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曲谱从宋代以来即可指乐谱,明清以来可兼指"格律谱"和"工尺谱";而"宫谱"在明末清初时多指"格律谱",不带工尺谱。康乾时期,在"格律谱"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工尺谱,如《九宫大成》,成为"典型的"宫谱;从乾隆末年开始,宫谱已向工尺谱的意义转化,直到近代,宫谱始专指带工尺谱的曲谱。 相似文献
2.
谭真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8)
《神谱》对古希腊文明,特别是古希腊神话做了系统的总结,它思考了关于“世界本源”这一深刻的哲学问题,对后来古希腊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启发和动力;它还涉及了关于美和艺术的问题,为后来艺术家艺术创作提供了启发和提出了标准,对美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和土壤. 相似文献
3.
用谱分析技术诊断齿轮箱故障。总结了诊断齿轮箱故障常用的几种谱分析法及其特点。从实例的几种谱分析结果中,可看出自回归谱有更高的精度和谱分辨率,从而较客易而准确地找出故障的主要频率成分。 相似文献
4.
刘璐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81-184
作为一种地域性音乐形式,超化吹歌与新密的超化寺渊缘极深。自明代传入民间后,因地域文化等原因,历经沧桑仍自成一体,保存了古代吹奏乐原貌,孤守了清高的"雅乐"传统,成为"古代音乐活化石"。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超化吹歌独有的艺术特性,在记谱方式、演奏乐器、曲牌调式、演奏风格等方面都与其他地区的吹奏乐有明显区别,具有自己鲜明的"雅乐"特色。记谱方法是古老的工尺谱传统;乐器的制作和演奏方式不同于其它吹歌乐器;曲牌有明显的宫廷寺庙特点。 相似文献
5.
戎君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6)
背谱,是音乐二次创作的需要,当用个人的理解背谱时,就会产生有个性的音乐.但现在有很多同学在刚开始练琴时,只粗略的记一下旋律就把谱子仍一边了,这其实与真正意义上的背谱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这种不良背谱法与学生没有养成正确的练琴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6.
杨永刚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89-93
翻译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语言层面的文字转换,而是在思想层面对源语的理解和传递。尤其是在引进翻译心理学及翻译美学之后,翻译的最终方向提升至美的角度,译文不仅要体现出源语的语言美和思想美,还要通过译语为目的语为读者服务,呈献给读者一篇属于适合本民族文化风格的美文,这些在对源语的审美以及译语的对比鉴赏中均可体现,从而培养出在中英文之间传情达意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7.
岑亚霞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3(1):105-107
目前我国的沿海开发战略使海洋生态环境面临新的压力,海洋美学的建构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海洋美学的研究和发展将填补美学研究的空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海洋美审美素质,增强人们的海洋意识,有效促进人们自觉调整好人与自然、人与海洋的关系,促进海洋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9.
金莲花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2,(5):93-94
背谱是考验和衡量音乐系学生钢琴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于提高钢琴演奏者的专业水平至关重要,具有多方面的意义。而提高学生的背谱能力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勤学苦练,最终能收到良好的背谱效果,使钢琴演奏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昕燕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52-54
林语堂不仅在翻译技巧方面有着精湛技艺.而且在翻译理论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即使在现代,他的翻译理论依然有着鲜活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焦润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41-153
环境史学是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以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人类活动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等为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史观是核心指导理论;其研究方法在承续传统史学的研究方法外,大量借助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方法,其中,史实综合互证法、实地调查法、口述访谈法、计量统计法为最为有效的研究方法。该学科扩大了史学的研究领域,在增加科学要素,强化史学的公共性等方面发挥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3.
14.
龙晓匀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音乐美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它具有美学—艺术哲学的性质和高度的抽象性、涵盖性,区别于音乐学中的其他学科。它侧重研究音乐艺术的基本规律,并有它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及对象。音乐美学不仅要对音乐的形式、音乐的内容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还要注意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推进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5.
邓双林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6(4):60-64
音乐不能承担唤醒人们的良知或阻止罪恶的重任。音乐在美学本质上不具备概念性,所以它不能提供属于社会价值范畴的道德劝告或良心教化。美好的音乐与创作者的高尚道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音乐阐释和欣赏是主观的,对它的联想是因人而异的。必须在认识音乐本质的前提下,才能更纯粹、更完全地领略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目前有些音乐理论会使我们对音乐的认识产生误解:以为音乐能够表现形象、传达思想、教化灵魂。这些都是有着强烈的工具论色彩的文艺观念。 相似文献
16.
黄昌海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2):72-74
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音乐作为这种特殊形态的艺术,其作品的创作又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生产者主体强烈的情感意向、独特的艺术个性、气质和风格,物化着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因此,在音乐作品中,必定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意蕴和美学特征,其主要体现在情感与自然的完美谐和、意蕴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时代与个性的有力张扬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从音乐美学角度浅谈钢琴演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宏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3):98-101
根据分析哲学以及音乐现象学对表演的美学阐释,对钢琴演奏中的若干问题:“真实性演奏”、自我表现和音乐文本究竞谁承担着诠释作品的尺度和准则?钢琴演奏的同一性问题是否存在?同一性是否能够作为钢琴演奏的评判标准等进行思考。音乐本体只有和人的体验发生关联,音乐的奥妙才可能获得呈现,音乐的内在意义才可能被聆听者所接受和理解。 相似文献
18.
嵇康"琴德为优"的审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惠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2):5-9
"琴德为优"源于嵇康本人的生命体验,他以生命的悲剧赋予琴以独特的审美意义."琴德为优"体现出嵇康对琴乐的审美本质的认识在于"含至德之和平",因此,"琴德为优"又与君子人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琴乐的功用在以和谐特性满足个人的审美欲求,以"平和"精神使个体得以养身养心,超越世俗的是非得失而进入美的境界,以寻找个体在精神上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9.
陆扬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1):11-19
在蒋孔阳看来,音乐美学思想不是美学家给音乐规定的法则,先秦音乐美学思想不是先秦乐官的音乐理论,而是诸子百家关于音乐的看法和想法,是诸子百家政治和哲学思想的组成部分。蒋孔阳的《先秦音乐美学论稿》立足实证考究音乐的社会生成和社会功能,论述“省风”“宣气”,孔子“正乐”和墨子“非乐”,贯穿着一种虚怀若谷的人文意志。这是蒋孔阳音乐美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蒋孔阳美学思想体系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朱鲁子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5
人世间有一种东西其价值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它就是"美"。美的价值与它曾经失去息息相关———人生最大的喜事幸事和快事就是失而复得。美,在历史上实际走过了一个从"有"到"无"再到"有"的失而复得的辩证过程。在此基础上,才有了艺术和美学的诞生,也就有了美学的历史和逻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