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产权正义论     
正义是产权制度的根本价值尺度 ,是产权伦理的核心。作为现代中国产权伦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产权正义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产权制度的本质要求和现代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原则确立起来的。它主要包括三个基本规定 :产权获得的正当性 ,正当产权的不可侵犯性 ,财产权利与责任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袁丽 《理论界》2020,(7):39-45
在弗雷泽看来,全球化时代社会正义变得多元化,至少包括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三大基本维度,表达了人们在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的相应诉求。对于三大维度之间的关系,她坚持"视角的三元论",认为正义的这三大维度同等重要,相互之间不可还原,尽管在实际过程中交互重叠、彼此影响而无法截然分离。弗雷泽的多维正义观扩展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问题域,对当今时代社会不正义的发现和消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她把三大正义维度看成是同等重要的,否定再分配维度具有本体论上的优先性,不仅削弱了再分配在正义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违背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本精神,不利于全球化时代社会正义特别是经济领域中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179-183
伴随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化的扩张,农地产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实现农地产权正义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是当前构建和谐农村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实现农地产权正义的基础条件是明晰农地产权主体,解决地权主体虚置、结构失衡和边界模糊问题;实体要件是充分赋权以弥补农民土地权利的缺失与不足;形式要件是完善农地产权证书形式与运行程序形式,解决已有产权形式存在的缺陷;目标要件是摆脱行政化的利益分配格局,代之以市场化的利益分配取向;行为关系要件是约束产权相关主体行为,防止农地侵权行为发生,以及被侵权后有可救济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代中国农民工维权中遇到的诸多困境,可尝试从制度设计与逆向演化、利益表达与权利实现、政府导向与法律援助、社会资本积累等多维层面入手,以解决农民工权益维护的问题。针对农民工获得合法城市居民身份后的权益维护问题,应对后农民工时代的维权情况进行前瞻性思考,采取对农民工加强教育培训、选拔、培训好社区管理人员,培育其新市民精神和自组织性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石化是SLA(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多数研究者从语言、文化等宏观角度分析其成因及对策。词块在结构上相对完整,集语法、语义、语境于一体,对于克服SLA过程中的石化现象有明显的优势。据此,从认知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学多学科、多领域视角下分析,认为词块在SLA过程中对于石化现象有积极的抵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军云 《学术探索》2012,(6):100-103
九隆传说蕴含了哀牢部族早期经济、政治、婚姻、伦理、审美、思想意识等多重文化信息;在史学、民俗学、传播学等多维文化视角的观照下,九隆传说浓缩了哀牢氏族的整个社会发展历程,阐述了社会政治管理制度的进步,诠释了多层面的民俗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原文化在西南边地从文化休克到文化认同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8.
经济与伦理关系的多维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小勇 《兰州学刊》2004,(4):112-11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困惑需要深入探讨经济与伦理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已有观点的主要缺憾是笼统讨论二者的背离和整合 ,没有多层面、多角度的透视。立足于弘扬人的主体性精神 ,从经济关系与伦理关系、经济行为与伦理行为、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经济评价与伦理评价等层面来剖析二者关系有利于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应将其作为独立的主体予以全面保护和救助。我国目前还没有从多维视角全面考察和规划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助问题,为全面有效地保护刑事被害人,就很有必要立足于程序、实体、制度和管理等多维视角,建立体系性的被害人保护制度,坚持诉讼外救助与诉讼内救助相衔接,社会救助与国家救助相协调,精神救助与物质救助相统一,事前预防与事后救助相融合,实现对刑事被害人的立体式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本系列文章意在从哲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探讨文化的生成机理、成长要素、必要条件和繁荣标志等。在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它的秩序与伦理、开放与宽容、反思与悲悯、传统与未来、保守与革命、自由与奴役、精英与大众存在内在的张力和平衡。真正的文化使生命赢得潜在不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劳资关系将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劳资关系的产权基础.其次,从劳资双方关系的内在和外在的产权因素分析我国劳资关系的具体状况.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主要从法律建设和制度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对近代自由主义应得正义批判入手,马克思对正义的运思以现实正义和高阶正义双层结构同时展开,他以现实正义解释和揭示正义理论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历史性,又以高阶正义实现对现实正义的批判,历经三次视角转换:从思辨理性向现实视角的转换,从普适永恒向历史过程视角的转换,从“物质所得”向“人的自我实现”视角的转换。马克思正义观指涉自由、权利、人的全面解放等多重价值,“人的自我实现”是其对正义的终极理解。马克思在转向对正义的现实性、历史性理解的过程中,并没有失去理想性和超越性的维度,也没有失去其批判和建构功能,恰恰相反,正是这种三重向度的交叠融合和有机统一,强化了马克思正义理论的科学性基础和批判性力量。这对当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义问题,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具有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产权的理论创建及其分析世界中,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并不是截然分离的,在很多思想上是相互融通的。文章试图从科斯悖论的化解、习俗性产权的运行以及产权的国家悖论来透视这种融合的可能性。产权的社会视角是在对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修正补充基础上提出的,文章首先尝试对科斯为代表的现代产权经济学进行知识社会学的检视,揭示其理论困境,而后对产权社会学视角开放出来的问题予以呈现,进而透过"产权分析"这一维度来探究社会学和经济学两个学科融合的基础及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依附理论是产生于当代发展中国家论述不发达与发达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后来移植到教育研究领域。本文试图从理论发展的视角分析教育依附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从社会科学理论移植的视角审视该理论的适切性;从文化分析的视角揭示该理论的片面性与危险性,以期加深对该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指导我国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四、文化的权力与同一(一)文化权力的形成导源于文化从自然的分化,文化的权力离不开文化对自然的模仿和对抗。文化的发展使得人类在未能彻底脱离自然的情况下又陷入了对于文化的依附,文化已经使人类完全文化化了。文化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也是人类逐渐脱离自身的过程,又是文化不断远离自然、不断自我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出现了各种矛盾、对立和冲突,文化的权力便是这种对立和冲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义概念是政治合法性的理论基点,也是西方伦理学探索的永恒主题.西方的正义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西方文化的发展不断改变形态.为了更完整地理解西方的正义思想,文章主要从德性、神性、理性的角度对正义的内涵进行了多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个追求和实现正义理想和正义事业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与正义精神。正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存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正义主题,制度、美德两大载体,同时,也内在地包含着民族国家正义和国际正义。  相似文献   

18.
矫正正义与过错责任构筑了近代侵权法的主体,但在当代受到了严峻挑战.然而,矫正正义的社会基础并未消失,所失一所得公式是损害赔偿的主线,我们应继续坚持侵权法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的确立,民生问题引起高度关注。“民生”的趋向,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正义的探讨,避不开弱势群体保护问题,保护弱势群体是社会正义的实质要求.受制于强调自由的时代背景,休谟的互利正义观是将强势尽可能平稳地转化为利益.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意在消除社会任意性与自然方面偶然性的影响,以追求实质平等,但罗尔斯正义观中所暗含的相互性正义与其追求的公平正义是相互矛盾的.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意味着罗尔斯的正义形式是不稳定的,在弱势群体保护方面,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休谟所遭受的诟病.巴利在前人正义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作为公道的正义,这种“具备了保险游戏的结构”正义,确保了形式上的公道,使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进一步接近了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