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约翰·克利斯朵夫》最突出的艺术特点:不是通过具体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而是通过具体的感受发掘人物的心灵。巴尔扎克小说中,典型的主要使命是说话和行动;罗曼·罗兰小说中,典型的主要使命是思考和感受。典型的感受既不完全是作家的感受,因为典型人物并不一定就是作家自己;又不完全不是作家的感受,因为典型不是凭空虚构,而是具有感受能力的作家塑造出来的。假如说作家塑  相似文献   

2.
党劲 《南方论刊》2011,(4):105-106
说话发声是歌唱发声的声音基础。说话发声和歌唱发声的机理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完全可以用说话的发声方法进行歌唱的发声训练。由于说话和唱歌是同一发声原理,我们运用朗诵法和唱诵法来发展歌唱,借助于说话发声的生理功能,无论是从生理学还是从音响学角度来看,都是一种简单、直接有效的声乐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女人是一团谜,女人的精神世界与她的外表恰好相反;女人的外表靓丽醒目,她们的内心却是那么的朴朔迷离。对于女人的心灵世界的揭示,外国文学的笔触已经十分深入细腻,而中国文学却常常浅尝辄止,望梅止渴。如今,摆在我案头的女作家宏明道的长篇小说心动灵的天堂》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她洞开了女主人公思齐的心灵的天堂,任你倘佯,任人评说,成为近年来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一部颇具独待风格的不可多得的佳作。一、自由的精神追逐这里探讨着一个关于女人的社会问题,即女人是否能成为精神自由入,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精神恋者”。这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女人如玉     
人们对于女人多习惯于用如花似水来形容,女人如花,可花易凋落、枯萎,经不起岁月琢磨;女人似水,但水易污浊、干涸,耐不住炎日焦灼;于是,女人更如玉,玉的温婉细腻有如女人的天性,玉的晶莹剔透有如女人的心灵,玉的淡泊优雅有如女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瑞伯格博士在《新男性观》一书中指出:男人并不是拙于经营亲密关系,而是通过做爱、养家、充当护花使者来表达他们的爱意及感受亲密关系,所以用女人的标准来衡量爱情时,男人的表现根本不及格。可是有时候用男人的方式处理感情,倒是  相似文献   

6.
论幸福     
只要我们能把幸福的定义与幸福的具体形态区分开来,把幸福与需要的关系搞清楚,按照系统方法找到区别合理需要和非合理需要的判据,我们就会发现,幸福并不完全是纯粹主观的精神感受,幸福具有质的规定性,幸福是以体内平衡、心灵安逸和价值实现的最大化为目的的合理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7.
论李贺诗歌“师心”的创作倾向李军作为人学的文学,是人们内在情感的表现形式,是作家心灵的外界投影。作家创作就是抒发其心灵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特殊感受和独特体验。李贺诗歌的主要特征就是写心态,可以说是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再现,带有鲜明的“师心”创作倾向。王世贞...  相似文献   

8.
曾艳 《家庭科技》2006,(8):39-39
女人喜欢用身体的接触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亲密,男人则很少用动作来表示亲近感。小孩子都喜欢依偎在大人身边撒娇,这是动物属性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在理性上逐渐成熟,动物的原始习性就逐渐退化,隐蔽到理性后面。当女人羞于或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她就习惯用身体接触这种最原始,也是最直截了当的方法作为传达自己感情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和小孩子比男人更具动物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女人较重感情,思考问题也多是凭感觉的,而且她们的感官比男性更敏锐,尤其是触  相似文献   

9.
意义的黄昏     
在20世纪的末尾,我曾经想总结一下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时尚的历史。我这样写到:“如果说90年代大陆文化时尚的高歌猛进就要终结于两个上海女人为其在时尚大众面前争宠卖俏而引发的歇斯底里的叫骂声中,那么,这一终结不仅颇具戏剧性,而且颇具代表性。这一事件完全具备构成时尚文化的一切要素。当‘上海宝贝’叫嚷着‘我只用皮肤来思考’时,大概已经没有人会表示过分惊奇,但却不能不使我回想起90年代初王朔那句著名的呐喊:我是流氓我怕谁!而如果说90年代初王朔是在故意用他的浅薄和无聊来消解金庸想象的崇高和余秋雨故做的深沉,因…  相似文献   

