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宣传无神论有密切的关系。无神论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否认鬼神的存在,认为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上没有什么神灵和上帝,没有什么“造物主”,要把人们从蒙昧,落后的状态下推向文明和进步。马克思主义的无神论继承了人类历史上一切无神论思想的优良传统,又批判了各派无神论学说的错误和不科学的地方,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推广到社会现象领域中去,具体地研究了有神论和宗教的起源,正确地揭示了宗教的社会本质及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从而建立了一个新的,完整的无神论学说的思想体系,把无神论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十分复杂,并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规律的统一过程”。对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却没能为人们发现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的诞生才最先发现了伟大的历史运动规律,指出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从此,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种种混乱和武断的唯心主义解释开始“为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所代替。”但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揭示却一直遭到各种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虽然是个老话题,却时时吸引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讨,以期更为全面地认识这个问题。一西方学者关于历史的定义,可谓是五彩缤纷、众说纷呈。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象“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等已成为名言,本文没有再作评论的必要。这里想介绍一种观点,那就是:历史是对过去知识的回忆,或者是一种生活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奥古斯丁与董仲舒是中、西方古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他们各自都有庞大的思想体系。从历史哲学的角度比较两人历史的价值取向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奥古斯丁由于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因此对上帝充满了无限的敬爱,他认为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相互斗争,上帝之城最终取得胜利的历史,因此是一部圣史,世俗历史毫无意义可言;西汉的董仲舒刻意解决的是如何继续有效地巩固统一的帝国,所以,他表面叙述的是人间历史由天意而展开,实际上则是偏向于世俗历史的拯救。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对"历史"这个概念有必要再作新的阐释。"历史"是什么?语言中的"历史"有多重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历史"作了如下的解释:(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个人经历。(2)过去的事实。(3)过去事实的记载。(4)指历史学科。广义的历史,是指一切事物已往的运动发展过程,其中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史。马克思就十分清楚地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  相似文献   

6.
最近,广东历史学会部分会员,围绕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同志们认为,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此,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对于什么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志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首先,社会形态的更替,不  相似文献   

7.
1859年4月和5月,马克思和思格斯分别给拉萨尔写信,批评了他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恩格斯在信中写道:“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恩格斯所说的“历史观点”指的究竟是什么呢?有些评论家认为,“历史观点”也就是历史真实。我以为,这种解释颇值得商榷。评论家们都娴熟地运用着历史真实这个概念,然而究竟什么是历史真实,也就是说,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则迄今没有弄清楚。一般说来,所谓历史真实经常是在两种意义上使用着。一种是指对历史运动本质规律的揭示。这种揭示必然是扬弃了历史进程中的个别的、偶然的、表面的现象,必然是理论的概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中,论者对于历史功绩的评价往往与历史的价值判断混为一谈,似乎凡是历史上作肯定评价的文化遗产,也就是我们要吸收的精华,而今天应予摒弃的糟粕,则须作历史的否定。这种意见实际上把辨别精华与糟粕等同于对历史功绩的评价,用历史的科学评价代替历史的价值判断。这是一种误解。一历史的价值判断与历史评价所观察的对象虽然都是同一客体,即已经过去的人类历史,但两者的视角是不同的,因而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历史评价是以历史学的观点去审视以往人类活动在历史上的客观作用和科学地位,即就是把历史上不同阶级不同时代人们的实践活动、思想、观点、学说和主张,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及  相似文献   

9.
一何谓历史的尺度?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人们还把自己的活动当作对象来进行评价: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后退,是历史的发展还是历史的停滞。而这种评价的标准,就是我们所说的历史的尺度。在以什么作为评价历史的尺度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类历史观的对立。神学家把上帝的意志看作历史的尺度。法国唯物主义者则认为人的欲念、动机是历史的动力。因而人的某种思想原则便成为历史的尺度。黑格尔把历史看作是不自觉地,但必然是为了实现绝对观念这一预定的理想目的而努力,这同一绝对观念便是他最高的历史尺度。费尔巴哈抛弃思辩的绝对观念,立足于人本主义,所以他主张以人为“一切事物、一切现实性之尺度”。他所说的“人”,是指作为族类的人,所以他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社会发展形态理论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长期以来在苏联和我国学术界有一种占统治地位的理论,这就是社会发展五形态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都遵循着一条普遍规律,就是依次递进地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进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历史演进的理论被写进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认同的真理.如果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都不超出这个理论所描述的道路,当然也就不存在什么问题.然而,恰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出现,使人们对这个理论产生了疑虑.因为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没有经过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阶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是一个多因素构成的庞大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纵复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风的矛盾运动。这些矛盾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在这些规律中.必定有一个是基本规律,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规律的存在和发展。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一系列社会发展规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构成一个社会发展规律体系。其中,基本社会规律决定着社会发展的一切主要方面、主要过程和根本方向,体现着人类社会活动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而其它社会规律则表现人类社会发展的个别方面和个别过程.它们发生作用的过程,要…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与规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为所制”——立法活动受规律的制约  规律是事物之间的内在和必然的联系,它具有客观性、重复性、可预测性。对于自然规律,基本上不存在争议;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是否同样也存在着规律,人们意见不一,但大多数人认为是存在社会历史规律的,而且它也具有上述的三个属性。(1)客观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人们预期的目的往往是彼此冲突、互相矛盾的,而无数个别愿望和个别行动发生冲突的结果,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完全相似的状况。(2)重复性。社会历史规律有别于社会历史事件,社会历史规律是社会历史的深层结构,它隐…  相似文献   

