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民居或曰住房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重要特质之一。它是适应人类社会发展诸阶段的一种动态文化,但相对而言,这种文化在某一发展阶段上又是最具稳定性之一种。一般来说,同一区域内处于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的民居大体保持一种相似或共同的文化特征,如果同一区域、同一时期内有不同的民族持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那么其民居的特征表现则异彩纷呈。近现代的内蒙占民居不但具备上述特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内蒙古的住房文化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上的历史轨迹和连续性特征以及在当代,民居的发展趋于共同的文化倾向。一、民居的种类及其文化…  相似文献   

2.
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联性,不同的族群文化各有一套不同的疾病理论和治疗方法.云南省宁蒗县跑马坪乡沙力坪彝族村对疾病的认知体系及其医疗实践表明,在小凉山彝族社会,"疾病"不仅仅包括身体的病痛,更被赋予了其族群的文化想象,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并嵌合在整个彝族社会认知体系中.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文化与异质文化碰撞、交融的语境中,凉山彝族画家同其他地区的画家一样,开始自觉地对艺术的"民族化"与"现代化"进行可贵的探索.受彝族毕摩画、漆器、服饰、民居建筑、银饰等民间美术的影响,他们在造型、构图和空间结构的处理、色彩运用以及材质肌理等形式语言上进行了承传与转换,创造形成了独特民族风格的现代彝族画.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研究宇宙全体的学问。在哲学史上,人类智慧的触角最先探测的对象,就是宇宙的本原是什么?宇宙的组成资料是什么?宇宙万物是如何生成变化的?这些对宇宙存在的冥想深思,便形成了人类的宇宙生成论。同其它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哲学思想的古代民族一样,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古代彝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不但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明,而且创造了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在探测宇宙的过程中,他们继承先民的优秀遗产,吸取汉族古代哲学的积极成果,逐渐形成了一套颇具民族色彩的宇宙生成论。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彝族的宇宙生成论作为其民族文化的精华,至今仍对彝族文化有重大影响。因此,我们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认真探讨古代彝族的宇宙生成论,不仅有助于揭示古代彝族的哲学思想,而且有助于弄清楚彝族文化的基本特质,这对于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两个社会主义文明将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彝族火把节的"文本"重构与文化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火把节是彝族传统的盛大节日,其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而表现出地域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征.在社会变迁的历程中,彝族火把节形成了两个内涵与意义各不相同的节日"文本":在乡间,有一个表征彝族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原生性"文本";随着现代旅游文化向民族地区的挺进,这一"文本"由当地政府"搬演"到城市中,重构出一个新的火把节"文本".这一新"文本"的构建既深刻地表征着文化客体(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中心化漂移",又表征着文化主体(彝族社会)的文化自觉,因而火把节成为了一个极富包容性的符号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一个缺少文字史料记载的民族。目前,彝族文学创作仍主要是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形态,其民间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史诗、歌谣和尔比是了解彝族社会和文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陆小彪 《江淮论坛》2010,(2):150-152,160
民居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徽州古民居的类型非常多且很完备。格局的布置是最能反映出家庭伦理行为的指标。对于徽州承志堂的建筑格局研究,在探讨社会价值观以及家庭的伦理秩序方面具有代表性。作为中国典型的理想建筑,承志堂的空间所表现出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形态,不但构成中国建筑的一大特点,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一项重要意义。分析徽州古建筑空间的伦理位序观念,对于现代居住格局影响或塑造人类社会价值观的研究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岔河彝族村民族文化生态的发展与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岔河村彝族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思路岔河彝族村是一个完整的民族文化生态系统,应注意主体系统和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通过原生保护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方式,来保护岔河村彝族文化资源;岔河村应走民俗旅游之路,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这也是保护和发展彝族村寨文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彝族宇宙论有很多哲学概念、范畴甚至思想,与汉族儒、道、阴阳家的有着极为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肯定,彝族宇宙论哲学在产生、形成的过程中,曾经很大程度上受到过汉族古典哲学的强烈影响。作者考察了彝族宇宙论产生和形成的时代及其时代背景后认为,彝族宇宙论是汉族宇宙论的“流”;古代彝族对汉族古典哲学的吸收,并非简单、机械地抄袭和模仿,而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习惯对之给予了“彝化”的改造及再创造,彝族宇宙论是源远流长的彝汉文化交流的一个具有多层次民族文化信息的智慧之果,是汉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不断渗透、影响彝族地区的必然结果,也是宋、元、明以来民族大融合以及彝族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剧烈变化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著名彝族学者、民族学家刘尧汉教授在其专著《中国文明源头新探》一书中,提出“中华民族龙虎文化论”,进一步发挥其早期著作《彝族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文集》中提出的“中华民族的原始葫芦文化”观点,认为“人类文化史上曾有过葫芦容器时代”;“葫芦里装着中华民族的原始先民——龙、虎两部落”;“虎伏羲部落的遗裔  相似文献   

