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生活方式的构建理论基础有“生产/生活互构论”、“物质/精神互作论”和“农村/村社本位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在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社会生活方式构建理论指导下,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自觉过程。  相似文献   

2.
明媚 《社区》2010,(9):6-7
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社会生活领域中出现的问题也越发引人关注.一些新词,比如“问题住房”、“问题食品”等屡见报端,这表明了人们对商品质量的某种担忧:另一方面.人们对社会生存的“软环境”也有了更多期许.这说明社区良好的人际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也非常重要,因而社区里的“问题家庭”格外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3.
农村社区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已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文化设施,还影响和包容着人们的行为规范、信仰观念、人际关系等。基于一项全国性调查数据(CGSS2005)的分析显示,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从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上看都非常的匮乏。相关分析显示,农村社区社会资本与社区文化的发展状况之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加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增进农村社区社会资本、强化社区认同感、增进地缘关系和人际关系,而且对于使村民超越个体私利形成具有集体责任感和归属感的农村社区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帮助农民打造积极、文明、和谐、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离不开合理的教育引领。农村社区教育具备知识传播、文化娱乐、健康服务、道德教育、人际关系弥补等有助于提升农民生活方式的功能。因经济发展水平及城市化程度不同,农村社区教育的类型和层次应因地制宜。办好农村社区教育,需要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及资金保障,加强管理及配套体制建设,还应强调农村社区教育的公益性质,注意规避商业化的不良倾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交往方式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人们交往方式的研究可以从侧面了解人们的生活形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的研究,来探析蕴藏在其背后深刻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巴东县Y村的调查,对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进行了一个分层研究。对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的现状以及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在老中青三个不同群体中的不同表现进行分析;由此农村熟人社会交往方式的变迁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从而得出相关的启示,为处于农村这个“熟人社会”中的人们,如何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交往关系,从而紧跟时代潮流,顺应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福建省农村老年人抽样调查的数据分析,发现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到了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新农保的养老金金额以及来自家庭、社区、国家层面的生病照顾、经济支持、生活支持和情感支持的影响。其中,包含新农保在内的经济支持是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最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7.
将农村社区建设成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是新时期乡村治理的历史必然要求,对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农村社区建设在实践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城乡融合、组织体制创新、公共服务机制探索、资源渠道扩展、社区和谐民主文化建设是解决农村社区建设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和促进社会有机整合与融合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已有研究虽然较多,但尚未有从社区传播角度对服务体系创新进行整体性思考的探索。本文研究分析了社区传播视角对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创新的必要性。研究认为,农村社区既是生活的对象,也是一种影响其成员生活方式的力量;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是政府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期解决农村问题的重要平台。只有以社区传播为媒介,将农村社区及其参与者作为一个整体,透视渗透在社区中的微观权力和日常生活旨趣,才能真正找到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社区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的衰落——五种观察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会的衰落已成为世界难题,学术界主要从农村社区变迁的角度对农村衰落进行了研究.总体来说,农村社会的衰落可以从农村频繁发生的单向人口流动、生活方式的转变、资源获取的不易、社会关系网络复杂化和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集体行为等方面进行阐释.对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学科,需要借助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知识来综合分析农村社会衰落的表现、原因进而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审视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到21世纪初(2000~2030年),中国农村社会将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人的现代化、家族结构及功能合理化、农民精神生活日益多彩化和社区文明法制法。  相似文献   

11.
