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三姐从壮族口头流传的故事,到文学文本的《刘三姐》,再到彩调剧、电影《刘三姐》,壮族原生态的文化元素得到充分展现。张艺谋的《印象·刘三姐》则凸显了时尚元素。从彩调《刘三姐》到《印象·刘三姐》,是壮族原生态的文化元素在减少,时尚的文化元素在增加;刘三姐的形象被弱化,具有时代感的时尚元素则不断地增强。这种改变折射出民族文化在传承发展和开发利用中面临的瓶颈问题,只有建立民族文化开发利用的评价体系和评估机制,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2.
壮族及其先民历来以好歌善唱而著称,群体性的歌圩活动就是集中的表现,歌谣文化尤其丰富多彩。歌仙刘三姐是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生活环境和好歌善唱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尊祟人的聪明才智及满足自身的精神生活需求为主体的形象表现,亦就是歌圩文化的形象化的产物,遂而将刘三姐作为歌唱生活的精神偶像,为求得或激发创作灵感而“奉之为式”。而所传的刘三姐其人、其事、其歌,全然就是歌化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歌唱神圣化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举了六十年代版《刘三姐》魅力历久不衰的事实。认为《刘三姐》得到受众广泛欢迎的原因有,颂扬人们追求、捍卫自由权利的倾向,故事与社会环境的高度真实性,创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尊重民间创作的态度,较深的喜剧造诣等。认为研究《刘三姐》,在文艺作品的创作、展示等不断市场化,许多人梦寐以求自己的工作能象《刘三姐》一样,做到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商业性高度统一的今天,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壮族民间文学中,许多代表性的作品其主人公多为女性,如上古神话《姆六甲》,传说《刘三姐》、《莲花公主的传说》,师公唱本《唱秀英》、《八姑》,叙事长歌《达稳歌》、《达备歌》,故事《虾耶》、《班氏女的故事》、《逃军粮》、《洪宣娇》……可以说,女性形象如天河里闪烁的繁星,照射出壮族女性生存文化历史的折光。这是壮族民间文学一个突出的现象。 许多研究者单视角、单个体对壮族民间文学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他们大都停留在文学形象的审美意义层面上。在此,我们试图把女性形象置于文化人类  相似文献   

5.
众多女歌手从刘三姐传说和歌谣中获取艺术养料。壮乡歌海造就了刘三姐 ,刘三姐是广西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的代表 ;刘三姐汉语山歌将各族女性引上社会 ;刘三姐精神鼓舞后世各族女性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高天 《今日南国》2009,(20):57-59
刘三姐作为广西传奇人物,具有国内国际家喻户晓的知晓性,特别是《刘三姐》电影更加受到世人推崇。刘三姐这个品牌应该得到广西人的充分挖掘。作为刘三姐故乡的宜州市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典型形象塑造二题马会超,吴云"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创造伟大的典型。"①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所以惹人喜爱,流传不朽,其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崭新的典型形象;曹雪芹在典型形象塑造上有着划时代的新贡献.多角度地塑造复杂的人物性格从描写单...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文学中都有女妖形象的原型,其共同点是既充满诱惑又让人恐惧。《聊斋志异》的女妖形象与《三言》故事中的女妖形象都被称为“中国妖姬”。这些形象形态各异,暗示了一种有别于以被动和服从为特征的新儒学典型的反抗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主义的特点。对这些女妖形象进行英译时。也自然带有女性主义翻译的特点。具体体现于三个方面:场景解读、心理细节和诗性描述。  相似文献   

9.
叶文福先生对刘三姐形象的漫骂否定,应予以辩驳:为虎作伥的坏秀才该骂;受民间广泛喜爱又岂能是劳动人民的败类;不是“刘三姐们”,而恰是另有其人把老舍赶进湖里,把艾青赶进大沙漠里。  相似文献   

10.
说刘三姐乃巫神,闻者会大吃一惊。这也难怪,解放后,我们重塑刘三姐形象时,均把她当成是劳动人民的希望和化身。把刘三姐搬上舞台,就是要突出传说中富有民主性、革命性的精华,将戏的主题确定为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团结群众、教育群众,跟以莫海仁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作斗争,力求全剧的战斗性,革命性鲜明。在某些同志看来,歌仙刘三姐分明有两个水火不相容的形象,关于她在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里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  相似文献   

