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目前的社会科学研究中,主体性问题成为一个“热点”,于是,主体和客体这一对概念便被人们广泛的应用着,不仅研究哲学的人们应用它们,而且研究文学的,研究美学的,研究历史学的,研究经济学的,研究社会学的,研究伦理学的,研究价值论的,都在应用它们。而在认识论的研究中,许多同志都把主体和客体看作认识论的基本范畴。但是,如果认识论可以把它们作为本学科的基本范畴,那么,以上其他学科可以不可以分别地把主体和客体作为自己的基本范畴?似乎在逻辑上不好说不可以。但如果说可以这样,那么认识论至少在这里是无法同其他学科相区别的。怎么办呢?这里首先应当解决的问题,便是主体与认识主体、客体与认识客体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与民法产生的背景不同,二体现的价值也不同,导致二对法律主体的认识也不同,二的主体种类是不同的,主体取得资格的方式也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2期上发表了刘奔同志《主体—客体关系问题和哲学基本问题是一回事吗?》一文,该文认为不能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混同于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哲学基本问题是有意义的。长期以来,我们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往往限于哲学基本问题是一个还是两个以及思维与存在行没有同一性的争论,对与哲学基本问题直接相关的概念或范畴的理论分析却重视不够。其实,只有通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范畴作深入的理论分析,准确地把握这些概念和范畴,才能真正深入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刘奔同志的文章,从这个方面研究哲学基本问题,走出了新的一步。但文中的有些提法和观点,还值得商榷。例如,该文认为,精神一物质关系问题是本体论上的问题;主体一客体关系问题则是认识论上的问题。(见第171页)又认为客观存在这个概念比客体概念更广泛,客体概念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中实际地进入人们实践领域中的那一部分,(见第173页)这些看法就似有不妥之处。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方法同属于人的主观认识范畴,但二者又有区别,所以,研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区别什么是理论?这个问题大家比较熟悉,理论是概念、原理的体系,是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性的认识。什么是方法?方法是指人类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方式,通俗点讲,方法就是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有普遍性的、根本性的方法,例如系统方法,适用于各个领域;也有我们平常说的“对症下药”的具体的、个别的方法;有自然科学中的方法,也有社会领域中的方法;有主  相似文献   

5.
认识起源于实践,但具体说来,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并非总是一致的。主体改造某类客体的具体实践活动,并不必然导致或伴随认识该类客体的认识活动,实践主体与认识主体也并非总是一致的,那么,在具体活动中,实践主体何以能够转化为认识主体,从而使实践活动产生认识活动呢?这一问题在以往的认识论研究中未能引起重视。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差异包含着矛盾的因素,但不等于现实的矛盾差异与矛盾各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不能加以混淆.客观世界是各种事物及其关系的无限总和.每种事物在其内部和外部都有许多规定性(属性、质、特征、等等),这些规定性之间的不同,就构成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区别,这种区别就是哲学上所谓差异或区别.同时,客观事物也普遍地存在着联系.事物的联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外在的联系,又有内在的联系;既有非本质的联系,又有本质的联系;既有偶然的联系,又有必然的联系,等等.所谓矛盾,就是事物一种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事物对立面之  相似文献   

7.
如河看待事物发展的螺旋式和波浪式及其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哲学界意见不一.传统的观点是把螺旋式与波浪式等同起来,认为人们无非是"用它们来比喻否定之否定规律"(林?《波浪式发展不是与辩证法三大规律并列的一条基本规律》,载《毛泽东思想研究》1985年第2期),而有些同志则认为,波浪式曲折与螺旋式曲折有本质的区别,它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条基本规律(杨超《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林圃、彭湾农《"波浪式"曲折与"螺旋式"曲折的区别》,载《毛泽东思想研究》1987年第3期).我们认为,这两种相反的观点,尽管各自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们各执一端,未免失之偏颇.因为事物发展的波浪式和螺旋式有区别,又有联系,既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混为一谈,也不能把它们的区别无限夸大,把波浪式发展视为唯物辩证法的另一条独立的基本规律.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粗浅看法,就教于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8.
前人往往将"气韵"与"意境"作含混的把握.充分展现了艺术的前逻辑与超逻辑层面的特性,现代美学需要把它们区分开来,使之在基础理论系统中各占一席之地.气韵与意境的相似点在于都具有整体性、空灵性的特点,其相通处在于均体现道.都可谓是传神,因而都超越语言的规定.二者毕竟有所不同:气韵表现于艺术文本的最外层,是创作者无意识的印章,以独特性为贵,其内在矛盾是力与美、生知与学得;意境则处在艺术文本的最里层,是创作者想象的产物,以共通性为基,其内在矛盾是惰与景、有限与无限.对于艺术家而言,呈现气韵是比创造意境更高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浅析心理与心态的联系与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与心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是心理与心态都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两者都是人脑的机能体现,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两者的不同则体现在概念的外延、研究的指向性、特点、对行为的作用等四个方面,因此在运用中应注意它们的差异和联系。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知识产业、创意产业的联系和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伴随着信息产业、知识产业、创意产业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们各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产业有其自身的概念规定性、概括范围和特殊规律。明确这一点,才能恰当地制定鼓励、引导文化产业的政策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1.
我不同意电子计算机是人工认识主体的提法,我认为认识主体只有一个,它就是作为自然界发展最高产物的有意识的人。但我认为哲学应该认真研究现代科学有关思维本质、认识工具的作用与地位问题的新提法。这方面有二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首先是特殊性与统一性的关系问题。我们强调人的思维的特殊性是对的,但不能忽视生命、思维运动与物理、化学运动的统一性。从人类认识史看,不仅统一性思想经常在认识世界中起一种推动作用,而且  相似文献   

