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关于新疆生态移民的意义和形式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布力孜&#;玉素甫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3):32-35
本文分析以生态移民对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化趋势、发展旅游业事业的推进作用,对生态移 民安置的途径、方式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最后针对加快生态移民进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灾害移民的特征、分类及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移民是指因自然灾害因素、社会灾害因素等胁迫导致的人口迁移与社会经济重建活动,具有不确定性、自愿与非自愿转换性、往复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它可以分为自然灾害移民、社会灾害移民与天文灾害移民,自发灾害移民与政府主导灾害移民,自愿灾害移民和非自愿灾害移民等种类。灾害移民过程涉及自然和社会两大系统的变迁。灾害移民需要研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政策等方面的变迁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4.
中国生态移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福庆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4):11-15,97
在叙述生态移民的背景、生态移民意义的基础上,归纳了中国生态移民的兴起和发展、生态移民的类型、生态移民安置模式及政策等概况,分析了中国生态移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搞好中国生态移民的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草原牧区生态移民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草原的日益退化,牧民的生存和发展形势严峻,牧区的生态移民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并在我国许多牧区开始实践。该文对牧区生态移民的成因和途径做了初步的探索。我国牧区人口已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许多牧民已经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资料——草原。草原封育需要牧区进行生态移民,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牧区生态移民;政府要用宏观、开放的视野指导牧区生态移民,不能局限在一时一地解决这一问题;向牧区未利用草原移民;改革牧区的第一产业,发展牧区的第二、三产业,为牧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减轻向系统外移民的压力;向农村和城镇转移,实现从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向系统外移民。 相似文献
7.
崔如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3(8):54-58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三峡工程的修建 ,大量的库区移民、工矿搬迁、城镇迁建和过渡垦殖 ,使库区生态环境雪上加霜。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因此 ,必须彻底改变库区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增长模式 ,重塑库区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这就是发展库区移民型生态经济。本文着重研究和探讨了三峡库区发展移民型生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和现实紧迫性 ,研究和探讨了三峡库区移民型生态经济发展的目标、原则、重点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生态移民对于反贫困问题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荣敏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2):87-91
三江源地区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滞后的地区之一,三江源地区最主要的贫困问题是受生态环境约束的基础性贫困,生态移民在认识论上就被作为反贫困问题的重要举措,试图通过改变贫困人口的生存空间,突破制约生存发展的环境约束,从而达到改变贫困人口生存状态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的生态移民对于摆脱因环境压力造成的基础性贫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瑞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77-78,95
本文以政策执行为视角,运用理性思辨的研究方法,以内蒙古生态移民政策执行体系的述评为基础,提出生态移民政策执行模式的优化方案及评估方案,对内蒙古生态移民政策执行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同一性主要表现为:移民规模进一步扩大,移民问题越来越复杂;引起经济社会生态系统的改变和重建;主要对象是农民;核心是维护、保障和增进移民的合法权益;基本机制是政府主导机制、移民主体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移民成本应该由社会来共同负担。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工程移民是非自愿性移民,生态移民是自愿性移民;工程移民是人权侵犯性移民,生态移民是人权保护性移民;工程移民是区域经济发展性移民,生态移民是区域生态重建性和消除贫困性移民;工程移民是问题最难解决性移民,生态移民是问题相对难解决性移民;工程移民是遗留问题多移民,生态移民是遗留问题少移民;工程移民是制度保障相对完善性移民,生态移民是制度保障相对滞后性移民。 相似文献
11.
卿向阳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46-54
四川省西北部地区是以藏羌民族集居为主的民族地区,也是四川省的生态资源中心。区域内地理地形复杂,自然保护区数量多、密度大,民族文化浓郁,经济发展落后,居民城市化低。调查发现,由于建立保护区指导思想的制约,现已建立的多数保护区规划缺乏系统科学性,管理系统与职能单一,依然存在来自区域内部居民与外部经济活动对其的破坏。研究认为,要实现保护区的设立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的终极目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对现有的保护区管理系统实施调整与完善,建立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资源保护特区,选择以城镇化为主要方式的保护区内就近生态移民,构建科学的自然保护区层次、形成政府(资源保护特区)与民族居民的资源保护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完善我国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对于建立我国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完善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是新时期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国家战略的优先领域。本文以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为对象,阐述我国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形成的主要阶段和政策内容,采用定性分析方法简要评价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绩效,分析了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重点从完善政府筹资机制、诱导形成市场机制、创新补偿标准形成机制和严格补偿资金管理机制等方面设计了我国重点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框架,并提出了实施补偿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的特征、体系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定义了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和体系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律制度的进程和主要内容,并对各专门法律和法规中有关自然资源保护和有偿使用制度的生态补偿含义进行评价,系统梳理了现行政策法律制度中涉及生态补偿的各项规范,对有关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进程和体系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地征收中生态价值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补偿应当是对被征收土地价值或功能的完全补偿。目前,我国农地征收制度存在补偿范围过窄、补偿标准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征收中缺少对农地生态价值的补偿,导致农地征收价格偏低。应当将生态补偿纳入农地征收的范围,并科学量化农地的生态价值、合理确定农地生态价值补偿的标准、公平分配农地生态价值补偿收益,以完善我国农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生态伦理的若干哲学论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春晓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人类对当前世界普遍存在的生态危机进行反思,把恻隐之心推及一切有生命的物质,是生态伦理学的产生的原因;人作为有理性的动物,在追求生存、幸福、自由时会思考获取它的条件,把对事实的认识上升到价值认识的高度,通过实践理性调节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伦理践行的主体是人,它不仅靠信念,而且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才得以维持,生态伦理面对的是一个多层次、多属性的复杂客体,这使生态伦理具有社会伦理所没有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态补偿的法律内涵及制度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功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4):123-127
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调整在实施海洋生态补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组合。任何忽视海洋生态本身的价值及其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的海洋生态补偿制度都不具有持久生命力。海洋生态补偿制度设定的最终目的应是为了保护或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或生态价值。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必须在明确其法律内涵,了解其立法、司法及执法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围绕补偿法律关系主体、补偿形式、补偿标准、补偿资金来源等要素展开。 相似文献
17.
荣玲鱼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5)
生态补偿是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生态补偿的法学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生态补偿理论,对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作了基本考察,介绍了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基本现状、指出了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完善方向,以此推动我国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尽早出台,使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道坚实法律屏障。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1):135-139
农业生态补偿制度是典型的生态补偿制度,它的建立对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农业生态制度明显存在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完善农业生态补偿制度,关键是要加强农业生态补偿立法;明确补偿主体;确立多元化的补偿方式;确定科学的补偿标准;拓宽补偿资金来源,从而为农业生态补偿实践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