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近几十年以来,韩国清代诗学研究比其他诗学,如唐宋诗或魏晋诗,有相当大的差距。进入1990年代以后,有关清诗与清代诗论研究的成果时有呈现。在清诗思潮研究方面,清代诗学研究的水平并不高,研究范围也只限于所谓四大诗论而已,但近来开始重视诗歌理论的研究和对中国传统诗论的理解,研究热度愈来愈高,这是相当鼓舞人心的;在作家论部分,清代重要作家如钱谦益、王士祯、袁枚、沈德潜等十多人大约都涉及到了,其中偏重于王士祯、袁枚等诗论,但其研究水平尚不高;在中国诗论部分,最重要的资料以清诗话为中心,国内清诗话研究者不过二十余人,其中本人近十年问集中研究清诗话,把其诗论内容开始应用于唐诗等中国诗学,关于清诗话研究方面的专著仅有本人所撰《清诗话研究》、《中国诗话的诗论》和《中国诗话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朝鲜诗话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诗话是在中国诗话的直接影响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在长期的流变过程中,它又结合朝鲜诗歌体裁的创作实际,推陈出新,点石成金,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朝鲜式诗学体系,因此就具有其独立的历史地位和研究价值。朝鲜诗话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一,朝鲜诗话反映了强烈的民族主体意识;强调写诗必须有自我发现;诗话诗论的对象主要放在本国、本民族的诗人诗作上面;诗话论诗的内容充满着民族自豪感。第二,朝鲜诗话深深打上儒家文化的印迹。第三,朝鲜诗话具有欧派气质,善于论事而采用语录体、随笔体、史论体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道出了精辟的诗识。  相似文献   

3.
《雪桥诗话》是杨钟羲与其表兄宗室盛昱合辑的《八旗文经》的姊妹篇,是研究清史、北京史尤其是研究八旗人物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另外,《雪桥诗话》选录诗人的标准,是“略于名大家,详于山林隐选,尤详于满洲……”,一些不为人所习知而又有一定成就的诗人的吉光片羽,往往在《诗话》中能窥见点滴,这在其它书籍中是颇难找到的,对研究清诗来说是不可多得的稀缺文献。《雪桥诗话》中,保存了大量明、清两代文人的诗作和史料,特别是对研究清诗意义重大。另外,诗话是有清一代的掌故书,有很多文化史故实都能详见于此,有补文化史乘。诗话“因人及诗”,“因诗及事”,欲“为本朝一代诗史”的录诗宗旨,也揭示其诗史观的传统。诗话以人存诗,以诗纪人,以诗纪事,以诗存史,而且尤详于山林隐选,尤详于满洲,是研究清诗、清史极其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4.
明代诗话是在前代诗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对明诗的发展及清代诗话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作用.明代诗话是中国诗话的发展期,在中国诗话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诗话的发展可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初期诗话以讲诗法为主;中期诗话主要是宣扬复古主义;后期诗话已成为专门之学,其中心议题是彻底批判复古思潮,宣扬个性解放.明人在宋、元诗话的基础上,把宋诗话的综合之学发展成为专门之学;他们还发扬元诗话偏重诗法的优点,把它充实提高,使之成为系统的诗学理论,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明诗话.明代诗话的时代特色主要表现在时代性、针对性、理论化、系统化及专门化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禅学大行于世的宋代,宋人论诗每好以禅为喻,以禅喻诗、以禅说诗,甚至比学诗为参禅,此在宋人诗话或笔记中往往在所多见.其中最受人瞩目者,又当首推标榜以禅喻诗的严羽《沧浪诗话》.正因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禅理说诗,于通论诗禅之际,其说能深契禅学旨趣,是以后世追溯以禅喻诗之说源起时,甚至有人会以为应当始自严羽.虽然在严羽之前,其实以禅说诗已在所多有,论诗时以禅为喻,甚至标榜以禅法、禅悟说诗,在唐宋人诗论中往往习见,然而严羽于《沧浪诗话》内所提出的诗禅学说,事实上自有其在诗学上的重大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刘讽都官致仕》诗作者考前人所著诗话甚多,内有不少名诗佳句,历代广为传诵,至今流传不息.但若论起诗作者来,却时有歧误,不可尽信,用时更需细加辨析。《刘讽都官致仕》诗即为一例。《刘讽都官致仕》诗已佚。宋无名氏《古今诗话》中有其诗句,并说作者是谢景山(名伯初),其文曰:(宋仁宗)嘉中,刘讽和官致仕,夫妇徙居赖山。谢景山有诗送云:“移家尚恐青山浅,隐几唯知白日长。”朱公绰诗云:“谏草焚来应见史,橐金散尽只留书”[1]宋阮阅《诗话总龟》中也有此则诗话:嘉林中,刘江都官,冈州人,方年六十三致仕,夫妇徙居…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诗文双璧,其“文”包括抒情、记游诸种散文和文学评论。其文学评论文集已出版者有《分水岭上》、《从徐霞客到梵谷》等五书,其中有很多诗论诗评的专篇。诗为余家事,余光中在其抒情、叙事、记游、说艺的散文中,其谈诗艺、谈诗人、谈诗事的零散片段,或一笔带过,或三言两语,或字数上千,则大可摘录编辑成册,名为《余光中诗话》。本文以2005年出版的余氏散文集《青铜一梦》为对象,抽取其谈诗的话语,加以分析论述,是为《余光中诗话初》。这些诗话——如谓徐志摩读错济慈的诗,如自言喜爱披头四、不亲现代诗,又说易安是藕神、痖弦似火山,又认为苏格兰五镑钞票上诗人彭斯的半身像及其诗句是他“英诗班上最美丽的教材”——是他论诗评诗专篇的延伸、补充和变奏,和他的诗论诗评专篇一样辞理俱胜,且比其专篇更有个性、更有趣味、更与诗歌之外的其它文艺相涉。这些诗话,是他生活中“游于艺”时所观所赏所联想的纪录,笔下常有感性知性兼具的烘托点染,其一则则书写无异于一篇篇诗学小品,本身即具有修辞谋篇的观赏价值。中国自宋代以来有大量的诗话,《余光中诗话》延续了中国诗话的传统;他更以其广阔的视野、以其写景抒情叙事说理兼擅的彩笔,为这个传统加添了内容和姿色。由于他的诗话兼及中诗西诗,以后研究与他相类的中国现代诗话的学者,就也得兼顾中诗西诗了。  相似文献   