12.
孙冶方同志提出的一套独特的,与传统经济理论迥然不同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他的价值和价值规律理论。孙冶方同志在谈论他的价值论的理论渊源和思想来源时曾指出:一方面,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是他的价值论的理论根据;另一方面,“我还有某些见解是接受自苏联经济学家索波里的。……但是我并不同意素波里的所有观点,即以价值论来说,我的思想比他的系统化多了。”为了研究孙冶方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我们需要弄清孙冶方和索波里价值论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3.
张倩 《学术研究》2012,(6):38-42
从根本问题与研究对象来看,文化形上学是把文化学与文化哲学联系在一起的核心部分,文化学可以涵括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围。就研究方法与理论架构而言,文化学、文化哲学的发展,与文化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却在学科发展进路、成果援引、方法借鉴、理论架构等方面差异较大。在旨趣与功能方面,文化学、文化哲学都以追求文化现代化为旨归,具有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功能,都发挥着文化建设的功能,却在实践领域各有侧重。在文化理论研究文化建设实践中,文化学和文化哲学互补共进。  相似文献   

14.
<正> “实践、认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命题,而“认识、实践、认识”的命题,由于它把人的认识源泉归结为精神,陷入了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这两个命题是对立的。毫无疑问,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这个结论却是笼统的、粗略的,容易使人产生错觉,甚至可能曲解原意。深入考察人的认识过程,就会发现“认识、实践、认识”的唯心主义性质是有条件的,“实践、认识、实践”也只有从人的认识过程最终意义上说才是唯物辩证的。否则,就可能对这两个命题作绝对化理解,其结果必然陷入机械论。  相似文献   

15.
在信息产业、信息经济、信息社会等概念提出之后不到20年,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等概念也相继出现,并成为近两年讨论的热点。不少人认为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这两种物质经济之后的一种新型经济,但也有不少人认为与物质经经济对应的应该是信息经济、而不是知识经济,或认为知识经济就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究竟是什么关系,这将直接影响迎接知识经济的战略和措施的选择。因此,有必要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关系作深入、全面的探讨。一、从两者提出的过程看和信息经济、知识经济相关的概念几乎都是由外国学者提出的。1…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思想建设的主要内容。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在思想建设中既有主次、又各有特点。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之点:(一)二者的内容不尽相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是以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的疆土、历史和优秀文化传统,热爱长期生活在这个国土上的勤劳勇敢的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维护祖国统一为其主要内容。当前,党中央把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的三大任务:即加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的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因为这三方面较集中的体现了这样一个基本精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语法学界对要不要区分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词组分析),要不要区分句子成分和句法成分(词组成分),持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分析;正确区分它们的不同,并把句子分析与归纳句型紧密结合起来,是汉语析句方法上的一项改革。一要认识句子分析和句法分析(词组分析)的不同性质,首先须明确句子和词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种性质不同的语法单位。许多语法书上都认为,句子是语言的动态单位,是语言的基本使用单位;词组是语言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陆续出现了一些移植模糊数学的某些原理来进行美学、文艺研究的文章,谈得比较多的是模糊的审美现象,其次是模糊的创作心境,再次是文艺创作中模糊思维和模糊语言的运用、人物的模糊性格以及主题的模糊性等等。刘再复、王世德等同志都发表过这方面的文章。王世德同志有好几篇文章将模糊数学与美学联了姻。李欣复同志在《关于模糊文艺学的几个问题》(载《人文杂志》1985年第6期)一文中还主张建立“模糊文艺学”。这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刘莹 《南方论刊》2007,(6):62-62,43
随着工程哲学、技术哲学和工程技术哲学的兴起,对于工程和技术的关系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关于工程技术哲学这个学科名称是否合理的问题,争议颇多。理解工程和技术的关系问题就有助于我们弄清并区分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 经济法这个概念从本世纪初出现至今还不到八十年,世界上第一个经济法典——捷克经济法典于1964年问世到现在只有十八年。典型的资产阶级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是1804年公布的,至今将近一百八十年。 在经济法未出世之前,人们调整经济和财产关系的法律主要是民法。当社会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单靠民法就不足以调整变得越来越复杂的经济关系了。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后,由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也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管理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