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分法”有“正当二分法”、“不当二分法”之分。把“不当二分法”也当作“正当二分法”就必然具有种种危害性: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混淆形式逻辑关于矛盾关系与对立关系的区别;使唯物辩证法简单化;导致“两极化思考”的盛行;克服片面性要打折扣;否认中性事物的存在;忽视过渡阶段的存在;不能正确对待中间派;束缚了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前言“一分为二”的思维方法(或思考方式)雄霸大陆数十年。世人(包括古、今、中、外)本来喜爱犯“不当二分法”(又名“极化思考”谬误),添进这“方法”,这个谬误便如虎添翼,如鱼得水!这个“一分为二”的哲学不同于西方逻辑学里的“不当二分法”。所谓“不当二分法”,就是不正当地忽略了两极之间的第三者:“中介”“中间形态”,把“不当二分’误认作“正当二分”,把“三”误认作“二”,迷失了第三个框框,犯了“假穷尽”谬误。我早在60年代初在大学担任逻辑课时,非常重视并经常讲授这个西方的“不当二分法”而轻视“一分为…  相似文献   

3.
关于《邓小平文选》中的“三分法”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重读《邓小平文选》第一至三卷之后,发现邓小平同志不仅运用了“二分法”,而且运用了“三分法”,还运用“多分法”,其中“三分法”的运用更为普遍、科学和深刻。现在,对于他的“三分法”运用作一番阐述、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多序列的发展着的系统,因此人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去进行划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划分就是多种多样的:既有“五分法”,又有“二分法”,还有“三分法”,不过运用得最多的却是“三分法”。这种运用不仅更普遍、更深刻,而且更科学。关于“二分法”。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  相似文献   

5.
黄军  李琛 《社会科学家》2005,16(5):108-111
围绕着我国物权法中所有权章节的立法设计,存在着以主体为分类标准的“三分法”和以客体为分类标准的“二分法”之争。二分法与三分法之主张,均各有其合理与可取之处。我国物权立法总体上应采纳三分法,但应淡化所有权法的所有制色彩,同时应吸收二分法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百科大辞典》为例,从总体设计、结构框架中的一个方面──条目安排入手,对大型百科辞典的总体设计、框架机制的规律、特点、问题等进行初步探索。《中国百科大辞典》有着若干鲜明的特色。其中,总体设计、结构框架时所探索出的“框架二分法”所形成的一些特点,占了相当的比重。什么是百科辞典的“框架二分法”?简而言之,就是分一二级学科和类别,分条目的内在联系即逻辑关系编排百科辞典条目的方法。由于它是从安排条目人手,所以,也可以称“排检二分法”。特点之一,使条目孤立化、知识无序化这一现代辞书的通病基本得以…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两种基本权利体系,即自然法理论为基础的基本权利体系和社会学理论为基础的基本权利体系.但是基于"自由权-社会权"二分法在现代社会面临的困境,本文试图以功能为中心对基本权利体系进行"三分法"的重新构建,即防御权、受益权和保护权.  相似文献   

8.
二分法与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对立模式往往在大众思维中得到广泛使用 ,在古代和近代哲学中也是如此。后现代思想家大多把二分法视为与现代性思维须臾不可分的东西 ,尽管他们也在使用某些二分法 ,但对二分法的自觉反思与拒斥的确构成了当代复杂性思维的一大特点。我在拙作《发展视域内的二分法模式 :反思与批判》〔1〕中把二分法分为强一元论式、弱一元论式和二元论式三种基本类型。沿着这一思路 ,我在本语文中探讨马克思对待二分法模式的态度 ,或者确切地说只探讨这一问题的某些方面。我相信 ,这种探讨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对于如何界定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哲学及现代哲学的关系 ,颇具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众多楚辞读本往往回避章节之学、层次分析的原因为:研究对象的丰富性、研究史的复杂性、研究内容的特殊性。《离骚》分段争议颇多,大略分为二、三、四、五、八、十、十二、十三、十四段以及“二分法”或“三分法”与“多段法”的结合等。从结构层次的合理性而言,“两分法”最经得起推敲,古人“前半”“后半”之说,“人境”“神境”之论,颇切辞旨。延续“两分法”的王邦采的“三分法”,在较多学者认同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构成了“三分法”与“多段法”的结合,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0.
袁正  唐宇凌 《兰州学刊》2007,(5):87-89,102
当前虚拟企业、外包、供应链准一体化、企业集团、战略联盟、企业集群等企业网络组织形式大量出现,科斯的市场、科层二分法越来越不符合经济现实,而市场、网络、科层三分法却可以对此进行合理的解释.文章探讨了科斯的二分法、威廉姆森的混合组织形式以及市场、网络、科层三分法,并强调网络组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1982年春,我在哲学上倡导“一分为三”、“三分法”。当基本原理的阐述和论证告一段落之后,就着手探讨它在各门学科中的运用。本文试图运用“三分法”探讨伦理学的格局,希望引起专家、学者们的讨论。一、道德评价三类型  相似文献   

