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因明学是印度的古典逻辑,因明学所说的比量就是推理。不过因明学将比量分作“为自比量”和“为他比量”两类,这是传统逻辑所没有的。“为自比量”即不形之于语言文字的内心推度(即因明八法中的“比量”),用以“自悟”;“为他比量”即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的论式(即因明八法中的“能立”与“能破”),用以“悟他”。  相似文献   

2.
法称(Dharmaki-rti),音译达玛吉,约七世纪人),生于南印度睹梨摩罗耶(Trimalaya),早年受婆罗门教育,后皈依佛教,先后从世亲弟子护法习唯识学,随陈那弟子自在军习量论、因明之学,法称曾三读新因明创建人陈那(Dignaga,约五世纪)的《集量论》,一读即“见于师齐”,二读“与陈那比肩”,三读“知论(指《集量论》不足”。自在军也承认法称比自己更理解陈那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印度的陈那在三支作法之喻支中增设喻体,一改古因明只有喻依、因之外别设喻的情况,使得三支论式的可靠性程度大大提高.之所以会大大提高,其原因在于同、异喻体与因三相以及因支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对该问题的讨论开始于唐疏,之后传入日本并产生重大影响.文章拟对日本自因明产生至今的因与喻的关系问题进行梳理,阐明其从“二喻即因”到“遍充”、“随伴”的演变过程,揭示日本的印度因明研究道路上的特色及其不足.  相似文献   

4.
百年来的中国因明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中世纪以来,因明自印度传入中国汉地和西藏,又东渐朝鲜、日本、蒙古。近代以来,又弘传至欧美诸国,形成了一门国际性的学术。中国是因明的第二故乡,因明在中国分为藏汉二支。藏传因明侧重于知识论,故又称为藏传量论(“量”是指认识和知识)。汉传因明的研究则是以逻辑为中心,只是随着唐初法相宗的衰落,宋、元以后,汉传因明几成绝学,研习的重心反而东移到了日本。20世纪初,随着佛学在近代中国的复兴,汉传因明亦随之复苏,并与藏传因明交融发展,迎来了中国因明  相似文献   

5.
量论因明学作为印度大乘佛教理论发展的第三个高峰,标志着大乘佛教在理论上的终结,其内在价值至今尚未被学界所完全领悟,而这一价值本身的深远意义当然也就尚未被世人所普遍认知.作为一个完整全新的理论类型,量论因明学本身内在地具有彻底的理性精神与批判的超越精神.这种理性精神与批判精神可以从陈那"不顾论宗"、法称"成量"论证以及二位圣者对圣教量之批判中得到说明.  相似文献   

6.
因三相管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明是古印度的逻辑学,与中国墨辩、古希腊亚氏逻辑并列为世界三大逻辑起源。陈那以其独创的因三相为核心,批判继承了古因明,将五支论式改造成三支论式,完善和净化了因明体系,开辟了新因明的科学阶段,对于在新因明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因三相理论,学术  相似文献   

7.
墨子所用比喻的逻辑性质不是一维的 ,而是多维的 ,既具有西方逻辑中类比推理的性质 ,归纳、演绎、综合的性质 ,又具有类似于印度因明论式的性质。其中和印度因明论式相似的 ,涉及五支作法和三支作法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玄奘(600~664),唐高僧,通称三藏法师,是我国著名佛学家,因明家,翻译家和旅行家,世界文化名人。 他精研佛理,多有创获,造《会宗论》、《制恶见论》、《三身论》等著作,发展了唯识论,创立了唯识宗。 他把印度新因明系统传人中国,开创了中国汉传因明传统。他及其弟子们对因明的贡献,在世界因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成为中国逻辑史的重要内容。 他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地区各国历史地理的一部极为重要的著作,对考古研究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譬”、“喻”因含义相近常被人们不加区别地使用。从名辩思想和因明学的角度来看,尽管它们在缘起、论证方法、悟他目的等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但从推理的结构、形式的稳定性等方面来看,二者具有本质的不同:名辩学之“譬”是一种独立的推论形式,而因明学之“喻”只是推论中前提的一部分;形式上名辩学之“譬”相对稳定,因明学之“喻”不同时期有较大差别;方法上名辩学之“譬”大多使用类比、比喻说明问题并且例证详尽,因明学之“喻”与“譬”大致类似但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因明”一般被解释为“佛教逻辑”.但追溯其在印度的渊源和传入中土、东瀛后的内涵,就会发现“因明”一词的内涵和外延在不同地域、不同阶段、不同思想史背景下,其所指是有所变化的.究竟该如何理解“因明”、“佛教逻辑”等词的含义,就要看是在何种意义下、何种思想背景下理解,不可一概而论.文章以因明的重要传承地日本为例,通过考察“因明”在北传过程中意义的变化,阐明玄奘所创“因明”一词在不同思想史背景中的具体所指,再现其千余年佛学研究的研究轨迹以及与汉地因明研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因明学十分注重对因过的分析,按因明学的规定,立因须三相兼备,如有违反,即成似因。似因的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古今的说法也不尽一致。创立因明学的正理派(Nyāya)将似因分为五类九种,他们将推论中的各种谬误,都归纳为因的过失;直至近代,印度的正理论仍沿袭五类九种因过说,只不过名词术语有所不同而已。但是印度的古因明家却不取五类九种似因说,而将似因分为三类十一种。后来陈那(Di(?)nāga)创立新因明的体系,又改似因为三类十四种;至七世纪时,法称(Dharmakīrti)又对因过加以删订,减似因为三类七种。尽管各家对似因的分析有如是之不同,但他们都说到了在似因中有一类名之为“相违因”(Viruddha-hetuka)的过失。如商羯罗主《因明入正理论》云:“相违有四:谓法自相相违因,法差别相违因,有法自相相违因,有法差别相违因等。”这就是印度古因明家和陈那、商羯罗主等新因明家所说的四种相违过。陈那和商羯罗主所概括的四种相违,历来解者纷纭,其说不一,今试为之论释。  相似文献   

