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常生活既是权力秩序的基础,又是它的控制对象。其中,欲望身体、合作关系与生活仪式三者的内在关系更是现代权力所要渗透和操控的日常生活内容。现实微观权力秩序的重建,应当从法治与民主两个方面去恢复日常生活的自主性和批判性,提高人们的现代性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为分析框架,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分析工具,对中国改革问题进行独辟蹊径的剖析后发现,肇始于1978年的改革本质上是中国社会权力的变迁,变迁的具体形式是政治领域权力向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转移,是行政全能主义国家向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权力格局的转变。借用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理性政府"来看,在权力的转移过程中,政治领域权力向经济领域转移有着内外两种合力的作用,因而相对来说其难度要小些;而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权力向社会领域转移则缺乏明确的动力源泉,因而转移的难度要大得多。由此得出结论认为,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都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而社会领域的改革则可能要艰难许多。  相似文献   

3.
鉴于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的惨痛教训,人们深切感受到民主之珍贵。近十年多来讨论民主的文章、论著汗牛充栋。与50、60年代相比,人们对民主的认识要深刻多了,不过对什么是民主,或民主是什么,仍众说纷纭,仁智名见。这样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值得深入探讨。笔者从权力制约这一侧面来说明民主的含义。以笔者研究所得,认为民主就是受制约的权力。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近年来多国纷纷推出大数据发展战略,导致国际数字社会日趋形成国际数据权力的角力场。国际数据权力源于三个层次:底层是服务于数据采集与应用的基础设施与数字平台,中层是开放数据与分享数据所需的国际社会关系,上层是规范国际数据空间治理的国际机制。这三种权力来源形成了观察国际数据权力的三种维度:技术性权力、关系性权力与机制性权力。从美、英、日三国国际数据权力发展路径来看,这三种维度形成了从权力奠基到权力扩散再到权力固化的发展链条,也呈现出国际数据权力的三层赋权模式:技术赋权、关系赋权与机制赋权。中国大数据发展起步晚于美英等国,就技术赋权而言,中国已经具备了数据大国的基础设施,但还需要加强海缆建设,进行数据分析应用的数字平台还有待扩大国际空间;就关系赋权而言,中国已经通过地缘关系加强了国际数据权力,还可在文化关系上进行深度拓展;就机制赋权而言,作为发展中世界数据大国,中国与发达世界需要努力跨越原则性分歧并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5.
雷振文 《晋阳学刊》2008,2(3):19-24
政治人的现代化与政治秩序调适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政治人的现代化对政治秩序调适具有基础性意义,政治秩序调适规定了政治人的现代化的方向与内容。转型期中国政治秩序调适的主体培育应以先进政治文化为导向,以合法有序的政治参与为现实途径,以适宜的政治社会化方法为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 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对于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结束屈辱、走向振兴的历史界碑;也是世界各国人民战胜法西斯,重新赢得独立、自由、和平及发展的重要时代。 一、问题的提出 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自身解放、振奋了民族精神,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然而,迄今所见国外出版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专著、通史对中国抗战尚自缺乏公正客观的评价。他们往往不适当地过分强调中国内部矛盾,而忽略了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觉  相似文献   

7.
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中国现代化的特定条件决定了村庄所具有的独立社区社会的特征 ,这一特征的首要表征是村庄秩序获得的内生性 ,村民自治正是对村庄秩序内生获得的恰当表达。村庄秩序内生获得不仅与村庄之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治理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 ,而且与村庄内在结构状况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涂尔干意义上的“社会关联”的引申 ,试图在理论建构和对现实的解释能力上 ,建立一个对理解当前中国乡土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统括能力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雷振文 《江淮论坛》2008,2(1):85-90
政治制度以其反映基本社会共识、确认利益结构、调解社会矛盾和规范政治行为等具体途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秩序生长功能.合理政治秩序的生长依赖于按照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相统一、效力和利益均衡等原则建构而成的政治制度.转型期中国政治制度的完善应以公正性、适应性和整合性为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9.
制度、自组织与秩序--兼论中国社会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促成良好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人们往往强调秩序是由制度规范出来的,主张用制度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促成所欲求的秩序,但是仅有制度,或者说仅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方面去考虑,并不足以有效地促成秩序,秩序的形成与维持还需要另外一种机制:自组织,并且这种机制的作用可能更为根本。当前中国社会所出现的一定程度上的失序与不和谐,也往往是由于社会的自组织性有所减弱所致。  相似文献   

