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其独树一帜的特色,这早已为人所公认。他的散文蕴含着他的独特的人品和文品——至真至纯的人性美,具有愈嚼愈香的魅力。丰子恺的儿媳戚志蓉在《丰子恺的人品》中曾经谈到:“他的散文平易质朴,但在他的文章中处处表露出他对社会上不合理现象的痛恨,和对人类和万物的爱心。”正是这极为朴素的“痛恨”和“爱心”的交织,丰子恺的散文展现了他的冰清玉洁的情感与理性。这情感与理性所显示的清纯明澈的人性美如一泓泉水悄然流入读者的心田。  相似文献   

2.
不管外表如何美丽,如果没有内涵,持久不了。你需要记住的是,不管做事还是做人,朴素、真诚永远是我们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题 一 阅读下列资料,根据要求做。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临终前让多年的得力助手给他找一个最优秀的关门弟子,然而半年 过去了,居然没有找到。他的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苏格拉底的病床边沉重地说:“我 真对不起您,让您失望了。”苏格拉底说:“失望的是我,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本来最优秀的 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 的,差别就在于你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 他曾经深切关注着的这个世界。请以“相信自己”为话题,写…  相似文献   

4.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评这本书说,没有一个哲学家能象罗素那样愉快地否定自己早期的著作。关于他第一部理论著作《论几何学的基础》,他现在写道,“我不认为在这本早期写的书里有任何站得住脚的东西。”谈到在它不久以后写的一篇论数和量的文章,“我现在看来纯粹是废话。”他在1896—1898年写的关于物理学哲学的文章似乎是“十足的胡扯”。那本现在还有读者购买的“家庭大学丛书”版的《哲学问题》,他倒认为“里面有不少地方自己还是相信的。”在收入本书作为附录的一篇论“罗素哲学”的未  相似文献   

5.
蒋骁飞 《社区》2012,(23):18-18
申艺术尊严 20世纪70年代末.在一次全国美协理事会上,一位领导在发言中强调“艺术应该服从政治需要”。吴冠中当即站起来反驳:“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这样的第二,永远是第二,艺术永远上不去。我说,这个看法有问题,应该辩论。”会场一片寂静,竟没有人敢接他的话茬儿。会议结束不到两周,吴冠中就看到报纸上出现大量批判自己的文章.从艺术观点到人身攻击,什么都有。对此,吴冠中平静地说道:  相似文献   

6.
最上乘的武功是“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无招胜有招;最上乘的教学方法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最好的作文教学当是“淡化作文痕迹、写作技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技能、方法和思想”。根据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支撑点,我大胆尝试“无痕化”作文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自己作文教学的特色,在研究和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特色化之路。具体实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艺史上,丰子恺是一位难得的全才性艺术家。他的情致与哲理相交融的散文 风格独异的“子恺漫画”,为他赢得了“中国最象艺术家的艺术家”的称誉。 丰子恺一生,受其师李叔同(弘一法师)影响甚深,且涉及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随着历史时期的不同,这种影响有程度强弱的差别,呈现极其复杂的状态。 李叔同对丰子恺世界观的影响不总是消极的。现在见到的研究丰子恺的文章,大都只提丰子恺接受伞叔同佛教思想影响,并认为这种影响支配他的世界观,一直到他逝世为止。本文试图进行较全面考察和分析,并提出与上述见解有差异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罗维奇·勃洛克(1880—1921)是俄罗斯苏维埃的伟大诗人。今天,在苏联以及西欧,人们对他的诗越来越喜爱,对他的评价越来越高了。勃洛克对俄罗斯现代诗歌曾起了巨大作用。他的同代人,苏联最杰出的作家们,曾对他作出过正确的评价。早在1919年,高尔基就曾向一位文学爱好者说:“请相信勃洛克吧,上帝作证,他是真正的诗人,他是最勇敢最真诚的人。”在1921年,马雅可夫斯基也曾写道:“勃洛克的创作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诗歌时代,……他对当代诗歌曾给了巨大的影响。……勃洛克是为人们所热爱而永远不会被遗忘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真诚的人性与和平的生活环境对于丰子恺追求率真自然的童心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深刻的童年经验构成了他摒弃功利、标举情感的审美观.对万事无常的朦胧体悟又使他与佛教有种自然的亲近.质朴无华的童心是丰子恺追求的自然境界,仁爱超脱的佛理则是他景仰的天地境界.丰子恺的审美理想就表现为童心与佛理的契合之间.  相似文献   

10.
进入古稀之年的我国现代文学泰斗巴金,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十年压抑、十年沉默之后,花了将近八年时间,一字一字写出了五卷《随想录》。老人在该书“新记”中写道:“我写好第一百五十篇‘随想’就声明‘搁笔’,这合订本的‘新记’可能是我的最后一篇文章。”“六十年的写作生活并不使我留恋什么。”“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我们读完这部被他自己称为“一生的总结,一生的收支总帐”的精心巨制,完全被作家那颗滚烫的心、真诚的心打动。他那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忏悔自省的意识,深刻探索的精神,顽强奋进的毅力和赤诚坦荡的胸怀,使我们每读一遍,都受到一次灵魂的震撼,不能不在“真话文学”面前陷入深思。  相似文献   

