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自然灾害是灾害中最常见并且对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极大破坏的灾害形式,中国四川汶川恃大地震的发生反映了灾害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发展中国家,加强灾害危机管理应当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灾害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特质,有助于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能够在预防灾害、处置危机与灾后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在灾害危机管理中的重要角色。文章立足灾害危机管理预防——救援——重建的工作机制,结合社会工作介入四川地震灾后重建的经验,探析灾害社会工作的研究视阈以及介入灾害危机管理的作用、基本路径和方法,赋予灾害社会工作以学科意义,努力推进灾害社会工作研究,提高灾害危机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朱静君 《社会工作》2008,(19):19-20
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巨大,在灾难来临之际会造成人类个体或者家庭成员的生命受到威胁、财产遭受损失、组织破碎、社区关系解体、生态环境被破坏、心理创伤等等,灾害救助也为社会工作提供了契机。笔者在四川灾区汶川县城和映秀镇参与“广州模式”社会工作服务,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3.
气象灾害的人类学研究途径是灾害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气象灾害的“组织一制度”研究途径和“政治一社会”研究途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文化回应为主线的新型气象灾害研究途径。结合我国气象灾害的实际,可以将气象灾害的人类学研究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气象灾害类型学的文化诠释,气象灾害应急、救灾中的文化应对和适应,气象灾害恢复、重建过程中的文化恢复、变迁和构建。气象灾害的人类学研究应综合运用追踪调查、田野调查和灾害民族志等方法。在应对气候变化视角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审视生态文明,在解决气候危机的基础上引入生态文明,在人类文化回应的主线上建设生态文明,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发展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一门关于灾害共生实践的学问——日本灾害社会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去的60余年里,日本关于灾害问题的社会学研究逐渐成长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灾害社会学。在基本理念方面,它以集合行动论、社会信息论、组织论和地域社会论为基本视角,通过"脆弱性"和"复元·恢复力"的发现,实现了由"天灾论"到"人祸论",再到"灾害共生论"的飞跃;在研究实践方面,它在灾时的生命和心理、灾后的生活重建和地域复兴等领域蓄积了丰硕成果,近年又把研究范围推进到防灾福利社区和公民社会建设、灾害应对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男女共同参与问题、受灾地调查研究方法等领域;在研究取向方面,它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在人类遭遇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渐成常态的今天,日本灾害社会学的启示意义自不待言。  相似文献   

5.
对灾害的反应--社会学的考察(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强 《社会》2001,(11):24-27
灾害发生时 ,面对巨大的危险 ,个体将会作出怎样的反应?他们会采取什么行动?这是需要社会学考察的。灾中个人行为反应的一般特性个人灾时行为反应既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又有一定的规律性。灾害的种类多种多样 ,各类灾害对人类造成危胁的方式、强度和后果各不相同 ,加之危机发生的时间、空间的特殊性 ,由不同类型灾害诱发的行为反应差异性很大 ,例如 ,地震时人们可在室内避难 ,洪水袭来时人们必须转移 ,室内发生火灾时人们必须逃出房子 ,而在火山喷发或龙卷风来临时 ,则必须躲在屋内等。即使在同类灾害中 ,个体行为反应也因个体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6.
给灾害定位     
人类是否有天敌,天敌是什么呢?动物界中是找不出人类的天敌来,但是有一种东西,它的降临可以使人类恐惧万分;它贪婪吞噬人类的生命;它残酷毁坏人类的财物;它肆意践踏人类的文明——它无疑是人类的天敌!这种东西名叫灾害。既然人类存在天敌,人类就要战胜或规避这个天敌,这是人类的本能,也是一般生物的本能。显然,战胜或规  相似文献   

7.
弹性社区是人类适应风险社会的基本单元,体现的是与风险共处理念,是对自下而上式灾害管理的强调。本文试图对国外弹性社区研究工作进行梳理,着重析述弹性社区的概念与特征、弹性社区的价值与功能、弹性社区的建构与评估等,以期抛砖引玉。目前,国内对于灾害管理中的社区建设研究尚显薄弱,国外弹性社区的研究可以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晖 《社会工作》2010,(15):38-38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灾害种类最多且灾害破坏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07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经济损失两千三百多亿元,2008年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752亿元。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不久,面对灾害社会工作者有着广阔的实践空间。从灾害理论的角度看,灾害管理分为四个环节,即救灾、恢复重建、备灾、减灾。面对洪水灾害,社会工作在这四个环节可以做不同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肖锋 《东西南北》2010,(2):10-10
无论这个世界的利益如何分化,总有几个宏大命题是人类共同关心的。环保就是其中之一。 电影《2012》继《后天》之后再度热映,正是这种焦虑心态的集体体现。一千多年前玛雅人的末世预言,不幸言中当下,人类受到海啸、雪灾、洪水的等灾害的全面围剿,正是因为臭氧层遭到破坏、全球变暖、森林土壤腐蚀、生物多样性受损——大自然开始警告,继而发怒。玛雅预言流传着一句话:“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人类对大自然的行为失策、失控、失敬,最终将招致大自然的报复。  相似文献   