10.
APEC作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国际组织,其对亚太地区的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APEC的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机制存在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形成完善的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监督机制,建立一种自愿协商基础上的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争端解决机制.作为APEC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当从本国国情出发,以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安全和国家利益为基础和前提,在参与APEC海洋环境与资源保护事务尤其是参与制定区域统一环境保护规范和区域共同行动计划中发挥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 ,在当前乡土秩序研究领域 ,有两种对立的政策主张 :国家权力上收论与国家权力下渗论。国家权力上收论者的主要理念来自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和结构主义 ,国家权力下渗论者的主要理由是对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内外部环境及整个现代历史发展趋向的分析。无论何种背景 ,理论界大都同意保持乡土秩序并以此促进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价值先决性。在现代化这一主题关怀下 ,本文通过对诸种政策主张的社会学考察 ,发现国家权力上收论与下渗论之间存在断裂 ,当前应以具体研究而非抽象争论来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保持乡土秩序的智慧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国人均GDP水平、产业结构现状及人力资源状况三方面客观分析了知识经济对中国提出的严峻挑战,并且初步探讨了目前中国应作出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13.
唐晓峰 《中国学术》2000,(4):261-268
叶凯蒂(从十九世纪上海地图看对城市未来定义的争夺战)一文1,涉及了一个命题,即地图是意志的产物,而不是对地理事物的“客观”展现。叶凯蒂虽然没有说明自己的理论立场背景,但她显然是运用了福柯的话语和权势(power)这一套思想,视地图为又一种文本、又一番话语形式。  相似文献   

14.
周辰 《东岳论丛》2020,(12):60-71
《水浒传》的叙事过程中,反抗和诏安构成了水泊梁山前后阶段的主要行为逻辑。以利益集团的视角分析梁山组织权力秩序的演变,可知其变化是不同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的产物。梁山的发展壮大兼具"相容性"与"排他性"的特征,由反抗意识强烈的国家钦犯避难之地演变为人员结构复杂、渴望接受诏安的非官方军事组织。接受诏安符合梁山多数利益集团尤其是实际控制者的利益需求,是好汉们集体行动的理性决策,而非宋江的个人决策。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存在之学。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思辨的理智之德,不仅与艺术和智虑这两种实践的理智之德不同,而且也与直觉和科学这两种思辨的理智之德有别。存在问题的出现,也是哲学的诞生,是在前苏格拉底时代,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仅仅是在前苏格拉底时代。在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作为对存在问题的研究,巴门尼德在其寓言诗中的思想的重要性是确定无疑的。一般都公认巴门尼德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第一个讨论存在问题的人,并据此与另一个同样得到公认的古代伟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相对照。因为前者强调的是存在物之存在的永恒性,而后者则突出存在着的存在物之变易性。这种把巴门尼德与赫拉克特相对立的看法,可以说,支配着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然而却是错误的。本文拟对两种存在学说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是缓解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度的加强以及各国对自身利益的关注,二氧化碳减排成为了国际政治经济斗争的焦点。不过,从世界范围看,低碳经济要从目前的制度规范型经济向实体型经济转变,需要妥善处理国家自主性与国际制度的关系。否则,气候变化问题就会被看做是外交事务,对它的关注并不会导致民族国家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7.
一自 2 0世纪以来 ,国家权力向农村渗透的努力从来没有间断过。但在建国前 ,国家向农村社会的渗透基本上是不成功的。① 相对强大的农村传统不仅抑制了国家向下的渗透能力 ,而且国家在向下渗透的过程中破坏了乡村传统 ,并进一步加剧了乡村社会秩序的混乱。这些反转过来构成了国家权力合法性的逐步丧失 ,并最终丧失了国家政权。以农民革命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政权在掌握政权之初 ,即开始彻底改造乡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土地改革和阶级斗争使传统的地主和乡绅真正没落了 ,新生的贫下中农和平均占有的土地所有权不仅重构了乡村的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8.
在政治权力体系中,权力配置关注结构,权力监督关注功能;结构制约功能,功能过程牵动结构体系。《政治文明建设与权力监督机制研究》一书在这个框架下,对中国特色权力配置和监督制约的内在机理做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其不照搬西方政制,不因循传统体制,而是借鉴其中有益的文明成果,立足当代中国国情,探讨优化权力结构、构建中国特色权力监督机制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兼论选举后村级权力的合法性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村庄权力结构研究是村庄政治研究的基础。本文按照经济社会分化水平与社区记忆的强弱 ,把中国农村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 ,并构建了村庄权力结构的“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普通村民”三层分析工具。文章重点讨论了非体制精英在四种理想类型村庄村级权力运行中的作用及不同类型村庄村级权力结构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村民自治制度下不同类型村庄村级权力合法性的生成潜力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最后 ,作者指出 ,随着缺乏分层与社区记忆偏弱类型村庄大量出现 ,如何在这些村庄中进行村级权力合法性建设 ,是今后农村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村落公共空间做出概念界定与理想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乡村社会变迁中村落公共空间的演变呈现出正式公共空间趋于萎缩与非正式公共空间日益凸现的趋势。正式公共空间的萎缩引发乡村“捆绑式社会关联”的解体,非正式公共空间的凸现则带来乡村“自致性社会关联”发生的可能,乡村社会的整合不再主要是建立在外部的“建构性秩序”基础之上,而是更多地依靠乡村社会内部形成的“自然性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