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带宽不断增加,校园网大都采用百兆甚至千兆的带宽。网络和流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在校园网上传送视频数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学校教育方式已经从原来面对面的传统教育方式逐渐向信息化教育方式转变,因此,为校园网用户提供视频服务已经成为教育网络的一项基本应用。本文将重点介绍如何在校园网上架设视频直播系统。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的发展,IPv4网络和应用已经广泛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IPv6是即将普及的下一代互联网协议,其协议的标准已经成型,以IPv6技术为代表的下一代高校校园网对网络的安全、质量和移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根据目前高校校园网的实际,重点讨论几种高校校园网的过渡技术及方案.  相似文献   

3.
建设丰富的校园网教学资源,对于教师可以扩展知识结构,拓宽学术视野,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对于学生则有利于提高单科学习效果,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信息素养,培养自学和主动思维的能力,是高校教师和学生增加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但是,高校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情况很难让师生满意。本文对17所高校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师生问卷评价,客观地显示了校园网教学资源建设的状况,以期能引起政府教育部门和高校对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各个高校随着逐年扩招,教师相对短缺,有些热门课程和公共课程只能上大课,但是教室大小容量有限,很多想要听课的学生无法去听课。在网络流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可以提供安装有网络直播系统的网络直播教室进行授课,使学生通过网络能够异地同步听课,还能随时随地地通过网络点播教师讲课。点播的内容包括教师的声音、影像,也包含教师讲课时的电子讲义。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计划,通过校园网享受高质量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校园网络系统。校园网络增强了学校从外部获得信息的能力,也使得校园网的管理要面临由Internet的开放性所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6.
高校信息化建设以“九五”期间的“211工程”校园网建设为先导,到目前为止,高校的校园网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十一”期间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实现全面、科学、规范的管理,将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对于网络陛能和网络管理安全的高要求已成为国内高校校园网建设的两大重点。在这个问题上,神州数码网络对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园网的成功构建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学校对校园网平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高校经过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校园网基础架构和校园网应用平台。在讲究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的今天,有一块区域的优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校园网出口区域。作为校园网络平台的“门户”——出口区域,承担着高校之间相互交流的窗口作用,网络出口的脆弱性将可能随时导致校园网成为信息孤岛,网络出口的效能直接影响着内外部信息交互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化要真正产生效益,必须将信息化教学普及到课堂教学中,教育资源是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关键环节,如果有组织结构良好、易于获取的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的普及才有可能成为现实。然而目前的问题是,教师在资源的海洋里却忍受着资源缺乏的饥渴,普遍反映难以找到有效的资源。 基于流媒体技术(Stream Media)的VOD(Video On Demand)视频点播系统集教学和管理于一体,能对现存的各类影视作品、多媒体课件及各门学科的精品课进行分类存放和有机整合,它摆脱了场地设备的束缚,为资源的共建、共享及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搜寻、选择、传输和利用的虚拟式信息服务平台。它在教学资源建设中良好的应用前景日益受到学校的重视,建立规模适度、经济可行、先进可靠的校园网点播系统也成为许多高校努力寻求的萄标。  相似文献   

10.
许俏文 《决策探索》2010,(23):84-85
下班了,很多人赶紧把电脑一关、东西一收拾就离开办公室,或回家或参加聚会;但有一群人却“越夜越精神”,几乎每天都留守在办公室里直到最后只剩下一两盏“孤灯”,这群明明不用加班,可是下班后还总是赖在办公室的人被称为“赖班族”,他们有的是独自在异乡工作的年轻人,有的是单身男女,有的是两地分居者,有的是家庭生活不如意者……  相似文献   

11.
有数字显示,目前在华中科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郑州大学等500多所高等院校,平均每天约有500万学生通过锐捷的SAM平台使用网络,RG-SAM系统已经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广、服务用户量最多的高校认证管理解决方案,而哈工大是东北第一家拥有该系统的用户。尽管目前校园网建设已经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全面展开,但校园全网的管理复杂度和难度均增加,庞大的校园网在运营中展露出的问题成为了校园网建设的一大难题,为此,王海洁老师在采访中向记者给出了如下的答案,使我们对在SAM管理下的哈工大研究生宿舍网的运营情况有了一个清楚、具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校办公室网络化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近年来,高等院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为适应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大部分高等学校都建立了比较先进的校园网并与中国教育科研网或因特网连接,大大加强了高等教育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广大师生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科学技术信息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和保障,促进了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网络对高校教学和科研的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月12日,北京联想传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京召开“流媒体资源管理与教学应用交流研讨会”,来自北京地区众多高校教育技术中心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进行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14.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许多高校都建成了自己的校园网,但校园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初期硬件建设完成后,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实现全面、科学的管理,是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网管中心技术人员的工作重点也逐渐从承担网络工程建设转移到了开发如人事管理、办公自动化、教务教学管理系统等Web应用程序上来。  相似文献   

15.
网络安全问题涉及很多方面,病毒、系统漏洞、远程攻击、垃圾邮件等都是威胁校园网安全的主要因素。学校的网络与Internet相连,防火墙每天拦截无数恶意的数据包,病毒、木马等程序会不断产生新品种,这些都要求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不断升级,教育用户时刻面临着确保网络安全的重大任务。 另一方面,校园网从早先教育、科研的试验网的角色已经转变成教育、科研和服务并重的带有运营性质的网络,校园网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数字化信息的最重要传输载体,如何保证校园网络正常运行不受各种网络黑客的侵害,成为各个高校不可回避的一个紧迫问题,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张志锋 《科学咨询》2010,(18):37-37
本文从校园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主要论述了校园网的建设和应用,从而总结提高校园网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校园网升级改造的必要性近2、3年来,万兆以太网技术已经慢慢渗透到高校校园网,并在一些大学的校园网的改造和扩容升级中获得成功。如:华为3 com公司的万兆以太网解决方案在上海大学、烟台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校园网的改造和扩容中均获得成功。思科的万兆以太网解决方案在清华大学、人民大学获得应用,等等。北京邮电大学第一期校园网始建于1994年,当时是百兆骨干、10M桌面;在1999年对原有网络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为第二期的千兆核心、百兆桌面;于2004年再次进行升级改造,即现在仍在不断完善的千兆/万兆核心以太网。我校校园网…  相似文献   

18.
我校是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学校领导一贯很重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管在硬件、软件、师资培训等各方面都舍得投入,并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师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等各方面。为了加快学校信息化的步伐,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发展,再加上学校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网建设标准很高,而要把校园网充分利用起来,全体教师必须都参与使用,电脑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有了电脑,校园网上的资源库,服务才能真正用起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才能实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资产总量不断扩大,其中尤以固定资产总量增长为最。我国高校虽然仍有投入不足的缺憾,但是粗放管理,使用低效的问题更日益突出,令人无法接受。当然,这种状况既非一日所成,也非一因而致,需要全方位、系统化、全过程地有效提升,才能达到期望的目的。一、高校资产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管理机构职责模糊,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1.机构名称不同,职责差异也很大。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机构名称五花八门。如有的叫国有资产管理处、有的叫资产管理处、有的叫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有的叫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有的叫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有的叫后勤与设备管理处、有的叫后勤与资产处等。而名称不同,又决定了他们的职能差异也很大。  相似文献   

20.
《决策与信息》2008,(10):74-75
在世界名校排行榜上,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有的以历史悠久著称,有的因师资雄厚闻名,还有的则因培养出众多的国家元首而令世人瞩目。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去探访这些被称为“领袖摇篮”的顶级名校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