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人"假设是个历史概念。通过对斯密的"经济人"、古典的"完全理性经济人"、"有限理性经济人"、"交易经济人"、"契约人"等的历史梳理发现,在自愿交易和强制交易之间有着很多可能交易的情况,这种自愿和强制之间交易意愿的多种可能可以用"交易意愿度"来界定。经济主体交易意愿度的大小取决于他对交易对象的影响力即经济权力。为此,提出了"权力经济人"假设,"权力经济人"就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凭借自己的经济权力,在追求交易费用最小化的同时最大化地分配自己的利益,同时保障契约执行的行为人。  相似文献   

2.
解读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布坎南、塔洛克等人为代表的公共选择理论是新政治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而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范式是公共选择理论各派普遍接受的一个范式.通过对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的概念简析,以<同意的计算>为文本加以延伸和拓展,并阐明"政府失灵论"是"经济人"范式演绎推导的必然结果.然后,对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作出一种评价,对这种范式的贡献和缺陷两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借以更好地说明和解释市场经济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政治与经济、国家与市场、社会与个人的矛盾,从而最终揭示正确评析这种"经济人"范式对中国公共选择问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济人、理性人假设的辨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旭昆 《浙江学刊》2001,1(2):67-75
本文首先强调研究人的行为动机的重要性,进而区分了人的行为动机的两个层次,提出了根本动机的超制度性和具体动机的依制度性,指出了行为动机的多维性、可序性、互补性和互斥性.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进行了论证,提出了精致的有限理性的广义经济人假设,指出了它的两种表现型利己主导型和利他主导型.同时,对理性概念进行了分析,区分并定义了两种理性目标理性和手段理性,指出了手段理性的两种表现慎行和验行,还指出了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各自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对这两种行为方式的选择同样是理性的,从而为理性人假设进行了辩护.最后,文章指出了从精致的有限理性的广义经济人假设可以推出的若干命题,尤其是交易能力差异性命题和好人可能干坏事命题,指出了这些命题在解释经济和社会现象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布坎南以经济人范式为理论起点,在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批判中,用个人主义方法论深入分析西方社会的各种经济与政治事实,在经济与政治双向互动的重构中,把原来孤立的、没有在一个更大框架内探讨的经济与政治的共同问题联系起来,使二者走向融合、统一;并论证了经济与政治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揭示出政治决策过程及结果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决定性影响,使人们意识到制度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奠定了宪法经济学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施敏锋 《浙江学刊》2012,(5):146-149
当下,主体指向的缺位导致公民道德教育的实效不高。本文以湖州市德清县民间道德奖为个案,提出了用身边的教材为主体自治提供草根榜样,彰显凡人善举为主体自治建构民间舆论场,政策保障为主体自治的畅通道德服务途径,政府职能道德化为主体自治提供伦理资源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体自治路径,以促使公民道德与转型期的社会秩序要求相契合。  相似文献   

6.
人的道德主体性的生成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银红 《学术交流》2005,20(11):24-26
市场经济使人的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而倍受关注。在其中,人的道德主体性既能够使道德主体自觉进行自我约束、增强自我完善意识,同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关于在道德教育中人的道德主体性生成机制,应从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开始,激发主体自主意识,优化隐蔽性道德教育,并把强调主体能力的发掘与培养作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自亚当&#183;斯密提出“经济人”假说,至今已历时二百余年,期间“经济人”假说不断发展,逐渐由“传统经济人”演变为“新经济人”。“经济人”假说和“看不见的手”理论共同支撑着经济学大厦的发展。本文在对“经济人”假说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结合其演变,进一步阐明“经济人”假说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谐社会和良好人际关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惠 《唐都学刊》2007,23(5):27-29
制度作为人类设计的制约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是人类在共同体生活中博弈的内在规则。制度伦理从根本上说是为人的道德性存在立法。传统社会封建皇权制度下道德强调的是个人的依附性,个人权利缺位,是外在强加的形式化的道德;近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的制度伦理中个人主体性加强,但市场经济中"理性经济人"假设彰显的是"工具理性"和"个人理性",必然带来"价值理性"的退隐,引起个人与社会的冲突;当代社会公共领域扩大,在"政治国家"、"公民社会组织"、"市场"、"公民个人"四种力量博弈均衡之下的制度伦理,是个人发挥道德权利参与建构生成的,这种制度伦理作为新的道德规制范型,才是真实合理的实质化的道德。  相似文献   