8.
诗话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古代文论著作。其体制为分条排列,每条或载一评,或采一诗(或数诗),或记一事,大多随意而话,属于“以资闲谈”的随笔性质。袁枚以《随园诗话》(下简称《诗话》,引文只注卷目)闻名于世。《诗话》内容以论诗与采诗为主,但亦有属于“记盛德,录异事”(许(岂页)《彦周诗话》)的记事内容。本文就尚无人论及的《诗话》记事内容作粗浅探讨,以引起人们的重视。《诗话》所记事多数诗坛创作活动或某首具体  相似文献   

9.
南宋小品文为我国小品文发展的成熟阶段。它摆脱了被忽视的附庸地位,以著作的形式独立登上文坛;各体兼备,以日记体游记、系统性的诗话词话为盛;题材广泛,与南宋的政治、经济、哲学、宗教、文艺都有密切关系;在艺术上;具有真切自然、寓意深远、幽默谐趣等特色。  相似文献   

10.
日本诗论家芥川丹丘以汉文写成的《丹丘诗话》,杂糅中国诗家众说,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日本诗坛的发展所需赋之以己见,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诗学体系。从中我们既可以窥见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巨大影响力,也可以了解到日本诗话在切合本土汉诗创作之后的变容。  相似文献   

11.
《珊瑚钩诗话》是宋代文人张表臣的代表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曾经对其诗话做过较为中肯的评述,且所论多为合 理,指出了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评述之时也有所忽略,导致该评述在阐释《珊瑚钩诗话》 之时,存在些许遗漏之处,具体表现在所论诗话的卷次,作者姓名,所论杜甫诗、杜牧诗,以及与张表臣交游等方面,现将其一一 进行辨析,并加以补充和说明,以求能够提供些许张表臣个人生平及交游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严羽的《沧浪诗话》在我国诗话一类作品中可以说是流行极广,影响极大而引起争论也极多的一部作品。此书之所以影响大,是因为他的诗论确实揭示了中国诗歌中一种特殊的“妙处”,讲究艺术作品的审美风貌和意境,使其显示出较为完整的理论形态。在古代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有独特的价值。首先,严羽讲究以禅喻诗。宋代禅学极盛,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以悟论诗  相似文献   