12.
在“一分为二”(或“二分法”)作为一个深刻的辩证法命题被人们广泛接受之后,坚毅先生却又提出“一分为三”(或“三分法”)的命题,并且在《剖析谈“三”色变.见“中”就批的原因》(载《广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一文中,从十二个方面分析了哲学界长期不接受“一分为三”提法的原因.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辩证法问题:在“一分为二”之外是否还有一个“一分为三”与之并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或者说,“一分为三”本身究竟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指出,他们的智慧的发展,有很多地方得益于德国的大哲学家,尤其是黑格尔。他们的辩证方法也直接来源于黑格尔。这种辩证方法无疑包括“三分法”。一、什么是“三分法”? 1、“三分法”是反映事物必然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内在联系的三个环节的辩证方法。恩格斯指出:“黑格尔的思维方式不同于所有其他哲学家的地方,就是他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基础”“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分析马克思主义在构建马克思主义的道德理论时过分依赖分析方法,拒斥辩证法,导致分析与辩证、事实与价值、唯物史观与道德理论、道德相对主义与道德普遍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方法论整体主义的二元对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包含着超越这种狭隘"二分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公共行政学的思想理论基石,政治-行政二分法具有很强的范式张力、思想张力和实践张力。政治-行政二分法通过理想化的理论构想,对公共行政学范式发展和变迁起到独特的导示作用,通过提出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二元互动的理论构想、协调重于分开的分协体系、功能主导机构的组织的思想,框定了公共行政发展变化和“钟摆”的范围。政治-行政二分法对公共行政学理论学习、学科发展和行政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应进一步强化历史实践意识、语境生态意识和追根溯源意识,走大学科之路、加强公共行政哲学的建设、形成公共行政学一些大的焦点问题,应遵循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基本精神和要旨,既保持政治对行政的适度控制,又使二者适当分开。  相似文献   

16.
《东岳论丛》2017,(9):47-53
"思想/表达二分法"是版权法的基石,是区分版权保护和公有领域的"分水岭"。同时,"思想/表达二分法"又是一项极富弹性和较为模糊的裁判原则,其与版权保护范围的扩张相伴相随。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表达"的内容经历了严格字面解释到向"非文字性要素"扩张的历史变迁。从版权法具体规则来看,二分法在司法裁判中的适用也并未能够完全排除对思想的版权保护。事实上,二分法的本质是反映产业利益诉求和实现版权激励功能的价值取舍。因此,应当从产业利益的角度理性认知思想表达二分法,并运用市场分析法和案例指导制度丰富思想表达二分法的理论,进而增强该原则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批判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在赢得广泛赞誉之辞的同时,也被理论界指责为过于天真地强调了政治与行政的截然分离。然而,通过对二分法的深度解读可以发现,倡导者们并没有忽视政治与行政的密切关系,在诘难之声背后隐含着重大的理论误解。不仅如此,实践界对二分法也存在着断章取义式的误读。这种误解和误读直接导致了实践中对政治与行政关系的错置与误置。由是观之,学术批判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被批判对象的基本观点和具体语境,而实践工作者应用理论的基础则是认真地解读原著,并在此基础上准确地把握理论的限度。  相似文献   

18.
雷正良 《学术论坛》2004,1(2):22-26
列宁虽然曾经反对和贬低过“三分法” ,但他后来改变了态度 ,并大量地运用了“三分法”。斯大林虽然没有公开、直接、明确地提出“三分法” ,但也在一些论著中运用了“三分法”。这是列宁主义理论大厦中的珍宝 ,值得我们去挖掘、继承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漫谈伦理学中的“三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术界,经过十年来的努力,“一分为三”与“三分法”的命题终于得到确立。现在,我将运用“三分法”去改变伦理学的原有格局,是否真有道理?希望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展开学术争鸣。一、道德评价三类型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任何事物进行评价都是采用“两分法”。肯定、否定;积极、消极;好的、坏的。在这种思维方法的指导下,人们对于道德进行评价也是采用肯定、否定“两分法”,并据此把道德及评价分为两大类型:褒扬、谴责;高尚、卑劣;有德、缺德;善、恶,爱、恨;……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中庸与三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庸的所谓中,就是第三者;承认二分又承认中庸,也就在事实上承认了一分为三。世界本来便是三分的。由于二分法的先入为主,人们总习惯于称“中”为“中介”,视之为两极之间起联系作用的居间环节,或者是事物变化过程的中间阶段;还相信中介环节是暂时的,必将向两极分化而最终归结为二元的天下。待到二分法不足以解释一切现象时,亦有人主张一分为多。其实三就是多,多必归于三。三分法有一维、二维、三维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