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
日本传统的民族扩张思想同西方“弱肉强食”理论相结合构成了日本民族主义的核心,使其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二战的失败并未实质改变日本民族主义的本质。战后经济上的成功使它死灰复燃,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又鼓舞了民族主义者。国际上和亚洲邻国正密切注视日本的动向。日本部分政治家宣传“中国民族主义抬头论”是“中国威胁论”的变奏与深化,自有其目的。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不主张民族利己主义和沙文主义,它与国际主义相结合,追求国家振兴,各国平等和世界和平。决非狭隘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3.
在一体化的背景下,西欧原有的民族主义发生了变化。笔者试图运用后民族主义来概括这种呈现新动态的民族主义,而分析传统的西欧民族主义如何向后民族主义过渡是考察后民族主义的不可或缺的第一步。本文以事实为例证,重点考察了一体化视角下的西欧存在的几种不同类型的民族主义,从而论证西欧后民族主义已经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运动,民族主义一直是影响东欧国家历史演变和政治发展过程的重要因素。相比于西欧,东欧国家的民族主义具有特殊的多重性,表现为形成原因的复杂多样性、特征属性的多元性,以及在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的变化多端。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概念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概念的重构〔日〕筒井清辉曲翰章译一、问题之所在“民族主义”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是最活跃的部门之一,至今在个别领域也有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在综合的理论研究上甚至仍缺乏统一的定义。正如凯拉斯所说,至今几乎看不到综合诸家之说的系统理论和对“民族主...  相似文献   

6.
现代俄罗斯的民族主义〔俄〕B.索洛韦伊张国胜译在研究在前苏联形成的现代民族政治形势下,毫无疑问,俄罗斯民族主义具有特殊的地位。迄今为止,俄罗斯的民族运动的发展大大落后于其他共和国,今天,它正进人发展和实现自身强大能力的阶段。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力量和实力...  相似文献   

7.
"怎样救中国"?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家孙文毕生探索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孙文"救国"的性质.以前,在日本占支配地位的看法是认为孙文的理论充满矛盾与混乱,无法解释清楚,因而认为他救国的本质是极为模糊的.特别成问题的是人们对旧三民主义的理解,他们在评价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时把二者截然分开;他们不是否定,就是低估旧三民主义在反封建和反帝方面的意义.他们还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主义以推翻清王朝为内  相似文献   

8.
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辩证法社会主义自治是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统一的内容及具体的历史形式.它是个别和一般、阶级和民族的辩证统一,是以工人阶级解放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制度.迄今为止对工人阶级的压迫从来都与官僚主义和资产阶级势力不无关系.这两种势力导致了民族的不平等并产生了民族主义,而任何一种民族不平等都限制了作为历史主体的工人阶级实行自治.因此,阶级和民族的辩证统一及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关系中的实际体现具有战略意义;工人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在本质上的相互制约性,对人类解放及共产主义未来都具有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主义是世界近代史上兴起的一种对全球社会产生过深刻影响的意识形态,截至目前它对整个世界的影响力依然有增无减。究其原因,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主导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的范式演变和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不无关系。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主要经历了相沿承袭的三个演变范式:文化民族主义的印刷"机"缘范式、族裔民族主义的种族血缘范式和公民民族主义的领土地缘范式。本文通过对这三个范式和与之相应的传播模式的梳理,以期厘清西方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对全球社会历史的正反影响,进而透视其固有的意识形态陷阱。  相似文献   

10.
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的缘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兰江 《南亚研究》2010,(2):62-71
本文解析了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认为穆斯林缺席印度民族主义的想象、穆斯林建构了自己的教育朝圣之旅、穆斯林与印度教徒之间巨大的宗教和文化冲突、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存在严重的利益之争、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的结合导致印度穆斯林产生了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的想象。  相似文献   

11.
正与其说是普京在竞选俄罗斯总统,不如说是俄罗斯人民在选择普京继续做他们的总统。俄罗斯骨子里的"帝国意识",一直在汹涌澎湃。2018年3月18日,没有任何悬念,普京当选俄罗斯第七届总统。从2000年3月当选总统到现在,包括短暂的4年梅德韦杰夫总统时期,实际上,普京已经实际掌握了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有18年了。18年来俄罗斯到底取得了怎样的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初,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风起云涌,不断高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体系处在风雨飘摇之中。这时,印度人民纷纷觉醒,掀起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风暴。在这場革命风暴中,南印度出现了一位用诗歌作武器、为民族解放和祖国独立而奋斗的战士,他就是著名的泰米尔族爱国诗人苏比拉玛尼亚·巴拉蒂。巴拉蒂(1882—1921)出生于印度泰米尔纳杜邦提鲁纳尔维利县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原名苏比拉玛尼亚,七岁能賦诗,十一岁即被誉为知识之神——巴拉蒂。青年时代的巴拉蒂深受英国积极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拜伦和美国进步诗人惠特曼等人的影响,思想激进,向往自由民主。1904年,巴拉蒂担任《祖国之友》报编辑。由于受到提拉克和西丹巴拉姆·比莱等人的影响,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1907年创办《印度》报,经常发表诗文抨击时政,谴责英国殖民  相似文献   

