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权益问题.农民工权益面临着困境,究其原因,既有制度症结、法律因素,也有社会及权益主体自身因素,而其中主要原因是对农民工权益的本质缺乏正确认识.农民工权益实质是其作为公民和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强化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和转型时期执法不严,农民工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本文分析了农民工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论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和转型时期执法不严,农民工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法律保护,本文分析了农民工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论农民工权益的缺损与法律保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工是新型的工人阶级,在城乡二元格局的转型与市场经济的互动中,基于社会的歧视和法律保障的缺失,农民工权益屡屡被侵害,困扰着社会的和谐发展。探究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缺失的深层原因,以期构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律路径,是我们社会对其人权保障的最大福祉。  相似文献   

5.
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山西省农民工权益保护条例》是我国首部通过省级人大常委会立法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唤醒了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确立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催生了政府与社会对农民工的关爱,体现了和谐社会法的精神,为在山西就业的农民工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城市农民工的弱势地位及其权益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大社会阶层,中共中央2004年1号文件确定了农民工为产业工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向城市流动原因,以及对农民工在城市中所处弱势地位的分析,强调了要加强城市农民工权益保护的要求,并针对城市农民工在生存权、劳动权、教育权以及其他社会文化权利等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从经济、法律、社会、观念等角度提出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农民工劳动权益被侵害的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工资被拖欠、劳动条件恶劣等.而在其权利被侵害之后,维权道路的艰辛又使他们望而却步.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法治的不健全所导致.这提醒我们应从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的现状入手,通过分析其法律上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的就业环境,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权益保护一直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农民工在就业、劳动保障、工资待遇等诸多方面面临着许多问题,其原因是劳动保障制度执行不力,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因此,需要构建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劳动执法检查,解决农民工户籍,以从法律上保护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进城农民工权益缺失及受到损害是影响当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解决农民工权益缺失及受到损害变得十分必要。本文认为应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农民工组织化程度、加强法律保护等方面着手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的缺失及其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身原因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民工权益法律保障严重缺失.只有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面全面构建法律保障制度,农民工权益才能得到更有效的维护.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在社会变革中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劳动权益屡遭侵害,政治权益难以实现,社会权益得不到尊重,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十分严重。本文就农民权益遭受侵害的现象进行分析,探讨了农民权益保护受损的法学原因,进而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民工的数量日益壮大,己逐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实中他们的劳动权益却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缺失、就业权受到限制、取得合理劳动报酬的权利遭到侵害、休息休假的权利得不到保证、工作环境恶劣,缺乏劳动保护以及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动关系缺乏法律的有效约束等方面.我们应完善保护农民工劳动权益的法律法规并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把劳动合同制度落到实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立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民工实行属地管理;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权益保障缺失已成为一个主要社会问题。农民工权益实质是其作为公民和劳动者应享有的基本权利。针对吉林省农民工权益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权益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的社会保护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苏州市的问卷调查为基本分析依据,考察了农民工权益保护的状况,认为苏州市农民工的劳动权利和人身权利保护较好,但是农民工职业伤害和赔偿、农民工的子女教育、农民工政治权益和社会保障权益受损的现象比较突出。为此,要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维权意识,解决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加强组织维权建设和农民工的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尊重农民工劳动,是党的十六大“尊重劳动”的精神体现。而尊重农民工劳动,不仅要肯定农民工劳动的经济价值,更要重视和保护农民工的劳动权益。针对农民工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社会现实,分析农民工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进一步提出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维权NGO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为前提,由于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受到侵害却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得不到足够的保护而产生的.农民工维权NGO属于政治默许NGO范畴.从其产生途径来看,包括农民工"自下而上"自发产生的草根农民工NGO和由社会精英倡导"自上而下"的农民工维权NGO.从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维权NGO来看,这些机构都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获得企业法人资格.它们主要为农民工提供各种维权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包括工伤咨询、工伤代理等.此外,它们还为农民工提供工作信息,举办文娱活动,提供职业培训,探访工伤工友,法律政策宣传等.目前我国农民工维权NGO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组织身份合法性以及与这个相联系的经济资源和人才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在农民工维权研究方面,无论是"对策法学模式"还是"民工维权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主要是在正式的既定法律框架下来研究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这就造成现有研究成果无法解释为何中国农民工非正式维权行为的长期普遍存在.通过对"太太讨薪队的故事"的法律分析可见,农民工的利益抗争运行于非法律的社会机制之中,正式法律的作用极其有限.而这种非正式利益抗争成功与否,取决于利益的政治化博弈.  相似文献   

18.
“女性农民工”与“依法治国”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中“相遇”,法治的理想与女性农民工的权益保障的冲突,产生了女性农民工法律意识建构的问题.法律实践把法律意识建构的主观结构和女性农民工背后的客观结构连在一起,成为女性农民工法律意识建构的关键要素.只有根除女性农民工法律意识建构的核心障碍,即法律实践缺场的背后根源,女性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才可能正确建构,维权实践才可能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的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权益问题凸显出来,而精神权益保护缺失是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权益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权益保护缺失的表现及其危害分析的基础上,以全国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其缺失进行量化核算,得出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大于中部的结论,并提出应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权益保护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主张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在城市遇到排斥会导致其权益的缺损。社会排斥是农民工权益保护的障碍之一,农民工权益缺损是社会排斥的结果。建立和完善农民工表达、追求自身利益的制度化机制是实现社会融合、消除社会排斥和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