晚清民国时期新疆的社会生活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至民国,新疆社会中的衣、食、住、行等物资消费生活出现了明显的近代化趋势,婚姻制度和婚姻习俗逐渐走向文明,新式文化教育开始出现,传统娱乐活动也发生了变化,话剧、电影等随之出现,一些西式娱乐活动和西方近代体育运动成为人们新的娱乐方式。外来因素和社会内部变革力量是造成近代新疆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原因。从时间上看,战时变迁是近代新疆社会生活变迁非常重要的时期。从空间上看,新疆城市的社会生活变迁水平要高于农村和牧区。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社会生活转型之际,农村老人作为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出现了社会生活隔离化、社会身份边缘化、经济能力弱势化等"去价值化"和"去道德化"趋势。作为微观个体的他们采取了较为积极理性的实践方式,在日常实践中建构了生活理性原则,但日常生活的二元性张力和农村社会的脱域性,使他们的实践呈现出困顿与悲壮的意义。深度剖析农村社会现实与农村老人日常实践生活理性建构的关联性,是当前我们应给予农村老人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生产、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认同的基础发生了较大改变。村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导致农村社区共同性降低,村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农村社区异质性增强,"合村并居"带来农村社区融合困难。农村社区认同及其边界逐渐模糊甚至瓦解,降低了农村社区的凝聚力,不利于农民之间的合作,也给农村社区带来治理上的困难,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正朝着"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标迈进,培育社区组织、完善社区服务、重构社区文化成为农村社区认同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养老的社会支持系统可分为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与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农村地区养老主要由老年配偶、子女、亲戚、邻居和朋友组成,它能够提供一定的养老支持,但也存在请多不足之处,不能化解农村养老危机。只有在此基础上,通过正式社会支持系统的介入,大力发展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大力提倡并推广家庭赡养协议制度,方能给与困难老年人以充分的养老支持和照顾。今后农村养老的发展趋势是在农村社区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的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养老、安残、救济特殊困难户是政府职责,也是农村集体和村民的共同责任,现阶段我国农村五保供养的形式有利有弊,集体供养需要社会互助,建立用社会自助互助补偿社会救助,帮助五保老人回归社会、联谊社区,是民政部门政策配套要做的工作,开展我国农村社会互助需要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6.
革命根据地农村社区的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在农村建立了根据地和政权,它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社区的社会面貌。本文从农村社区的社会区划和社区内部结构的变动两个方面考察了革命对农村社区变革的影响,归纳了革命根据地农村社区社会变革的特点,认为革命对农村的自然社区分布并无多大触动,但法定社区的变革较大。革命根本改变了根据地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区权力结构和社区民众组织结构,深刻地促进了农村社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根据地农村社区变革的突变特征十分明显,这表现在根据地农村社区变革的速度快、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程度深、影响远等方面。革命根据地农村社区变革是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与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缓慢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社区急剧转型,农村社会依然弱势并不断衍生新的问题和矛盾的情况下,社会工作在农村社区的实务经验表明,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加强和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有效服务农村社区及其居民、保持农村社会有序稳定、推进农村社会发展进步,对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农村地区,女性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她们的社会融合情况将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存和发展。目前我国对于农村女性残疾人的研究为空白。基于对北京市延庆县的实地调研,从六个方面对农村女性残疾人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从个人、社区及社会三个层面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目前农村女性残疾人社会融合状况较差,生活质量较低。基于此,建议建立以社区为基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支持体系,扩大农村女性残疾人的社会保障领域,加强农村女性残疾人自我能力建设,以及加大对农村女性残疾人社会融合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为农村女性残疾人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9.
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居住方式、子女是否孝顺、受教育程度、职业、是否定期检查身体及身体状况等变量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显著。据此,分别从家庭、个人、政府等方面对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农村的社会变革发生在较短的时域之内,却带来了影响深远、作用深刻的社会效应。如果说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经历了变革的话,那么最重要的一点是——农村生活方式和农民的精神风貌有了异常丰富的形态。这种新形态的文化观念又对农村社会的发展施以复杂多变的影响。这些富于新形态的文化观念的变革反过来又作用于农村社会,对农村的政治秩序和道德秩序产生作用。以农村社会变迁中的道德背反为研究对象,结合对南京浦口区侯冲社区"支部+协会"制治理模式的实地调研,指出超越道德背反的关键在于构建法治秩序、培育政治文化和重建新乡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