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8年我去当兵,在部队服役25年,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军中,从一名普通农家子弟兵战士,升职到团职军官。这实现了我当兵的梦想,我有着一定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2.
再回故里     
经年面对楼房的禁锢,时常激起我对乡里乡亲的渴望。我怀念那些欢乐在街坊邻居的日子。退休后,我直扑思念多年的故乡,在那里寻找到了自己独立的空间——处农家小院和房前屋后的几块菜地。  相似文献   

3.
一张发票     
万经伟 《老年人》2008,(11):33-33
在我的一本集邮册里.珍藏着一张发票。每当我翻看它.在心中就会荡起一阵感激的涟漪…… 8年前的春天,我通过竞争走上了某监狱办公室主任的岗位。当时父母亲正好从老家来我这里小住,在父亲70岁生日那天.我在一家小饭店订了一个包间,准备一家人聚在一起为父亲做寿。一向节俭惯了的父亲起初坚决不肯,说:“在家里做几个菜就行了.不必到外面去花钱。”我说:“您儿子提拔了,又是您老的生日,双喜临门,应该庆贺一下。”见家人都赞同,父亲也就不再说什么,但提出要自带酒水去.说饭店里的太责。  相似文献   

4.
王景龙 《老年世界》2013,(10):28-29
门缝上又夹了一份送餐广告,住了几天院,收到了送餐广告一沓子。现在很多中、小饭店开展送餐业务。居民区、厂矿、学校、医院附近设了许多专门送餐的家庭作坊。送餐到住户、送餐到病房、送餐到车间、送餐到学堂。送餐便宜、便捷,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童年,农家的院子里,家家户户都有柴火垛,成为庭院的风景。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农家院子里柴火垛不存在了,柴火不再是农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了。  相似文献   

6.
胡小卫 《老年人》2009,(1):30-30
下岗后.为了养家糊口,我与妻子开了一冢小饭店一小店初创,人手不够,乡下的母亲就来给我们打下手,当起了洗莱洗碗工。时值寒冬,水冷得刺骨,而饭店需要洗的东西又很多,母亲的手就成天泡在水里,加上洗涤剂的侵蚀,没过几天.母亲的手就浮肿起来,惨白惨白的,没有一丝血色.  相似文献   

7.
弹指一挥间,我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70多年了。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我的人生有了精彩的篇章,从一个农家穷苦孩子成长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经历了冀南暴动、延安生活和太行整风,后又到湖湘胜地学习、工作。其中的风雨坎坷不少,但回想起来无怨无悔。因为这一切都是出于我的自觉自愿,我永远忘不了入党那天在党旗下宣读的誓言。  我是河北人,1925年秋高小毕业,由于找不到生活出路,只好回家帮助父兄做些农活,思想上十分苦闷。第二年,我的同学潘玉琳从大名七师辍学回家,他找到我提出要和几位同学创办“读书会”,这正符合我们的意…  相似文献   

8.
张临军 《职业》2014,(4):49-51
在农家小院意外发现商机 十多年前,张雅青从北京一家百货商场下岗后,向婆婆借了5000元开了一家杂货铺,没想到凭着她的聪明才干,两年就攒下几十万,这让身边人不由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9.
张字 《现代交际》2009,(4):44-45
我跟陶小桃从来没有做过爱,至少到目前为止。 几年前,陶小桃在我上大学附近的餐厅打工,我喜欢她穿着V字领的白衬衫俯下身问我喝什么,很多次我怀疑她是故意在我面前洒下春光,深陷的乳沟定然衬托一双完美无瑕的乳房,这让我兴奋了一晚上。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追求     
我有一位朋友,10年前辞职下海。在决定辞职的前夜,他约我到马路边的那个小酒馆。我们常常到这儿来,几杯啤酒,几个小菜,几十元钱,酒足饭饱目也别有情趣。可是这一次没有了往日的轻松,他一脸凝重地告诉我他的决定。从他的表情我判断得出,今天他不是来同我商量事情的;作为知己好友;他让我当一个忠实的听众,认真听听他的倾诉。确切地说,我听一次漂亮的演说。因而我明白这个决定不是心血来潮,他早已深思熟虑了。他去诉我,他再出空税不了机关干部的平淡和昆寒,激须改变目到的生活方式,他要到火热的生活中实现自我价值。他说,一天…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农民来说,无论何时、何种社会结构、社会运作,以及怎样的自然环境,都比中国其他社会成员更能自立,更要依凭自己。──这种特定的人与环境的关系铸就了中国农民的独立性,这种特质以人与环境关系维度的相对单纯强烈地突显出来,延续了几千年!其演绎到今天一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的严峻时代,又为农村家族中新生的优秀一支──知识型的农家子女所高度继承发扬。在当代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中有40%-60%来自农村,这个比串远远超出历朝历代农家学子的先驱。而且在若干重点院校里,那些凭真本事拼上来的农家子女,借都市文明之精华.苦学猛…  相似文献   