11.
西藏民居文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居作为社会历史的活化石,表现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生活空间,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与这种生活方式相关的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本文根据作者的实地考察和有关资料,在简要勾勒西藏民居文化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西藏民居的类别与特点、居室陈设与装饰以及起居礼俗与禁忌。该文还探讨了西藏民居在新时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民族的文学史,都是在不断的继承与创新的对立统一律中,随着不同时代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尚的不同而不断变革发展的。本文拟从艺术文化学的角度,将彝族文学的历史性变革,即由原有的母语叙事模式全面转向汉语写作模式这一文化变迁现象,作为彝族文学继承与创新的根本命题加以透视。同时,分析和揭示彝族文学变革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底蕴、当代形态、时代背景及未来走势。一、烙印:由母语叙事转向汉语写作的初期现实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都要经历这样一个历史的转型过程,彝族文学同样顺应这一历史发展主流,较早地由原有民族母语文学形态踏上…  相似文献   

13.
兰州的古民居四合院和悬楼,与兰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融为一体,生动地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兰州历史文化传统的体现.在分析兰州民居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对提升兰州民居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做了一些探讨,为新时期兰州新区开发乃至甘肃建设文化大省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彝族及东南亚各国倮倮族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各国倮倮的调查 ,与中国彝族在语言文字、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宗教信仰、服饰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可以看出 ,中国彝族与东南亚各国倮倮族的历史渊源 ,中国彝族与越南、老挝等国倮倮族 ,是一个有着共同习俗、文化、信仰的同一族群群体。  相似文献   

15.
所谓政治是社会部分成员运用特定的经验、理论和技术手段改造和治理人类社会的活动,政治文化应当包括所有以改造和治理人类社会为目的的精神活动、实践活动及其由此造成的一切文明成果,它们共同构成了庞大的政治运行系统。社会政治系统运作的目标在于:第一,更好地组织人们应付自然挑战。第二,协调人际之间的行为与冲突。第三,维护特殊利益集团的利益。总之,最主要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运转和发展。然而,政治系统能否实现上述目标则取决于政治文化的结构,即政治文化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配置。传统政治文化中最主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应用人类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石奕龙一般而言.应用人类学是指在承认人类社会文化是不断向进步方向发展的前提下.把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社会和认识和知识应用于改善人类社会文化现状和促进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学科.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偏重于应用研究但也不排...  相似文献   

17.
哭嫁是彝族婚俗中一道绚丽的风景,是彝族一项重要的文化传统,她表达了彝家女儿对“父权制”社会下女儿无自主婚姻,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奈是对男权社会的鞭笞和控诉.宣威彝族自改土归流汉多彝少的状况下开始漫长的彝儒对话,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保持着自己的哭嫁传统,随着儒学观念的深入,宣威彝族的哭嫁在内容和功能上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梁丽娜 《阴山学刊》2002,15(6):37-39
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与该民族的生存环境以及民族性格有着完全对应的关系.各民族服饰的结构类型、色彩理念、审美情趣、图案寓意等文化内容,反映各民族历史上形成的蕴含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风尚.北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人类其他文化一样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现实反映.  相似文献   

19.
身体人类学视角为理解凉山彝族毕摩、苏尼的身体实践与文化隐喻提供了新维度。以身体实践为基础,毕摩、苏尼形成了“毕”与“尼”的身体技艺区分。以“毕此”和“尼症”为基础的毕摩、苏尼身体区格与传承制度,是彝族传统社会结构中家支制度、血缘、根骨观念的映射。从苏尼迷狂的身体表征到以“祭”为核心的毕摩理性化身体规范的确立,是彝族原生性宗教由巫到史、由巫到礼的发展史。毕摩、苏尼身体研究取向,为回应彝学研究的理论关切与拓展中国身体人类学研究范式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20.
试论企业文化的能动作用高伟力,苑春海文化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它必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企业文化作为新的文化现象,尽管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中所占有的比例不算很大,但表现在与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社区文化等社会文化的关系上,则具有一种积极的能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