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剩余价值在其历史发展中相继地采取了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基本剩余价值的直接表现形式。基本剩余价值是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尚未产生或产而复失的历史场合中必须生产的,也是在实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历史场合中,被它们凸现出来并使它们赖以产生的具有原先既定性,或扩张基础性和增长本体性的剩余价值形式。基本剩余价值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相始终,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基本实现。它和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在质和量及其历史形态上的差异,使剩余价值成为一个比较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2.
剩余价值在其历史发展中相继地采取了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基本剩余价值的直接表现形式。基本剩余价值是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尚未产生或产而复失的历史场合中必须生产的 ,也是在实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历史场合中 ,被它们凸现出来并使它们赖以产生的具有原先既定性 ,或扩张基础性和增生本体性的剩余价值形式。基本剩余价值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相始终 ,是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的基本实现。它和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在质和量及其历史形态上的差异 ,使剩余价值成为一个比较经济范畴  相似文献   

3.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一规律,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支配着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直至灭亡的主要过程,它是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轴心。但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由于具体历史条件的改变,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具体形式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从而赋予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以新的特点。本文的任务正是要从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新的历史条件出发,去考察剩余价值规律在当代发生作用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研究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主要方法,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他把通过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相反,他把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本文探讨的问题是: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与此相适应,剩余价值也存在着两种形式: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关于二者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往往是初学政治经济学的人不易弄清的问题。一般教科书在解说这一问题时多用以下图示: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假定原来劳动日长12小时,其中6小时为必要劳动,6小时为剩余劳动,资本家为增加剩余价值,假定把劳动日延长为14小时,在此情况下,必要劳动时间仍为6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增加为8小时,如下图:  相似文献   

6.
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的最重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导致学界许多学者误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确定社会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的有无,区别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异同,探寻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问题上,过去和现在通行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的讲法大体上是相同的,一些观点似乎已成定论。现在,我们拟对其中的几个观点做些分析,并提出我们的不同认识。一、在论述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时,假定无论工作日如何延长,必要劳动时间都固定不变,是个不合理的假定。在现行通用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例如南方本、北方本、上海本和人民大学本中,在分析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时,有一个定例,就是假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他们认为,在必要劳动时间一定的前提下,由于工作日延长,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才生产出更多的绝对剩余价值来。上海本是这样给绝对剩余价值下定义的:“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生产关系视角探讨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根源,可从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来展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掠夺剩余价值导致对自然的掠夺。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造成产品的浪费,将剩余价值用于消费为消费异化创造条件。资本主义生产要素交换和产品交换均是生态危机的重要元凶,资本主义非正常消费是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间接根源。  相似文献   

9.
读了陈谋箴同志发表在《中国经济问题》1983年第四期上的《劳动强度生产绝对剩余阶值》一文,深受启发。但对文中以马克思经济学手稿中的论述为据,认为超过国民平均水平的劳动强度,会在同一时间内增加绝对劳动量,同时增加剩余劳动,由它形成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并且认为《资本论》中《劳动的强化》一节马克思说明的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基础上的绝对剩余价值。还认为若是主张劳动强度形成相对剩余价值,则就难于解释和坚持马克思关于“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的原理,对此,我认为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相似文献   

10.
陈勇勤 《南都学坛》2008,28(1):117-124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获取利润所隐含的剥削问题,提出剩余价值说,假设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要解决"李嘉图矛盾"。马克思认为,生产价格的根在价值,价值包含剥削因素;剥削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而剩余价值在企业内部表现为资本独占式分配,在部门之间表现为利润竞争式分配。马克思要从价值和生产价格的数量关系、剩余价值和平均利润的数量关系当中,以微观上揭示价值形成,从宏观上导出生产价格取决于剩余价值总额,即隐藏在市场价格波动的背后的那个东西同剩余价值总额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价格波动的中心点的是劳动价值。用平均利润率得到的生产价格和用c/v比值得到的生产价格,能否为同一个?  相似文献   

11.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新形势、新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增强阶级基础和扩大群众基础的新课题。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求统战工作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认识新格局、明确新任务,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推动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管理中新的人才观与教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新的教育观念应以“全面素质观、创新观、实践观、个性观”为内容的新人才观为前提,树立“全面”与“多元”的质量观。文章还提出并讨论了教育的新哲学观、新功能观、新本质观、新产业观、新发展观、新改革观、新质量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培养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与迫切需要。培养当代新农民的标准与目标是,具有新观念,具备新本领,具有新素质。培养新农民重在推进农村教育,建设农村文化,发展农村经济,引进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4.
现代文学史上传播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新诗的建构乃至社团、流派的形成。各种新旧媒介带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在“五四”新文化开创的新文学传播空间中,为新诗的发生、新诗流派的聚集、新诗人的生成以及新诗的普及提供传播途径,从而对新诗的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培育新型农民。本文从新型农民和新农村的关系、新型农民的概念界定、造就培育新型农民的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转型期农业高校就业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的转型,农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文章围绕如何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转化成新机遇,促进农业高校就业工作这一主题,从高度认识农业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正视当前农业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策探讨等三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出版工作是一个充满创新热情、创新冲动、创新精神的事业.它要求对陈旧出版观念进行扬弃,营造一个新的文化氛围.出版工作的六大创新有:新探索、新思维、新拓展、新形式、新发展、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从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的内涵出发,阐述江西当前新农村建设的“六新”重点,即新农民、新产业、新村庄、新组织、新环境和新服务建设;接着从江西省情出发,分析当前江西新农村建设中所遇到的难点;最后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主要实施的政策措施,包括确立战略目标及其相配套的政策、把政策的着力点放在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经济成长和农村环境保护上等。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国际战略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国际战略理论 ,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中国的国情特点 ,对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的继承和重大发展。对世界大战作出了新论断 ,为世界和平提出了新构想 ,对国际秩序提出了新认识 ,对世界结构进行了新划分 ,为国际关系贡献了新准则 ,为新中国外交制定了新政策 ,对世界未来走向提出了新看法。实践的结果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和地位。探讨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破解城乡二元化结构的突破口,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但目前一些新型农村社区在建设过程中过分关注新型农村社区的居住使用功能,对其文化建设功能有所忽视,从而制约新型农村社区总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加强新型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新型农村社区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