;从特区的“特殊性”出发,认识中国经济特区理论研究的本质;从经济特区“一般性”出发,抽象出其为世界共性国家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的“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由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苏东斌教授主持创作完成的《中国经济特区史略》 (以下简称《史略》)一书 ,日前由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以特区经济发展史为基本线索 ,结合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因素 ,从多角度、全方位记录我国各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设立过程、发展状况和发展历程、面临的问题 ,展示经济特区前景的学术著作。1 以开放促改革是我国二十几年来最成功的经验之一。中国有远见地选择了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道路 ,但同时也就面临一个深刻的矛盾 ,即必须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寻求推进改革的动力。改革本身实际上是责…  相似文献   

3.
王建 《学术论坛》2012,35(8):5-8,16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难题。伴随着历史性难题的破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形态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随之形成与发展。数往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就使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演进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性成果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经验进行细致的梳理,从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发展提供理论引擎。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东欧、前苏联有一个共同的制度起点,过去都是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制度,近20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又都是社会生活的主题.然而,它们的经济制度的变迁方式却有着显著的不同.基于"构建理性主义"和正统经济学的逻辑,东欧、前苏联等国家的经济改革选择了"激进式制度变迁"方式,而"演进经济学"则表明经济制度的变迁应该是"渐进式"的,东欧、前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的教训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本文则根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从"制度鸿沟"、"人力资产"及"制度记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上"渐进式"道路的原因,并据此分析了选择制度变迁方式的几个标准.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9):13-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实考量提出的,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逐步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的一种形态。这种定型化形态检验的基本标准,是一个从制度结构、制度价值到实践检验的综合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化并非凝固化,而是一个从初步定型到基本定型,再到完全定型的动态过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政府主导渐进式模式"与"制度创新",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最主要、最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迎接新世纪的勇敢探索─—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深圳特区的实践吕锐锋,杨建和建立经济特区,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探索道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为在本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所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深圳,...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制度形态的逻辑建构与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形态内生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其逻辑建构由三个部分组成,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判断与制度设计构成了其逻辑起点,在实践中探索道路组成了其论证过程,自身理论的不断丰富与完善形成了其阶段性成果。在此种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历程实际上生成于中国特定的历史脉络之中,是基于中国改革经验而形成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路径。从三大形态层面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7,(10):66-77
中国渐进式的发展道路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区域间的非均衡发展格局,持续扩大的区域分化和收入差距日益成为威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简单否定非均衡发展方式并不可取。基于对深圳特区的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衡发展并非中国渐进式道路的必然结果。相反,作为一种发展策略,非均衡发展是现实环境约束下经济起飞的首要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非均衡发展造成的区域分化并不会自然消除,而是会逐渐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持续的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需要在中国整体道路的进程中实现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动态调整和演变,最终形成一种渐进的、相互继起的地缘发展格局。现实实践中,中国"特区-沿海-沿江-沿边"开放发展构成了一个循序渐进逐次发展的探索过程,不断充实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相较于激进式的改革方式,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在与我国具体国情和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用雄辩的事实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进了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下,中国经济特区已经进入到“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特区增创新优势有如下几个特征:其一是内在性,就是要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苦练内功,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中的“试验场”功能,在经济特区现有优势(主要有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作为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经济体制改革领先一步的优势、特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领先的优势、基础设施建设较完备的优势、思想观念较新、改革意识较强的优势)基础上增创特区的新优势;其二是整体性,即增创特区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特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视角,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特区精神的思想内涵及其途径。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但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同时,由于生态脆弱地区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其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要求,加快长江上游有条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论对促进长江全流域及区域协调发展,还是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区域发展格局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成渝经济区的外延扩展,而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支撑,长江上游经济区区域合作的主要方向则是西南及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经济类型区可以用五分法(沿海区、近海内陆区、内陆核心区、深远内陆区、沿边区)来取代传统的东中西三分法,并可根据五大类型区的区位条件,提出各自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全国的地域分工格局,在五分法的基础上,再通过合纵连横来划定综合经济区,把全国分为五大辐射圈和四个独立辐射区。  相似文献   

14.
从保税区、综合保税区到自贸园区的发展历程彰显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提升。这种政策的不断升级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区域内产业集群的形成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升级模式可用演化经济地理学予以分析。在这一视角下,上海自贸园区是综合保税区所必须进行的一个演化升级,是强制性制度创新条件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产业集群升级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要为广西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的"两新"目标起示范作用,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抓好区域协调发展、清洁生产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四方面工作,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科学发展观实验区.  相似文献   

16.
国民革命军战区是国民政府在抗战爆发后设立的战略单位。本文从历史实际出发 ,考察了战区由初设到全部裁撤十年间发展变化的梗概及其设立的深层动因 ,在此基础上 ,对国民革命军战区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澳自由贸易区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中澳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经贸、政治、文化等交往日益频繁.2007年,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使得2003年以来中澳自由贸易谈判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具有急迫性.本文从中澳两国的文化、政治、政策、经济基础、贸易环境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探讨了中澳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可行性、现实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项打破行政区划设立司法机构的司法制度,司法管辖区制度起源于英国,并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借鉴和采纳。在我国建立司法管辖区制度不但必要而且有现实的可行性。我国在移植司法管辖区制度时,应解决观念和若干制度的配套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台湾海峡经济区的形成属于区域经济整合的过程,海峡经济区北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连珠江三角洲,是国内最大的经济区的联结点.海峡经济区的积极构建和发展,既可以促进其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大中华整体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又可以加深互信、互动和互利,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民族团结.当前海峡经济区的发展需要注重七个方面的问题,加强闽台产业分工协作,加快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不断提高两岸的产业水平,促进本区经济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欧亚战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巩固美国在欧亚大陆的传统优势地位;二是防止欧亚大陆出现一个能与美国相抗衡的世界大国。由中亚、中东和高加索构成的中间地带对美国实现其欧亚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这一地带政治构图支离破碎,尚未形成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因此,在可见的将来,中间地带的发展变化将对美国的欧亚战略提出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