13.
严羽的《沧浪诗话》,从论著的规模,到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较之《文心雕龙》等著作,虽稍逊一筹,但它着重谈诗的艺术性,又以禅喻诗,自出机杼,自成一家,以其特色影响着后世的文学理论。然而,历来对它评价不一。这就需要我们考察诗论的历史源流,并从总体上来把握《沧浪诗话》的宗旨,以掌握它的美学思想特征。 1 中国古代诗论有两大渊源,一是萌生于《诗经》的“诗言志”说,《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它是先秦、两汉时代评诗、论诗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14.
《杼情集》应是晚唐时人卢瓌所编纂的一部"唐人诗话"。此书在宋末元初已亡佚,今由《太平广记》、《诗话总龟》前集、《诗人玉屑》、《能改斋漫录》辑得材料35条。分析这些材料可知:《杼情集》既有对诗作的辑录与评论,亦有对诗事的记载;其体例目前已无法探寻,只知其由几十条并无联系的短小文字连缀而成。较之《本事诗》,《杼情集》更接近《六一诗话》,是晚唐时期的一部"类诗话"作品。它不仅记录了诗歌、诗事,为后世提供了研究"诗话"渊源不可或缺的材料,还代表了先宋诗话发展的高峰,成为链接先宋诗话与宋代诗话的纽带。  相似文献   

15.
宋人陈师道《后山诗话》有言:“望夫石在处有之。古今诗人,共用一律。推刘梦得云:‘望来已是几千岁,只似当年初望时。’语虽拙而意工。黄叔达,鲁直之弟也,以顾况为第一云:‘山头日日风和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语意皆工。江南有望夫石,每过其下,不风即雨,疑况得句处也。”这段话,曾为《诗林广记入《代古堂诗话》等引用,可见望夫石的意象传说早已引起古人注意。而《代古堂诗话》还指出这里所说的顾况诗,实为唐人王建的《望夫石》,其前二句为“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刘禹锡也有《望夫山》诗,前二句是“终目望夫夫…  相似文献   

16.
朝鲜诗话研究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朝鲜古典诗话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朝鲜诗话研究的历史文化背景与《朝鲜古典诗话研究》吴绍一、朝鲜诗话研究的历史文化背景朝鲜古典诗话是朝鲜乃至整个东方一宗非常丰富的文学遗产。它的发生、发展与中国诗话的影响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众所周知,诗话是一种以简便灵活的形式、随笔漫谈的批评方法,论述诗...  相似文献   

17.
王安石《离州作》诗在诗话中有多个称名,如:"百家夜休"、"百家夜诗"、"百家衣体",分别见于惠洪《冷斋夜话》的各种版本及引述本,今人各种诗话选编本及吴文治主编的《宋诗话全编》仍各袭用,造成该诗称名混乱。该诗正确称名应为"百家衣体",这是"集句诗"的通俗称名。究其混乱的原因,一是形体讹误,二是人们对杂体诗"集句体"的认识不足,以致连误至今。开始产生这一错误的时间可由清代上溯至明代。  相似文献   

18.
刘然辑《国朝诗乘》附载《诗乘发凡》打破了选本凡例的常规,以65款的较大篇幅论及诸多诗学论题,具备了诗话之实。同时,它还拥有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不多见的系统框架,加之内容、观点大抵言之有物,颇多真知灼见,且不乏创见,因而是一篇有特色、有价值的诗学著作。  相似文献   

19.
以宋代诗话为代表的历代诗话,记录了不少梦中作诗、得诗的故事和轶闻,而且记述甚详.这类不同于"诗中言梦"的"梦中作诗"现象,由于常常被蒙上扑朔迷离的色彩,述者、闻者都颇感兴趣,所以成为古代诗歌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也引起个别诗话家的关注.像宋人阮阅《诗话总龟》就以卷三五、卷三六专列"纪梦门",辑录了46则此类诗话.梳理历代的"梦中作"一类诗话,可以将之分为六种基本形式,即:论诗出于梦,论梦中诗谶,以梦渲染诗作、诗人的"超凡性","梦"与"事"相契,记梦、忆梦之诗,借梦事正误、翻案.考察其作用,可以归结为克服"自卑情结"、引起受众注意、制造审美距离、有利广泛传播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处常子《续本事诗》是五代时期吴国出现的一部诗话体小说,为续补唐代孟启的《本事诗》而作。《续本事诗》全书已亡,但通过辑出的17条佚文,可以一窥该书的面貌。相对《本事诗》来说,《续本事诗》更加依赖于从较早书籍选取诗话材料。从《本事诗》到《续本事诗》,再到《续广本事诗》和《唐宋分门名贤诗话》、《诗话总龟》,唐五代的诗话体小说完成了向宋代诗话丛编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