13.
尼赫鲁(1889—1964)是印度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与圣雄甘地被公认为印度现代史上两大最杰出的人物。作为印度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尼赫鲁参加领导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独立后又长期执政。在漫长的斗争岁月中,尼赫鲁积累了丰富的民族主义思想。本文试图就尼赫鲁民族主义思想为基本内容和历史作用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周保巍 《浙江学刊》2004,(2):108-112
本文以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休谟为个案,来探讨后发展国家中所存在的"文明化"与民族主义之间的紧张,以及这种紧张感的解决.休谟的民族主义迥乎不同于德国的文化民族主义,具有一种反民族主义的独特面相,它试图通过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解构和祛魅,来着手对先进文化的复制,用以实现"文明化".这种以发展为要务的民族主义具有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开放的文化心态,具有相当的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林林总总的有关近代欧洲崛起的研究中,民族主义与欧洲崛起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似嫌不足,尤其对于在民族主义影响下近代欧洲崛起中的各种特征的研究更显单薄。本文拟就此做一些粗略的研究和分析。一有关近代欧洲崛起的学术问题往往是与西方的兴起相关联的。在西方学术界乃至中国学术界,比较传统的看法是,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当然主要指西欧各国开始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一个新的世界[1](P50),西方于是自漫长的16世纪起通过建立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骤然兴起[2](P80)。有意思的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在当代西方学术界,不论是受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民族主义曾经在日本的经济成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成功也更加强化了日本的经济民族主义。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日本经济民族主义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从经济政策的动机来看,经济民族主义与自由化的关系具有调和性;从经济民族主义基本形态的变化来看,国家、企业、国民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从国家战略的转变来看,经济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相结合的重心由经济需求向政治需求转变,导致日本对外经济关系陷入了民族主义困境。这些变化在安倍经济学中都得到了体现,如果不能有效平衡这些调和性与矛盾性,安倍经济学可能会受挫,进而导致出现两种倾向,即在日本国内由经济优先向政治为中心转变,在对外关系上经济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民族主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仍然是个炙手可热的话题。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辩证分析,为我们今日全面理解民族主义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宝贵启示。民族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对不同的民族主义要做历史的、具体的分析,并深刻把握其双刃剑的特质。当今中国,民族主义的客观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如何有效地调适民族主义的时代内蕴,构建健康、理性的民族主义,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新内涵是一个关系重大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主义的出现一般应追溯到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那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正在形成。在这新旧世纪转换之际,中国由封建专制主义急速向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转变,知识阶层的世界观发生了明显变化。思想领域在对国家的非独立状态不满的基础上趋向一致,以致于当社会主义学说传到中国时,社会各阶层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民族主义的每一发展阶段都与民族主义思想家联系着。早期民族主义主要表现在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等)和革命派(孙  相似文献   

19.
普世性民族主义与中国的崛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的民族主义向什么方向发展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许多人认为民族主义思潮将导致中国与西方国家发生剧烈冲突,这种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历史经验。然而这种认识却忽视了社会思潮的发展规律,即任何一种政治思潮、意识形态或宗教思想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不同的地区他们的内涵与功能都可能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甚至是与初始时期的思想内涵截然不同的。只要比较一下90年代的社会主义和50年代的社会主义,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和19世纪末的资本主义,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后的宗教作用和殖民统治时期的宗教作用,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变化有多么惊人。本文将从普世性民族主义与传统民族主义的区别入手,分析普世性民族主义在中国崛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普什图民族主义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属印度。英属印度殖民地教育的发展、普什图人教育朝圣之旅的建构和抗英斗争的开展,以及南亚次大陆民族宗教矛盾的激化等因素催生了普什图民族主义,建构了普什图民族政治共同体的想象。印巴分治之后,普什图人的族群认同高于国家认同、巴基斯坦政府对普什图部落地区管理的缺失、普什图地区发展状况的落后及境外势力的支持进一步强化了普什图人构建政治共同体的想象,促成了普什图民族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