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的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几十个世纪。那么,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学的发展究竟会对人类产生哪些重大的影响呢?在新世纪开元之时,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些著名的院士和教授,听他们如何为你描述一个令人遐想无边而又奇妙多彩的21世纪。  相似文献   

2.
纵观历史,世界上无论各行各业,几乎每位成功者都有着自己的艺术偏爱,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艺术思维能力对人类自身修养与创造能力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正肩负着为21世纪培养人才的重大使命。21世纪将是科学在人类的全部智力的、物质的、感情以及审美等方面进行开拓、变革的时代,更是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而人才竞争的关键在于素质,谁能抓住人才素质培养这个关键环节,谁就能够掌握21世纪的主动权。未来人才的最大潜力,在于他们的适应性和开创性,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必须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即必须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就是说要培养21世纪的通才,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德育、智育、体育,而且还必须有高水平的艺术教育。  相似文献   

3.
乔凡 《管理科学文摘》2014,(11):111-111,115
21世纪是农业持续发展的世纪。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绿色消费将会成为本世纪的主要消费趋势,生态农业将作为绿色需求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利润点。本文尝试分析生态农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风险,思考生态农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面对21世纪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国际教育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新景象。 ——高度重视科学教育 近年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科学教育,出现了政府直接干预科学教育、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系统改革科学教育、促进国际合作的全方位加强科学教育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丰富公文学的研究内涵,夯实公文学的理论根基,是当前公文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21世纪的公文学已经走出了前科学阶段,正处于由前科学转向常规科学、由现象描述转入理论本质研究的重要关口和临界点,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公文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6.
科技革命与会计管理范式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开田 《管理世界》2004,(1):150-151
(一)科技革命与会计管理范式创新的涵义“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①,“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客观规律和物质世界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活动 ,由此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②。自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以来 ,科学就与技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相辅相承 ,逐步形成了科学中有技术 ,技术中有科学的趋势 ,出现了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的现实 ,因而简称为科技。科技革命是指科学与技术的重大变革 ,是科技从旧质向新质的飞跃 ,其标志是重大科技成果的发现和发明 ,使人们对自然和人…  相似文献   

7.
复杂系统理论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前沿方向,复杂性科学被称为21世纪的科学,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法。本文把图书馆看做一个系统,并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并对建模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杜玉先 《领导科学》2002,(23):38-39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领导科学的兴起以学习、研究和构建其理论及体系为标志,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以推崇研究和提高现代领导艺术为内容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将预示着一个新的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档案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面对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需要,如何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好档案资源,高质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本文对此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推动,公民科学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对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在我国成年人科学素质普遍较低的基本国情下,成年人的科学学习也被提上日程。该文研究了科学学习的研究历程和实现形式,研究发现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促进了非正式学习的兴起,成年人的科学学习开始与青少年科学教育一样受到广泛关注。该文进一步对非正式学习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对目前常见的成年人非正式科学学习渠道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就十分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是在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有了,民营企业的内因怎么样?进入21世纪,企业发展的内因在于人才、在于聚集人才的能力。强化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处理好外来人才与使用本土人才的关系,不盲目迷信文凭和职称,要和地方实际结合;二要营造良好环境,坚持物质与精神奖励结合,千方百计吸引和聚集人才;三要注重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四要实施借脑工程,吸引社会人才为企业所用;第五,民营企业家也要加强自身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哲学理论,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正> 前不久,日本著名的野村综合研究所发布了21世纪的六大变化趋势,引起日本企业界极大关注,相关产业已开始调整行动方略,以免落伍于时代进步。野村综合研究所认,为21世纪市场经济更加成熟,市场结构会发生极大转变,现时的企业必须迎接即将到来的六大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21世纪技术发展不仅需要弘扬科学精神,还要弘扬与发展人文精神。 21世纪,技术创新活动将活跃在以下五个层面,并将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深刻影响,为最终实现为人类造福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在科学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将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以计算机与宽带通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将在容量、宽带、速度、智能化程度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量子物理、  相似文献   

14.
生命科学挑战中国——生命科学与社会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所带动的生物产业将继信息产业之后,成为21世纪的重要支柱产业。生命科学涵盖的基因和基因技术为源头的生物产业,能够解决食物、能源、材料、环保、医疗保健以及国防方面的诸多难题。21世纪初,作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虽然参加了世界生命科学前沿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但所作贡献仅仅在1.3%。与国际同行比,我们的科研基础、起步时间、实践条件,以及科学有的现有素质,都有较大差距。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强力提高经济竞争力、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就是推动中国的生命科学和生物产业快步走向世界。本期“特别报道”从理论与实践诸多方面提供了相关精论和典例,相信对读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刘芳 《经营管理者》2009,(16):296-296
历史的车轮一下把我们带进了日新月异的21世纪,21世纪我们面临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21世纪是世界面临诸多难题困扰的世纪,我国面对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只有进行教育改革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以智取胜"、"以知取胜"、"以德取胜"的要求,"三个适应"是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经营管理者》2009,(18):324-324
历史的车轮一下把我们带进了日新月异的21世纪,21世纪我们面临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21世纪是世界面临诸多难题困扰的世纪,我国面对高科技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只有进行教育改革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以智取胜"、"以知取胜"、"以德取胜"的要求,"三个适应"是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化学实验在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引导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正>国际社会和学界对21世纪全球经济走向提出了两大趋势:一是知识经济,二是循环经济。知识经济是基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通过知识流和信息流来整合优化物质与能量流使之高效化、合理化的经济运行方式,旨在实现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循环经济是以生态优先和物质循环理念,重构传统经济流程和工业发展模式,以清洁生产技术、生态化产业链集成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废物回收和再资源化技术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在《物理的挑战》大型学术报告会上,提出了21世纪科技所面临的四大问题。这四大问题分别是:为什么一些物理现象在理论上对称但实验结果不对称,为什么一半的基本粒子不能单独存在的而且看不见,为什么全宇宙90%以上的物质是暗物质,为什么每个类星体的能量竟然是太阳能量的10的15次方。“21世纪的物理发展,更强调整体统一 ,微观的基本粒子和宏观的真空态需统一研究。”,李政道说:“宇宙充满了我们不了解的挑战性的现象,这些问题的突破所产生的影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需要开拓型的新型人才,这种新型人才的特点是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一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不断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可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之一。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