10.
对气象灾害事件信息的研究是解构气象灾害事件的重要路径。依据信息传播的渠道和主体,可以将气象灾害事件信息划分为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气象灾害事件正式信息的扩散路径相对固定,发布具有可控性,但是正式传播渠道不能保证其真实性。气象灾害正式信息在扩散过程中具有非线性、稀释性和支离性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气象灾害事件正式信息扩散模型表明,对气象灾害信息持开放态度,注重信息扩散方式的创新,加强对专业性信息的通俗化处理,重视对公众的培训和教育以及选择合适的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策略,将有助于引导信息扩散,优化气象灾害事件的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11.
社会学与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以来,社会学家在灾害研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研究发生灾害之前、之中和之后个人、组织、社区和社会的行为以及灾害如何影响人的心理、行为、社会组织和文化生活。当前灾害研究日益显示出多学科和跨文化研究的特征,并将重点逐渐从分析灾害的社会方面转向研究如何预防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2.
重大灾害给受灾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层面带来深重的影响,以助人为天职的社会工作者如何发挥专业作用以帮助受灾案主走出灾害困境?本文以此为构思的出发点,通过对灾害救助特点以及社会工作在其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引发出从系统视角开展灾害社会工作的设想,尝试建构系统视角下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3.
内地灾害救助的发展及与港、澳的比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地的灾害救助从灾害管理到灾害的统计、核定、评估,应急预案和响应,从生活救助到恢复重建,从资金物资储备到捐赠,已经形成了较具规模的主体框架,并在救灾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香港、澳门的灾害救助有着各自的特色,香港基金式管理方式和澳门部门联动与灾民中心,为内地灾害救助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14.
郭强 《社会》2002,(7):46-47
影响灾害冲击家庭的因素很多 ,但总结起来 ,这些因素不外乎有两种 :一是家庭外的因素比如灾害本身的因素、社会救助与恢复方面的因素 ;二是家庭内的因素比如家庭结构、家庭关系、家庭不同生命周期等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影响灾害冲击家庭的社会因素。在灾级一定的条件下 ,社会因素也是影响灾害冲击家庭的重要因素。但社会因素只是在灾害直接对家庭冲击情况下影响最终冲击程度的一个因素(CausesPredisposantes),而灾害本身是始因(Casuseinitial)。社会学家认为 ,导致灾害的原因和造成灾害后果的原因有所…  相似文献   

15.
在“天—地—生—人”的大系统中,现实及未来灾害越来越暴露出人为化趋向。为此,作者较系统地分析了人为灾害的科学、社会、自然属性;并用发展中的人的可靠性工程、灾害社会学、失误分析方法学等大系统故障事理学理论,提出了有普适性的人为灾害评价模型及控制方略;作为一种探索,作者还研究了人为灾害管理哲学等交叉学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灾害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灾害应急机制为主体,社会动员机制相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和地方政府救灾应急预案,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建立完善以灾情预警监测评估、灾害紧急救助、灾区恢复重建、灾民生活救助和应付对灾害社会动员等为主的灾害救助制度,开展城市灾害紧急救助试点。进一步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和装备建设,建立  相似文献   

17.
徐雯 《社会工作》2010,(23):52-54
一、美国的灾害救助体系 历经多次自然灾害以及"9·11"恐怖袭击等后,美国的灾害救助体系日趋完善,且有较为明确的法律基础。在联邦的立法层面,美国最早的相关法律是在1950年制定的《灾害救援法案》,  相似文献   

18.
郝柱  万江红 《社会工作》2008,(20):19-21
重大灾害给受灾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各层面带来深重的影响,以助人为天职的社会工作者如何发挥专业作用以帮助受灾案主走出灾害困境?本文以此为构思的出发点,通过对灾害救助特点以及社会工作在其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引发出从系统视角开展灾害社会工作的设想,尝试建构系统视角下灾害社会工作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9.
内地的灾害救助从灾害管理到灾害的统计、核定、评估,应急预案和响应,从生活救助到恢复重建,从资金物资储备到捐赠,已经形成了较具规模的主体框架,并在救灾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当然也存在着一些局限。香港、澳门的灾害救助有着各自的特色,香港基金式管理方式和澳门部门联动与灾民中心,为内地灾害救助体系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思考。  相似文献   

20.
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历来与海洋灾害的频繁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对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研究也日显必要。本文以管理学中的权变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中的各种要素,构建了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权变模型,进而辩晰了权变理论视角下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