13.
一 反思,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旧哲学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通常是指精神的自我活动和内省的方法,是从唯心主义角度来说明人的认识活动的。如洛克把对意识的内在活动的观察称为内省经验即反思。黑格尔所说的反思则是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的思考,即指思想的自我运动。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反思,认为反思就是对过去的实践活动包括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更开阔的视野范围内,从新的角度进行再思索、再认识。反思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科学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更深刻地认识现实,更好地进行现实斗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反思,就没有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历史存在两次根本性变革的历史过渡,一次是由原始社会过渡到阶级社会,一次是由阶级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第一次历史过渡历时万载,孕育了整个人类的原始文明,我们认为有必要把这一历史发展阶段认识为社会发展史上的第二种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5.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青海大开发的重头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但青海对这一资源的开发一直没有东部甚至中西部某些省区“走”得那样快 ,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对旅游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 ,我们要利用西部大开发提供的良好历史机遇 ,把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作为青海大开发的重头戏 ,让这一资源面向全国 ,走向世界。  一、历史文化是一种资源历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 ,它包括有多方面的内容 ,如考古学文化、人类在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实践活动和成果、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人们对自然…  相似文献   

16.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这在唯物史观中是一个带全局性的关键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主张,以至近年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热点,现就目前提出的若干见解作一简介,供研究者们参考.需要说 持此观点的论者认为,理论界通行的人类社会是在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看法固然不错,但由于社会基本矛盾不过是人的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人进行任何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为.因而,人的需要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这可以从它对于认识和实践,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上加以说明.人们认识世界是由于客观的实践需要,从而决定了他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主动性、选择性、计划性和创造性;人们改造世界则是出于求生存,求享受,求发展的需要.人的需要的发展和提高,则促进了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由此也就使得人类社会逐渐进步.在社会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7.
矛盾是统一物的对立和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都是矛盾的统一。就是说,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他们既相对立和斗争着,又互相依附而统一着,并从而构成这一事物。矛盾是一切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和斗争,就没有事物的发展,也没有社会的前进。这是事物本身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样存在着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无冲突论”(无矛盾论)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概念中“历史”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具体历史学科中的“历史”的含义区别何在?以笔者所见在于如下几点.一、“历史”就是社会.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和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关系看,辩证唯物主义概括了整个宇宙的最一般规律,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揭示的是其中人类社会最一般的规律.由此看来,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唯物主义”之所以表现出有别于辩证唯物主义的特点,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二字包含的具体内容,即人类社会生活本身.这一点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诸多历史学科研究对象的根本区别上,也特别明确地表现出来.历史学科,其范围、内容和种类非常广泛、庞杂,不仅有人类社会的多种多样的历史,而且还有多种多样的自然现象的历史,也就是说,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产生、存在、发展和灭亡的历史;相应地也都有关于这个全过程描述状态、揭示规律的历史.如动物史、植物史、  相似文献   

19.
论清末统治集团内部的立宪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常称清末预备立宪为"假立宪",此种称法是否正确,有待商榷.(一)在清末预备立宪活动中是否存在着一个统治集团内部立宪派?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整个统治集团都是"假立宪"的策划者和导演者,内部没有任何政治派别的分野;有,也只有个别主张立宪的官僚,但他们不能成为一个派别.上述观点有违史实.在清朝存在的最后几年,的确有一些亲贵大臣主张顺应中国近代化运动演化的方向,在中国建立起日本式的二元君主立宪制政体,结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影响和推动着清末  相似文献   

20.
怎样研究历史?尽管人们已经探讨过无数次,我们还须作出自己的努力。 一、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起步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纵观数百万年来的人类历史,各种问题浩如烟海。并不是所有问题都值得历史工作者研究。历史工作者应有选择地研究重大问题,不能试图解决所有问题。 什么问题是重大的?有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人类前途的问题是重大的。重大的问题时刻存在,只是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每个世纪、每个时代都有其重大问题。每个国家、每种社会、每个民族都有其重大问题。这需要经验、需要探讨。为了发现问题,我们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