9.
王翀 《唐都学刊》2007,23(5):30-32
作为公共权力的运作者和实施者,公务员应承诺包括行政道德责任在内的许多责任。现实中,行政道德责任的落实并不容易甚至出现缺失状况。为此,应该强化道德人格,坚持制度正义原则。道德人格是实现行政道德责任的依据,制度正义原则是实现行政道德责任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朱林  李华丽 《社科纵横》2012,(2):144-147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政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所面对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处于"社会政治生态"中的人,即"政治人"的价值身份。在后工业社会,生态环境的转换使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不是被置于意识形态迷雾下的"政治人",而应走向以自然、社会和个体生命的生态性及互为生态性存在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人"。"生态人"的提出与实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人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1.
李佳妮  肖六亿 《创新》2011,5(2):58-61,127
结合劳动者和劳动对象这两种生产要素开创出一种分析生产效率的崭新模式———人地结合模式,将人的组织形式与地的组织形式排列组合起来讨论,证明"人分地合"的模式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进而提出进行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土地流转以及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信仰:道德建设的本质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建东 《唐都学刊》2006,22(1):34-39
信仰是道德的基本特性。把道德提升到信仰高度来建设,使之具有相对独立的信仰价值,有利于扩大群众基础,增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利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并与社会的政治信仰形成遥相呼应的互动格局。道德信仰包含了对道德的信仰与对善的终极追求两方面内容。解决信仰什么和为什么信仰的问题,可使道德成为一种终极的价值追求。道德信仰的养成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既需要从道德体系上完善道德信仰理论,又需要政府政策性的公共引导,同时还需要创设仪式化的社会生活氛围使之加以巩固与强化。  相似文献   

13.
周中之 《唐都学刊》2013,29(3):7-11
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监督等环节分析公共政策对青少年道德成长的影响,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要确立整体性理念,使各项政策形成有利于促进青少年道德成长的合力。为了使公共政策的执行获得更好的实效性,要建立分类指导的操作方案。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加强公共政策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4.
李萍 《唐都学刊》2005,21(4):40-48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方观念对普通中国公众的影响程度,在最近进行的问卷调查中设置了相关提问。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不难发现,与行为相关的观念如提前消费观念、婚前财产公证、平等的朋友关系等易于并且已经被多数人所接受;而与价值相关的观念如个人本位意识、宽恕精神等不易被人们所认同。这表明,西方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仍停留在外在的行为方面,价值观念方面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徐辉 《创新》2008,2(5)
迄今为止,人们普遍重视企业的人本管理,而对公共组织的人本管理不够重视。公共组织应努力借鉴企业人本管理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组织和"公共人"的特点搞好人本管理。  相似文献   

16.
李勇华 《学术交流》2003,5(10):7-10
"人民"或"最广大人民"是一个政治和历史范畴,它们的外延及结构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在传统社会,"人民"就是指或主要是指传统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等我们习惯上所称的劳动大众;而在现代社会,"人民"就不仅仅是指传统的几个阶级阶层。这是由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不同的阶级阶层构成及其结构决定的。因而,切莫把"最广大人民"凝固化,即凝固在几个特定的社会阶层上。  相似文献   

17.
由于本轮经济全球化主导观念的重大偏误,导致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对立后果愈演愈烈。本轮经济全球化以“经济人”假定为逻辑起点,以发达国家的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实质是大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对利润的持续性、体制化的疯狂劫掠,巧立名目地将人类共同资源与财富转化为利润装进了资本家私人口袋的同时,却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割裂、人与人的纷争和人相对于自身的异化等诸多脱序状况丢给了普罗大众。认清本轮经济全球化主导观念的偏误,有利于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重树“道德人”的规范,积极化解这三大对立,而不是被“经济全球化”等中性概念所蒙蔽,受制于资本逻辑羁绊,苟安于日益危脆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8.
以德治国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民 《学术交流》2002,1(2):141-144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基础。“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又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公共投资、经济增长与腐败的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地  丁肇勇 《求是学刊》2003,30(1):61-66
投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但腐败的存在 ,极大地影响了投资的绩效和经济发展的质量 ,在公共投资领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提高公共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绩效 ,必须剔除或弱化腐败对公共投资的消极影响 ,要求在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与实施过程中 ,设置有效的腐败预防制度  相似文献   

20.
薛绍斌 《学术交流》2003,1(1):52-55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其主要表现是生产活动全球化、国际贸易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世界金融市场急剧膨胀等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双重作用 ,利弊同在。世界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