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密切相关。基于理论分析,从法律产权、事实产权和感知产权3个层面,构建了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全国东、中、西部4个县(市、区)255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35个流转地块和10.8万亩流转土地的调研数据,对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流转土地经营权总体稳定,达到绝对稳定值的75.12%;分层面看,感知层面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程度最高,法律层面权利保障程度次之,事实产权层面控制程度相对弱,分别达到绝对稳定值的81%、74.25%和69.83%。为进一步提高流转土地经营权稳定性,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从强化法律保护、提升权利控制水平和增强权利感知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制定、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政策过程中存在过度重视工商资本农企、不重视在乡小农的新型农业职业化培育、对农民合作社扶持过度及对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定位不清等问题。学界对此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但一些研究结论有失偏颇,应予以矫正。通过调研分析认为,政府应恢复工商资本农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地位,积极培育在乡小农为新型农业职业农民,消减和调整对农民合作社的扶持,促进种养大户规模化经营和家庭农场集约化经营,以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立,充分发挥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正面带动作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关系到其可持续发展。采用农村固定观察点对我国各省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对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相比小农户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绩效相对较高,但是其平均绩效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融资难和人才缺乏的问题,且该问题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最为突出;我国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在三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是最高的,其次是农业(龙头)企业,最后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此,提出应完善土地“三权分置”机制,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生产,进一步解决其融资难和人才缺乏的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在全国各地正蓄势而起快速发展。但目前存在着登记类型众多、认定标准不一、认定程序各异、认定部门混乱等问题,各地先发展后规范的思想严重,法律主体地位处于模糊状态。家庭农场属于一种企业组织,符合商事主体特征,它既不同于自然人,也有别于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具有企业法人的属性,应将它定位为企业法人,并对经营者条件、规模条件和经营方式等主要准入标准加以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5.
家庭农场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模式。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缺点。21世纪初以来,浙江宁波、上海松江、安徽郎溪等地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在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本生产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快家庭农场的发展步伐,需要采取建立市场化的土地流转制度、培养合格的农场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党十八大提出的新任务,大力发展城镇化是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利在千秋的惠民之举。发展家庭农场,是中央加快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部署,是农村顺利走上城镇化道路的有力抓手。如何使城镇化实至名归,走出一条让农民满意、社会放心的特色道路,积极探索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可能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不仅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安徽省家庭农场的考察,发现在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中,家庭农场主能主动作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家庭农场更好地发展;但由于我国家庭农场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受到农业本身的弱质性、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家庭农场面临着农业生产风险增大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碎片化的双重困境。进而提出两大主要对策:(1)面对当前农业生产风险增大的困境,应着力从农业保险制度入手,以保险制度为保障,调整险种布局,扩大保险覆盖面;(2)对于当前社会化服务体系碎片化问题,应重点以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依托,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以哈尔滨市为例,调查研究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分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发展规模、辐射带动、盈利能力、资金来源、销售渠道、品牌建设、管理水平、产业化程度及发展预期等方面的情况,提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明确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扶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作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家庭农场立法的缺失制约了家庭农场的培育和发展。家庭农场立法首先应当明确家庭农场的民事主体地位,这是家庭农场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参与市场活动的前提条件。现有的民事主体制度不能适应家庭农场培育和发展的需求,应当明确家庭农场为新型的非法人组织。同时,界定家庭农场的民事主体地位,还应当明确以下三个问题:家庭农场与农户的关系,家庭农场成员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以及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全面推进,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类,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在成为我国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基础性力量。从家庭农场的内涵与外延出发,通过追溯国营农场到家庭农场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深入揭示了我国家庭农场产生与演变的内在逻辑,分析了家庭农场制度变迁的动因和条件,并总结了当代中国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特点与现状。  相似文献   

11.
12.
现有的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无法满足中国社会转型和农业商品化的需要,由此使得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成为必要。相比于其他经营主体,家庭农场是以家庭为农业经营的主体,其劳动和资本的合一使得家庭能够在农业种植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比和参照分析,不仅能对家庭农场本身的功能进行定位,也能获得对其他新型经营主体功能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3.
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矛盾:银行贷款小额化、短期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额化、长期化需求的矛盾;银行抵质押条件苛刻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质押物不足的矛盾;金融供给单一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多样化的矛盾;银行安全性经营原则与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规范、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缺失矛盾.针对这些矛盾,淄博市在拓展抵质押品范围、拓展融资渠道、探索风险分担机制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淄博市的实践说明,只要进一步挖掘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通过扩大抵质押品范围、建立信贷风险的补偿分担机制、依靠现代资本运作打造传统农业,金融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可以找到很好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以新疆地方和兵团240个棉花种植型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为例,运用熵值法实证测算了新疆地方和兵团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并从体制视角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兵团和地方家庭农场的经营绩效水平总体较低,地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显著高于兵团家庭农场;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产品成本收益率对地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土地生产率、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农技人员上门服务次数对兵团家庭农场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兵团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大于新疆地方。  相似文献   

15.
基于农地流转背景,利用Heckman选择模型对陕西省杨凌示范区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正规信贷约束程度以及资金缺口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经营主体由于在资源禀赋、经营能力以及社会资本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其信贷需求、受到的信贷约束以及资金缺口也都不同。大部分经营主体的信贷需求强烈,但由于农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具有更广泛的可抵质押物和社会资本,受到的正规信贷约束小于普通农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三类主体,从而形成的资金缺口也相对较小。据此,从农地流转制度改革、农业经营主体自身、农村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四个方面提出了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约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当且应当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其经济、社会、生态三大功能。其“三位一体”功能定位必然要求从内外两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一方面应创新家庭农场认定及其经营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则要围绕强化家庭农场的“三位一体”功能开展一系列公共服务制度创新,完善经济功能的支持体系,健全社会功能的服务体系,优化生态功能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家庭农场多元化经营为出发点,以2013年南京市家庭农场为样本,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分析多元化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多元化经营能够显著提升家庭农场经营绩效,而政府补贴亦对家庭农场绩效有正面提升作用。此外,土地流转面积、流转土地使用年限、农技人员数量及农业机械数量均对家庭农场绩效提升有显著影响。由此,应鼓励与引导家庭农场从事农业多元化经营,在增加财政补贴投入的同时,引导农户加快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太湖县融资状况调研发现,新型农业发展主体面临管理水平低、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应积极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部管理机制,促进金融机构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2013年8月对重庆市所辖14个区县的387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问卷调查,借以比较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探讨不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结果显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总体较优,应是培育重点。  相似文献   

20.
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村繁荣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在对四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现代农业的经营者在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中,分别承担着组织创建者、生产技术提供者、销售市场开拓者、政府沟通者和人际关系协调者等多元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组成了一个"角色集"。这个"角色集"中的角色涵盖了现代农业经营者完成现代农业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现代农业经营者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同时,也对解决由"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农村空心化"等现象所带来的相关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