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身法理论的出现解决了实质法体系下企业治理"规范限制"和"规范立法"的问题,并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规制由CSR1到CSR2的转变.在反身法路径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和"遵守或解释"规则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两大实现机制.然而,由于反身法路径未改变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自愿性、外部性责任的属性,该路径在内在制度和外在表现上均存在不足,可通过"外部责任内部化"予以补足.为寻求反身法路径的本土化适用,加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立法的体系化建设,提升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水平,本文通过梳理反身法理论的形成及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连接,论证了反身法路径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规制领域的现实需求,分析了世界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规制反身法路径所带来的企业社会责任规制范式转变及实施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立足本土剖析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规制的发展与瓶颈,重构企业社会责任的划分类型,以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以反身法规制为核心,辅以可持续公司法、强制性企业社会责任等实质性监管方式的"反身法+"企业社会责任规制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打破原有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范式,提出培育企业竞争力的新思路,从社会责任和社会资本相关性视角,运用规范分析、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企业竞争力的形成路径。研究发现:首先,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资本存在着内在关联性。企业社会责任投资能转化为社会资本,社会资本的形成能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其次,社会资本作为高级资本形态,是企业社会责任价值创造的媒介。社会资本不仅会使企业原有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发挥倍加的效力,而且还会依靠关系网络,获得别的企业无法触及的稀缺资源。最后,如果企业能与利益相关者形成良好的互动,企业可以通过社会责任活动,提升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解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着手,厘清公司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其中法律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底线,道德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想.而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规制的关键在于探寻企业社会责任由法律约束通向道德规制的径路.现阶段,可以从法律对"社会契约"的维护和法律对"公司治理"的完善两方面,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桥梁.而未来,则应构建具有光谱化特点的法律规范体系,以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规制.  相似文献   

4.
企业社会责任观经过了一个从社会义务观、社会回应观、社会绩效观、社会营销观到社会创新观的演变过程。由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的企业社会创新思想,既是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新发展,也推动着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模式从"赚钱行善"向"行善赚钱"的重要转变,也成为当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新形式。同时,德鲁克的企业社会创新思想成为当代社会创新理论的源泉。  相似文献   

5.
文章使用内容分析法研究珠江三角洲典型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社会责任偏好特征。研究发现,珠江三角洲企业利用互联网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意识不够强,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过于简略;珠江三角洲企业普遍重视"环境保护"、"雇员权益"和"社区参与"三种社会责任,尤其重视"雇员权益"责任;外部压力(公共管理部门、非政府组织以及企业员工施压等)在推动珠江三角洲典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团体责任是现代社会高度组织化的产物。团体不只是行动的发出者,同时也是责任的主体。关系契约理论证成了团体责任的道德性。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20世纪上半叶的提出,其合理性即在于企业由此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独立主体,从而成为社会的道德行为者。换句话说,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团体责任。企业社会责任首先落实在企业战略规划和日常经营活动中,即内嵌于企业结构之中,这可以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生成性,它有别于自然人个体的道德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在封闭社会,人们的责任价值是以"唯我范式"为特征的"现实性责任价值"与"理想性责任价值"范式的复合建构。在开放社会,人们的责任价值是以"唯他范式"为基本特征的"评价性责任价值"与"交换性责任价值"范式的复合建构。这两类责任价值范式的复合建构及其转向是现代社会人们履行道德义务的深层动机。  相似文献   

8.
我们的社会正在迅速的成为一个由各种组织构成的社会,企业由于其规模和实力的增强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影响我们生活质量的主导力量.作为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主体,企业的决策者在决策时,除了要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应该考虑与企业行为有密切关系的其他社会群体以及社会的利益.本文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对企业决策者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进行了分析,阐明了社会责任对决策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标准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产物。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新的"游戏规则"及其跨国公司极力推行的行为,有利于我国积极面对由此所引发的机会与挑战。尤其是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问题上,不能只是被动适应SA8000的要求,更应该主动制订并推行既符合国际惯例又切合中国实际状况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以推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情况下,从企业与社会的关系角度分析了保险企业履行保险责任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辩证关系,阐述了我国保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指出强化我国保险企业社会责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安全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安全管理和提高安全技术水平两方面阐述了保证高校网络安全的策略,从而确保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畅通。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是一次全面的经济转型,其必要性和迫切性有目共睹,而低碳经济转型势必需要政策力量的推动才可能实现,因此,研究政策对低碳发展的不同影响就成了政策制定的必经之路。对于低碳发展的研究目前有很多,文章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区域低碳发展的政策影响模型,并将模拟结果与中国历年统计年鉴数据相比对,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两种情景进行了预测,并对政策的制定、研究和分析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关于爱的理论是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的核心内容。弗洛姆认为 ,爱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 ;爱是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 ;爱的本质是“给予” ;爱包括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等形式 ,但所有爱的形式都包含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等基本要素。当代西方的社会结构和西方文化导致了西方社会爱的异化和爱情衰亡。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体现了他对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综合” ,有其合理因素和进步意义 ,但仍然是着重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化"和"变革"的概念入手,从中国企业面临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国际巨头IBM公司为例,详细阐述了文化变革下的价值观再造、战略再造以及组织流程再造。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作者阐明了业务方面选择、摆脱路径依赖、强势CEO在文化变革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奢侈品作为一种高档或顶级商品,无疑是那些富足有余的人们经常关注或消费的对象。课征奢侈品税,其实就是征富人们的税,不会因此损害中低收入的普通消费者的利益。相反,通过课征奢侈品税,然后再把这部分税款通过社会公共福利等形式提升低收入人们的生活质量,这就在社会财富的二次分配上给那些社会上的"最不利者"带来了补偿利益。如此通过税收立法的手段,一方面削减了高收入者的财富,另一方面又形成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社会财富的分配达到了相对的平衡,从而更加有利于分配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对物上请求权的种类、性质以及物上请求权是否适用消灭时效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我国物权法的制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基于FPGA的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导致嵌入式系统设计变革的原因及优势,分析了基于FPGA的可编程片上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嵌入IP核的SOPC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执政安全是关系执政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问题。从掌权安全、控权安全、用权安全等角度出发,分析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从而揭示俄国共产党在确保执政安全方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9.
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匹配,基于构式语法理论可以将there-构式分为存在性there-构式和呈现性there-构式。本文对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中关于there-构式的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检索、词条对比和数据分析后,总结出了各类there-构式的使用特征、肯定与否定的使用频率、各个时态的使用情况以及there-构式的使用规律,即there be使用最多,肯定形式和一般时使用频率更高,而部分there-构式即使符合语法结构,实际使用中却很罕见,进一步验证了构式是形式与意义的匹配,整体大于部分意义之和。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现代性的核心观念之一。辛亥革命的理论先导章太炎在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话中阐释其自由观,以"无待"来理解形上自由,在"一字千金"的《齐物论释》中,通过"我"之成立及其可破,在确立形上平等的同时也确立了形上自由;在认识论领域,通过和《荀子》、《庄子》、佛学等的对话,章太炎对认识上的自由的获得机制本身、人的认识能力、真理、科学规律等问题,都提出了独到的看法,然而其佛学的立场又有将真实的认识论问题的讨论归结为虚幻的心灵构造的嫌疑;在伦理学领域,章氏讨论了自由人格的培养问题,其核心就在于通过重新解读中国传统思想,从中挖掘出"依自不依他"的原则,并试图复活传统道德条目以应对现代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