12.
三支论是新因明的核心。一般将三支论看作由宗、因、喻三支组成的推理形式。本文作者提出三支论是论证形式 ,而非推理。提出喻依为三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因明立宗的前提和条件。这为纠正因明学正理 ,不失为一种见解  相似文献   

13.
周振甫先生在其《文心雕龙注释·前言》中说:“刘勰《文心雕龙》的所以立论绵密,这同他运用佛学的因明是分不开的。”王元化先生在其《文心雕龙创作论·后记》中也说:“六朝前,我国的理论著作,只有散篇,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专著。直到刘勰的《文心雕龙》问世,才出现了第一部有着完整周密体系的理论著作。……这一情况,倘撇开佛家的因明学对刘勰所产生的一定影响,那就很难加以解释。”这些话极为精当。但《文心雕龙》究竟怎样受了因明学的影响,却都没有详细的论述。而且至今也没有见到其他关于对这个问题探索的文章。笔者不避浅陋,愿为周、王二家所论加一小注,以就教于专家。  相似文献   

14.
一,恢复逻辑的实践意义和争辩性我们知道,一切有用的知识大都是实践的产物,经过总结推广,继续为实践服务。逻辑也是这样,它本是辩论、争论、讨论、议论等的产物。中国的名实之理,印度的因明,西洋的逻辑,都产生于学术争论最发达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因明是世界三大逻辑起源之一,自中世纪由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形成了汉传因明和藏传量论二支。藏传量论注重于知识论但亦有丰富的逻辑思想,吕澄、王森等对此已有所论述。近年来,又有法尊法师、杨化群、罗炤等将一些藏传量论的经典译介,从而使我们逐步有所了解。本文拟对藏传量论中的逻辑思想作一初步的介绍和剖析,以期引起学界的兴趣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不同意学术界将因明与佛学割裂开来的做法 ,通过对佛学缘起说与因明论式之间关系的具体论述 ,阐明佛学对因明的影响极为深刻、广泛 ,而因明对佛学的普及、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以法相唯识学为理论基础,广泛吸纳西方哲学尤其是康德和叔本华的思想,并展开积极的批评:以"三性"说为依据,建立真如本体论,批评柏拉图的理念论、康德的物自体、以及有神论、唯理论等各种哲学思想;对西方三段论、<墨子>的名学和因明学三支论进行比较研究,突出因明三支的优点.同时,以佛家"四分"为依据,吸收康德等人的先验论,批评其不可知论;批评进化论的乐观主义和黑格尔绝对精神观念中的强权主义,突出个体自主和独立.其熔铸东西思想于一心的哲学思考,对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因明的三支论式是由宗、因、喻三支组成的。在这三支中,“宗”是“所立”,相当于论题,“因”和“喻”是“能立”,即是使“宗”得以成立的根据和前提,而其中“因”则认为是“宗”得以成立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支,有人称之谓“正能立”者;“喻”则被称之谓“助能立”者;是助“因”以使“宗”成立的根据。因明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学界对儒家心学的研究主要注目于孟子心学和陆王心学,较为忽视朱子心学。其实,在朱熹思想系统中,人心之学是极为丰富的,包含着心性论、心理论、心事论、心身论和心知论以及“道心人心”说、“心统性情”说等内容。它阐明了人心是人待事、处事、做事的动力、标准,是人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基础。朱子人心之学大致可以从三大方面加以探究:一是人心本质论,借助于对心的深入思考和辩论,朱熹建构了独特的心性论、心理论、心事论、心身论和心知论等;二是人心类型论,朱熹对心的类型、形态进行不懈思考,和二程一起共同建构了人心道心说;三是人心功能论,朱熹对张载“心统性情”说做了创造性发展,从性体情用、情动心兼动静、理在人心等方面呈现了心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人心本质论、人心类型论和人心功能论三者构成了朱子人心之学的三元义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简论因明研究的现代意义颜华东因明是古印度的佛家逻辑,它是古代世界三大逻辑传统之一。早在1500多年前,因明就随着佛教传入了我国。我国的佛教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支,它们都对因明的研究、传播和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中国是因则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