11.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生活的方方面面。《氓》中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一个"弃妇"形象,深刻揭露了古代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和受损害的现象。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对弃妇这一形象有深远影响的《氓》这一篇诗歌,来看弃妇形象的发展和文人的弃妇意识。同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氓》对弃妇形象的经典描绘是否蕴涵了中国文人最早的潜在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2.
广西民间文艺,面对新世纪的思考与实践农冠品广西的民族民间文艺,是广西一切文学艺术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创造.U构酸的广西民族文艺的亭台楼阁,是多彩的,令人注目的。《一幅壮锦》、《红铜鼓》、《刘三姐》、《金花银花》、《蛇郎》;《百鸟衣》、《寻找太阳的母亲...  相似文献   

13.
电影与意境     
本文细腻、生动地分析了《刘三姐》、《林则徐》、《乡情》和《城南旧事》诸片的成功经验。论述了借鉴古典艺术创造诗境、画境的丰富经验,并根据电影特性锐意创新,创造更为具体、生动、开阔和引人入胜的电影意境,是展示中国电影民族特色和增强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今日南国》2010,(5):14-15
2004年3月20日。由张艺谋总导演的《印象·刘三姐》在桂林阳朔正式对外演出,反响很大,颇受青睐。  相似文献   

15.
长篇章回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罗贯中竭尽心血和才华描写的中心人物。这一形象后来不仅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光彩照人的艺术典型,而且还由此形成一种丰富复杂的文化现象,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这一形象,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价值。20世纪80年代以来(1980~1999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研究十分活跃,成绩斐然。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大陆主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约有九十多篇(本数字主要是根据上海图书馆所编的《全国报刊索引》统计),不仅数量较此前3…  相似文献   

16.
以改革开放以来四个阶段的划分为依据,着重从青年的生理、知识、行业、职业及事迹形象等五个维度分析《中国青年》杂志中所报道的人物,从而反映改革开放到入世初期这一"无互联网时代"~((1))中国青年典型形象的变迁过程和特点。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无互联网时代",中国青年的典型形象转变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契合;其职业形象由工农等单一形象向多元形象转变;其事迹形象以"工作成就型"为主体,"个性自我型"逐渐突出。  相似文献   

17.
典型,在西方早期基本上是类型说。尔后,逐步形成了个性典型观。在我国,曾先后出现过“阶级典型”说,“共性与个性统一”说、“共名”说、“必然与偶然联系”说、“个性出典型”说、“中介一特殊”说等。这些观点从不同侧面,逐步揭示了典型的特征和本质。《文学理论简明辞典》(李衍柱、朱恩彬主编)对典型的界定是“典型就是典型的艺术形象。当艺术形象能够把社会生活中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概括进来,因而能够通过鲜明的个别形象的描绘反映出事物的一般规律时,就成了富有典型性的形象,即典型形象,简称典型。”恩格斯在《致敏·考茨…  相似文献   

18.
试论传统哲学观在《三国演义》中的艺术体现王新勇《三国演义》作为特定时代文化的产物.正是在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三国演义》展示的是军事斗争的方方面面,而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斗争,因此它是最集中最典型的政治社会的形象写照.那么在展示这一特...  相似文献   

19.
《阿Q正傳》是世界上一部不朽的文学名著,它具有多方面的、深刻的意义。对魯迅来說,《阿Q正傳》是他前期思想观点和艺朮观点的艺朮結晶,正确地研究这部作品,就能幫助我們了解魯迅前期的思想特点和創作特点。对文学史来說《阿Q正傳》立下了中国文学里程上的新碑,是現代文学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且,它还蘊含着丰富的文艺理論問題,需要我們长期的研究。在当前,如何从典型理論上来研究阿Q典型和阿Q主义,却有重大的和迫切的意义。在文学理論中,“典型形象”一般就是指典型人物形象。文学史上的典型形象是丰富多采、各不相同的。但是,任何典型形象都是在生动的、具体的和直接感知的生活图画中对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侠客的抒写由来已久,侠客形象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虚构的小说化过程。《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常被认为是半历史半虚构的英雄传奇,但其实也是一部武侠小说。《水浒传》里面的人物,多具有侠客形象的特点,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以武侠小说为研究视角,从侠客武艺、行侠武器、侠客情怀诸方面,结合《水浒传》小说文本进行分析,解读武侠小说视域下的武松侠客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