11.
丰子恺早期“同情说”的主要思想来源是弗赖堡学派的闵斯特伯格,这使他与主要受马堡学派思想影响的朱光潜等人有重大差别.“同情说”是丰子恺人生观与学术思考相统一的整体性学说,“绝缘说”和“童心说”都隶属于“同情说”.随着丰子恺人生际遇和社会经历的改变,“同情说”在不同时期显现出不同的侧重,它是由关注艺术活动中“物我交融”的问题所启发的,在丰子恺皈依佛门的时期开始形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既受认识论美学影响又以人生与宇宙之和谐统一的境界学说为旨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的第一本散文集.由于其影响深远,也为了称叙方便,缘缘堂主人此后虽有《缘缘堂再笔》等散文随笔集问世,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已将“缘缘堂随笔”看作是丰子恺散文的总称或代名词了.丰子恺散文具有独到的情韵,有如醇酒,历久而弥香.有人评他的散文,认为胜于他的漫画和书法.“缘缘堂随笔”取材极其广泛,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他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看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世界羽毛球冠军熊国宝在访问台湾时,台湾记者按照惯例向熊国宝提问:“你赢得了世界羽毛球冠军,应该感谢哪位教练的栽培.?”没想到木讷的他坦诚地说:“如果是要感谢栽培的话,我最应该感谢的是我对自己的栽培!”  相似文献   

14.
[作文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第一个人看到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  相似文献   

15.
“妈呀,怎么办回阳”“我全身起鸡皮疙瘩,唉!”从胡老师宣布下午打预防针起,就有人开始唉声叹气。没想到,这害怕还能传染,不久,全班就集体发病了。有人把脱下来的厚外套又重新套上了,好像这是最新发明的“防针服”;有人紧紧地护着自己的胳膊,叽里咕噜地自言自语,好像正乞求老天爷能给他开个后门什么的……我虽然没吭气,但心里的小鼓儿还是咚咚地敲个不停。想到那寒光闪闪的针头,唉,还不如说打就打,这精神上的煎熬,更痛苦啊![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丰子恺的文章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有着独特的文品。诚如他本人在《儿女》一文中所说:“近来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佛心、童心、诗心,三心构织成其艺术追求上的三昧境界。“艺术三昧”就是“多样的统一”,即“在一笔中已经表出全体,在一笔中可以看出全体,而全体只是一个”①。三心交织,使丰子恺的文章在千姿攒动、万态纷呈的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了鲜明的“这一个”。细究丰子恺的文学作品,不难发现他的佛教思想其实相当杂驳。禅宗、唯识宗、净土宗、律宗在他身上巧妙地结合起来,最终体现出一种…  相似文献   

17.
“音乐的把握是瞬间的冲动,我回答不出每首歌是如何唱的,包括《好汉歌》” “我们音乐人真心希望听众们把歌曲当音乐听,而不是当诗歌读” “不对口型演唱是演员的基本素质,我们应该用真诚回报观众的真诚” “打击众多我的专辑的盗版已该出手时就出手了,但力度不够,终极方式是大家都不买” “我不喜欢‘定位’一说,它该是把音乐竭尽一切手段表现出来的大概念” “我和妻子非常好,我不愿提及孩子就是怕自己现在的位置影响他”  相似文献   

18.
姬建民 《中华魂》2014,(19):34-34
强卫担任江西省委书记后,即在省委全会上脱稿宣布,说他有“三烦”:第一烦跑官要官,托人找关系找路子来打招呼,明确“在同等条件下,我优先不提拔你”;第二烦送东西,“不会让我对你有好印象,还是不要给我送为好”;第三最烦的是有些熟人、朋友、亲戚打着他的旗号到江西来谋取自己的利益,“你们不要轻信这种关系”。他在其后召开的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上提出“开展批评向我‘开炮’”。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  相似文献   

19.
如果沿着别人走的路走,你永远都成就不了自己。这是一个崇尚“榜样”的时代。我有一个朋友,过去几年发现自己与某位培训师的某些特点,以及走过的路很相似,但是人家比他早走几年,很成功。于是,朋友就把他当成学习的对象,离开了企业,开始走培训师的路。但几年下来,他的“榜样”继续一路成功,而自己却折腾得很累,觉得很失败,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最后觉得这是“命运”。  相似文献   

20.
我的桌子上放着一份复制的文件:一九五七年三月五日刘少奇同志在许昌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录。当我重新读着这篇讲话的时候,心里就象是滔滔的河水,波澜起伏,激荡不已,也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悲愤。在那“十年浩劫”期间,林彪、“四人帮”一伙,给这篇讲话定下了数不清的罪名:什么“读书做官论”、“下乡镀金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