10.
中线旅游     
《中文信息》2007,(1):88-103
说到海南,很多的旅游爱好者都会被这里美丽的海岛风光所吸引,美丽的海滩,温和的阳光,徐徐的海风,还有令人开胃的水果美食,看着沙滩上穿着比基尼的美女撩人的风姿,这一切的一切仿佛只有天堂才会有的胜景,在这个亚热带的天堂里,她的美丽是如此地激情四射令人盛情难却,但不要因为这种外在的激情而武断地认断能够完全地了解她,只有继续迈着行进的步伐,用眼观、用耳听、用心灵去感受着她那份不显外露的含蓄之美,也许只有这样才真正得到美丽的诠释,而这片令人向往的境地便是——海南的中部风景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诗,无论是“言志”、“缘情”还是“体物”,都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用现代术语说,即要用诗的语言来表达心灵的感受。诗人不只生活在一定社会经济环境中,还生活在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中。这种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审美理想的内容,也决定着这内容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2.
沃尔夫意识流小说的特点是用智慧的眼睛去捕捉心灵所接纳的万千印象,再用诗的语言,画的技巧,最大限度地表现生命中一个个美丽的瞬间。本文通过《到灯塔去》分析了沃尔夫对瞬间感受非比寻常的体验和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3.
正男人喜欢饶舌的不多,女人不喜欢唠叨的不多。男人说话也许只是一种交流,女人说话却有宣泄情感的作用。男人有事喜欢闷在心里,女人一有心事就想找人说出来,所谓不吐不快,否则闷在心里会出问题。大多数女人喜欢唠叨,这是不争的事实。对女人来说,唠叨是一种心理需求,正如吃饭是一种生理需求一样,一餐不吃饿得  相似文献   

14.
感受性质是新二元论者在心理世界中发现的"新大陆",是当代心灵哲学中唯物主义最难以同化的困难问题.通过概念辨析理清了感受性质的理论所指,并详尽考察了心灵哲学中支持感受性质的主要的五种论证形式及其二元论的结论,最后指出对新二元论的研究是我们推进唯物主义发展的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正通常,我们说一个人不爱说话,常与性格内向有关,又或者更严重的说,这个人可能有自闭症。可再想一想,又不尽然,特别是网络流行的今天,"不爱说话"现象更为普遍。那么,说话是干什么的呢?它是表达内心的想法、感受和情感的,是完成内心思维意识化的一个工具,也是完成人际交流和沟通的手段。而不爱说话的人,难道就是不需要表达?没有内心想法、感受和情感的吗?当然不是,说话作为一种社会交往手段,有时候"不说"也是一种交往方式。那么,从心理的角度来说,"不爱说话"都有哪些心理机制呢?心理专家许浩  相似文献   

16.
李贺诗以"心性"为创作之源,重在表现主体心灵的独特感受并凸现主体精神。是文学创作领域的一次大胆实践。是主体心灵在苦闷压抑中寻求超越的结果。在捕捉意象、驾驭和组合意象及炼词方面均体现其重心性之特色,为唐诗艺术开辟新径提供了一种范本。  相似文献   

17.
许丙泉 《天府新论》2012,(1):157-160
意境是中国传统文论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古代各种艺术创造的最高追求.意境的创造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种植庄稼、呵护禾苗的农业活动决定了中国古人的生存方式,也决定了他们建构精神世界的方式.他们的思想情感中饱含着生命的意识,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草木鸟兽、日月山川、雨雪风霜,感受富有生命意味的宇宙自然,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意味深远的精神世界——意境.  相似文献   

18.
“徽州女人”,广义地说来是指居住生活在徽州这片土地上的女人。作如此解.不能说错。但这又几近乎是一句废话。因为这样的话实在没有什么质量!历史上的徽州,在明清几个世纪的岁月里,徽州的女人们用自己的生命筑就了一种罕见的生命现象,这种现象是叹为观止的。  相似文献   

19.
妻子爱吃醋     
天底下的男人都希望拥有一个不吃醋的妻子,这几乎成为一种梦想,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镜中花水中月。其实,男人并不完全了解女人,女人的生活是靠一种不平衡来维系的,这种不平衡足以使女人精神抖擞,青春焕发。我不知道,如果缺少了这种足以激发女人生命活力的原动力,我们这个世界是不是还会多姿多彩,风情万种。所以,对于女人吃醋,男人大可不必太在意。吃醋的女人,大多是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的女人。如果你认清这一点,你就会发现,原来喜欢吃醋的女人是多么漂亮妩媚,光彩照人。  相似文献   

20.
意义的黄昏     
在20世纪的末尾,我曾经想总结一下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时尚的历史.我这样写到:"如果说90年代大陆文化时尚的高歌猛进就要终结于两个上海女人为其在时尚大众面前争宠卖俏而引发的歇斯底里的叫骂声中,那么,这一终结不仅颇具戏剧性,而且颇具代表性.这一事件完全具备构成时尚文化的一切要素.当‘上海宝贝'叫嚷着‘我只用皮肤来思考'时,大概已经没有人会表示过分惊奇,但却不能不使我回想起90年代初王朔那句著名的呐喊:我是流氓我怕谁!而如果说90年代初王朔是在故意用他的浅薄和无聊来消解金庸想象的崇高和余秋雨故做的深沉,因而还不无意义的话,那么,只会用皮肤思考的‘上海宝贝'则代表了意义的黄昏和黄昏的偶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