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功用与审美”作为一种“二律背反”,一直是研讨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研讨“文学与政治”之命题的重要方面.这里,主要以中国新诗写作为个案,通过具体探讨二者在新诗写作中的历史关联与呈现等层面,论述中国新诗与“政治”的历史关系,从而在反思历史的过程中,拓展新诗的研讨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诗学的一系列基本范畴中,"味""趣"的概念颇为虚灵,但它们更能显示中国诗学的独特精神,极难辨析与领会."味"和"趣"是主体审美理想与情趣在诗歌文本有机构成中的落实,更多地关联到人的审美需求与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本身亦属于生命活动,故而以"味""趣"为标志的审美机能,实质上便是诗性生命的审美质性.这里分析了"味"与"趣"各自内涵的特征、区别和历史演化历程,阐释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中国古典诗歌审美质性流变的关系,深刻地揭示了诗性生命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建党纲领和行动指南."三讲"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共产党人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必须做到"三讲".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外文化的具体语境分析知识分子的身份特征和文化内涵认为,中国知识分子起源于"士",主要是作为道德主体而存在.既以传承道统的"帝王师"自居,自觉肩负释道、卫道、传道和修道的历史使命,又恪守"君臣父子"的人伦之道,有着强烈的依附性.西方知识分子则来源于古希腊的"智者"和中世纪的"传教士",是个体私有制度和商品经济的产物,他们以独立身份,借助知识和精神的力量,保持独立思考的姿态和与社会不妥协的批判精神,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二者的冲突、融合铸就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独特精神气质和人格操守.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典舞表演的过程中,舞蹈动作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要"合律";舞蹈形象应表达与传递角色的情感,要"成韵";整个舞蹈氛围要具有美的意境,要"通神"。  相似文献   

6.
在贾谊哲学思想中,天地万物是道与德以数字"六"为基数衍化的结果,而且,在天地万物生成之后,"六"与道、德便内在于天地万物.因此,数字"六"不仅具有本源地位,而且具有本体地位.贾谊这种思想有其独特的思想传承.  相似文献   

7.
《全相平话五种》中有两个比较特殊的具有代词意义的词:即具有第二人称代词意义的“贤”和第一人称代词意义的“念”.揭示它们的用法和历时发展,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凉山彝族“克智”与“尔比”的混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智尔比"是经过彝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的不断锤炼和积累起来的知识与经验成果,是异常精妙绝伦的民间口头文学语。"克智"与"尔比"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凉山彝族"克智尔比"伴随着人类话语的产生而形成和发展,其思想内容包罗万象,语言艺术独具一格,在民间中有广泛传播性。"克智尔比"语料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对研究彝族历史也是十分宝贵的素材。展演"克智尔比"能够起到沟通与增进感情,教育后代,以及鼓劲和安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召开是新世纪新阶段高校"两课"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契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两课"教师要自觉贯彻十六大精神,认真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怎样更好地进"两课"教学中.  相似文献   

10.
"还原圣人本意"是思想史的永恒主题之一.故,诠释有两个基本的向度:"还原"的向度与"发展"的向度.作为道家政治哲学的一贯主题,"无为而治"在历代的解释学语境中逐步面临着一种有"见"而无"观"的根本性"还原"困境.破解这一困境的关键是转换传统解释学的诠释向度,以作为本体诠释学和本体认识论的"观"为基本通道进入具有深刻根源性意义的老子道论之原初视域,并在本体价值论、本体伦理学和本体方法论的视角"理解"道家无为治国论的内在逻辑与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悲剧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生存的悲剧意识则是贯穿文学的一个经典主题.余华是一位充满悲剧精神的作家,而对作品的荒诞和非理性化处理是他表现生存悲剧意识的有力手法.余华的代表作《活着》,传达出强烈的人类生存悲剧意识与荒诞境遇,并且试图以道家式的"忘"来消解人类的生存悲剧.  相似文献   

12.
“颠扑不破”的评论手法是喜剧美学的“归谬法”、美术上的速写漫画手法在新闻评论中的运用。此类新闻评论的美学特色在于:(1)常常使用第一人称现身说法,属于“画眼睛”式的“灵魂白描”。(2)主人公谬论的表现形式多为口语化的自我辩解,而每每“立于不败之地”。(3)评论往往带有相当鲜明的夸张色彩,制造出强烈的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楚字与小篆(秦字规范体)都是由商周古字发展来的古汉字地域变体,其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深入研究二间的关系不仅有益于深刻了解楚、秦字的特点,而且对以《说》体例编古字形体类工具书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提要性地例举了楚字与秦字的九种关系,指出以《说》体例编古字编的矛盾症结,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北魏孝文帝君臣用人路线问题的研究,史学界多争议。笔者认为孝文帝此时期的用人,是既重门第,亦重才能。而汉士族韩显宗、李冲等人则主张用人在注重才能的同时,也不排斥门第。北魏君臣的言论看似不同,但就对汉士族的实际选拔来说,并无实质性差异,即既注重门第,又注重才能,而似乎后者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论“授人以渔”和促进学习者自主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作者常常引用"授人以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身得鱼"这一谚语来说明外语教学中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自主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讨论时如果简单地以"授人以渔"指代"促进学习者自主",就容易使读者对自主学习的知识观和学习观、策略培训、学习者角色、教师角色和培训效果等方面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6.
在学界有关研究基础之上,通过考察各个时期语料,运用生成语法的X-阶标理论和管辖理论对"不免""难免"的内在化短语结构生成模式进行了推演、分析并发现:动词短语"不免"蕴含表示"一定会发生"和"发生概率很大"两种情况;动词短语"难免"突出困难性;以及"免不""免难"附加短语的产生.最后得出两者本无混淆之嫌,鉴于语用中位置不同,会饰演不同角色,进而由实变虚.  相似文献   

17.
论《西游记》鲁本和周本信息的异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游记》鲁本和周本信息异同性的分析,指出周本确是小说;鲁本是否指小说却无据,很可能是指《长春真人西游记》。此题关联《西游记》早期版本一系列重要问题的探讨,故庄从根本上辨别其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8.
从现象学还原的层面比较了王阳明心学与萨特存在主义现象学,分析了阳明“真己”与萨特“自为”的相似点,阳明“人心遮蔽”与萨特“意识物化”的相似点,以及阳明“致良知”与萨特“现象学还原”的相似点,认为阳明心学与现代西方存在主义现象学之间可以相互诠释,从而使王阳明心学与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在精神上找到对话之点。  相似文献   

19.
“就是说”作为话语单位之间的连接成分,它所标示的前行句A和后续句B之间具有解释与被解释、抽象与具体、深奥与浅显、补充与被补充、强调与被强调、限制与被限制、概括与被概括、前提与结论等关系。通过对“就是说”与其相关的“影也就是说”之间的语用特点进行比较后,发现“就是说”主要起表程序性的语法作用,具有强烈的肯定意味。  相似文献   

20.
"村改居"过程涉及社区、居民的多层面转变。"村改居"社区和谐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区建设、提高居民素质等方面存在一致性,主要表现在目标一致、内容协同、载体互补等方面。在"村改居"社区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谐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