12.
刘卫 《当代老年》2006,(7):12-12
“五一”回老家,母亲似有隐情,几次欲言又止。直到我回城的前晚,她将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端到房间后,在我一再追问下,母亲这才道出了她满腹的心事。  相似文献   

13.
夜访刘春樵     
夜访刘春樵刘忠祥黄孝桂初春的一个傍晚,我们来到离常德市区二十几公里的蔡家岗,寻访一位当年名传三湘的人物。走进3间平房的农家小院,只见一位老农腰系围布,边吃晚饭,边在看电视。他就是我们要寻访的刘春樵,75岁了,在这座小院已平静地生活了14个春秋。刘春樵...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我通过村官考试后,被组织选派到重庆市彭水县善感乡担任大学生村官。7月,当我到乡镇报到时,发现善感乡基础设施条件陈旧落后,只有几栋楼房,跟村庄没什么区别,这让我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可是随着与村民们接触,我渐渐被他们的质朴所打动。直到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触动了我,让我决定待在这里,做出些成绩来。  相似文献   

15.
我出身农家,自小在农村长大。上世纪60年代初从湖南农学院毕业后,回到老家桃江县工作,在农业部门一干就是40年。  相似文献   

16.
王志宁 《公共关系》2001,(12):67-67
当我身患重病,老老实实地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时候,我这才猛醒;应该找个医生做朋友了!其实我在两年前就认识了一位医生,她在西安铁路中心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但我和她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她乘火车出差,送她的人正好是我的一位朋友。这以后,我打过几次电话向她问医问药,她曾不止一次地建议我到医院来全面检查身体。她说,人到中年正是疾病高发阶段,应该经常查体以便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可我总是借口工作忙,走不开,到底也没有去医院。一个月前,我带侄子到医院请她帮忙找专家看病。两年前曾见过一面,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我们一家人在科德角团聚。我们到一家餐馆吃饭,吃完饭后,侍者把账单放在桌子当中,可这时,父亲并没有伸手去拿账单。 实际上,父亲对此根本无动于衷。后来,我才渐渐醒悟过来。该轮到我了!这么多年以来,我曾上百次地和父亲一起去餐馆吃饭,嵌厂直认为应当由父亲付钱,可现在这一切都变了。我伸手拿过账单,只是大笔一撩,签了名,转瞬之间,我变成了大人。  相似文献   

18.
茅于轼 《老年人》2007,(3):49-49
再过两年我就八十岁了.人生的旅途也快走到尽头了。这几年我经常在想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何在?一个人来到这世界几十年,到底是为了什么?想了几年,答案慢慢浮现.越来越清楚了。我很后悔.到老才认真地想这个问题,年轻时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如果我早几年想,早几年找答案.我的人生会少犯许多错误.自己会过得更顺利一些.  相似文献   

19.
那个冬夜,虽不见朔风大作,却也有股暗潜的冷气,紧锁着小城的每一条巷陌。出门的时候,满街已是灯火一片了,我骑了单车,准备去看女友,远远地望见,有个人影在巷口徘徊,我按了车铃,那人却转过身,怔了征,示意我停下。借着昏黄的路灯,我隐约看到是个女孩,十七八岁的样子,衣着很简朴,不难看出是位农家姑娘,她背上的画夹几乎遮住了她的半个身子,乌亮的眼里,含着几份阴郁和疑惑。我曾读过一幅中世纪的著名油画《汲水的女子》,就是那种郁郁的眼神。原来是位问路的,她要去的地方与我女友家是同一条巷子,我告诉了她大致的走法,准…  相似文献   

20.
2001年7月25日,湖北省麻城大别山深处一条曲曲折折的山路上,从市区浩浩荡荡而来的人们敲锣打鼓,将一张大红喜报送往一位17岁农家少年的家里。当这位少年看到喜报上写着“洪光明以高考705分成为湖北省理科状元”几个金黄色大字时,几乎不相信自己的双眼,然而这是真真切切的事实。他对着巍巍高山大声哭道:“我苦命的大哥啊!小弟可以上清华大学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情。一位寒门状元郎的背后,是情深义重的哥哥用汗水和青春谱写出的最为壮美的亲情之歌。遥想清华大哥为弟辍学去打工1984年2月,我出生在湖北省麻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