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黑格尔辩证逻辑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他所建立的范畴体系所贯穿的原则,过去的讨论较多地从当时的社会矛盾、阶级关系,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去说明它。本文的着眼点是把黑格尔的逻辑学作为思维科学,从人类思维史发展的阶段性,去说明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科学思维的对象是以自然为中心的物质世界,是认识物的方法;历史思维的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生活世界,是认识人的方法.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从自然界认识中所得出的一般世界观和辩证法的概念、规律直接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以科学思维去涵盖甚至代替历史思维,导致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活动中的简单化、机械论倾向.生活世界虽然是整个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但更是由人的实践所创造的新质世界,适用于整个世界的一般概念和规律对它的解释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应当以实践论为基础,以表达生活世界内容的范畴和规律为框架.建立一个新的历史认识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就生活世界研究而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路径的独特性在于站在了一种抽离性立场上,将生活世界作为一种专门的审视对象和单独的研究客体,放在宏观的历史语境和社会结构中加以分析和考察。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下,生活世界是一个历史范畴:人体现着历史,人又构成了历史;历史为生活创造前提,生活又是历史的延续;每个人的具体生活是历史的世界向人显现的方式,在时间的维度上,作为人之生存生活环境整体的世界就表现为世界的历史。在大的历史图幅之中,可以将生活世界的历史结构与历史类型划分为自然生活世界、物化生活世界、数字生活世界与自由生活世界。生活世界的历史演进伴随人的生存样态和人与世界关系模式的改变,每一种生活世界都是在对前一种生活世界的批判与扬弃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而导致生活世界变革的动力性条件在于人与世界的结构性张力以及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状况。从根本上讲,生活世界的历史演变历程是人的历史性的体现,生活世界的历史辩证法所呈现出来的正是人的自我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4.
王巍 《北方论丛》2004,3(1):99-101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科技和社会革命,都伴随着一次对生命产生和自然运作方式的新解释.新的自然观,总是构成新社会框架的基本力量.生物技术的发展触动了曾经神圣无比的生命范畴,遗传工程的使用赋予了人类重新设计生命的遗传特征的使命.可以说,生物技术革命给人类提供了重新设计我们的生物学天分以及自然其他部分的自由,从而使人有机会去选择生物的未来.生物技术革命比以往的任何技术革命更直接、更有力、更深切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在生物技术世纪,人类关于自然、生命意义的观念将得到重新修正.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一个历史范畴,哲学的位置是现实的实践需要、知识结构和认识水平决定的,在现代,哲学关注的是人,注重解答"人生之谜",哲学是人生观与世界观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使哲学的理论主题从"世界何以可能"转向"人类解放何以可能",使哲学的聚焦点从宇宙本体转向人的生存本体,从解释世界转向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统一、融为一体;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生存方式——实践出发,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的视角解答人的问题,认为人在实践中生成着人的属性,成为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6.
试论社会解释的方法论原则及特征郑文先社会解释,即对社会的解释。这是社会认识得以实现的重要机制。由于作为解释对象的社会与自在的自然世界不同,人的意图和意义内在于其中,因此,解释学大师狄尔泰曾提醒人们注意社会解释较之于自然解释的特殊性:“自然需要说明(e...  相似文献   

7.
朱熹道的范畴,涵盖广泛,含意深远。在朱熹哲学逻辑结构中,道是一个带有纲领性的范畴,自与“理”、“太极”等范畴相当,共同构成朱熹哲学的最高范畴。作为最高范畴,它又向两个方面扩展,一是通向自然宇宙,与天地万物,即器相联结;一是通向人间世界,构成伦理原则、道德规范。“道”既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抽象和概括,又通向自然与社会。这样往复循环,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道的内容、形式便愈来愈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和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范畴的规定有多方面的近似点,如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及其共同基础,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这说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中的“西方中心论”倾向进行了批判,这又说明前者对后者是一种批判继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贺然 《兰州学刊》2009,(11):145-147,174
人权的有限性和普遍性是一对相对应的范畴。人权的有限性是指人权实现的不充分性,属于人权的实然范畴。人权的普遍性是指人权在任何时候都要不需附加任何条件地及于所有的人,属于人权的应然范畴。人权的有限性和普遍性的对立统一,是一个历史的事实,也是认识人权现象的方法论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不能不顾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去评判人权状况,也不能无休止地强调和论证有限性人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道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原明 《文史哲》2002,1(1):54-59
道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依据“道法自然”的原则得以透显的。当它依据这个原则去求“真”时,则表现出合规律的遵道循理、追求世界的本真状态和在其相对主义体系中潜含着若干科学认识因素的科学精神。当它将这个原则延展到属人的世界而成为价值范畴时,则表现出众皆平等、“常德乃足”和安顿人类生存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道家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展示了“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相统一的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并对弥合当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建构新的科学人文主义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效率是社会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社会哲学视野中的效率范畴是一种关系范畴 (其实质是实践关系 ) ,即人们 (主体 )在改造自然、社会、人自身 (客体 )过程中所具备的水平和能力 ,它标示着主体与客体所构成的系统整体的功能和效能。从联系生产目的衡量和评价生产能力方面 ,社会哲学视野中的效率范畴可以从生产力与人的活动两个视角来考察。效率优先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2.
人创造属人世界。人在创造人类世界的实践中与外部世界发生着关系 ,其中价值关系是核心 ,统摄着人与外部世界的一切活动 ,是人与外部世界的最高关系范畴。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是人与外部世界正确的价值关系 ,它要求社会的发展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核心 ,保持自然、社会、人的和谐发展 ,国家间的制度协调。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恶化 ,根源于人与人关系的恶化。确保人与外部世界正确的价值关系 ,除了树立自然、社会、人协调发展的价值观外 ,根本上有赖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社会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关系,是认识和把握社会历史的最大难题,也是说明和论证主体历史选择的关键所在。多年来,我们着力把社会历史过程和社会历史规律作为一种客体运动来探讨,忽视历史过程的主体性,没有把社会历史规律作为主体人的活动规律去研究,社会历史规律似乎成了一种与人的活动相分离的独立社会力量.这种从客体出发而不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去理解社会历史规律的方法,是与马克思的实践唯物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生产力,我们可以从生产力的自然属性方面和生产力的社会属性方面分别给予说明,社会生产力范畴就是从生产力的社会属性方面给予的说明。它不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而是从生产力的社会形式方面,从社会生产的历史发展中,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把社会生产力作为独立的范畴加以研究,全面揭示生产力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15.
哲学意义的价值范畴,可以界定为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客体进行某种评判的关系.作为主体的人,面对的决不仅仅是一个客观的世界,更是一个意义的世界,亦即价值的世界.主体怎样确定对象的价值,往往决定了人们如何看待社会、人生和自然万物以及人们实践活动的方向、目标与手段,并形成主体特有的心理结构、审美情趣和伦理原则.本文试图揭示价值评判的一般过程和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构成因素,以期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论实践活动的情感意志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践创造活动中,人是以自己的整个身心、灵肉、全部本质力量去改造对象世界的。因此,人所发动的实践活动对程,既不同于自然物之间的纯粹客观化的运动过程,又与动物同周围世界之间的纯粹本能化的活动过程有本质的区别。人的实践创造活动既体现物的原则,又体现人自身的原则;既存在着物质的运动规律,又包含着精神的活动规律;既涉及到自然世界,又关联到社会和历史。因此,人的实践创造活动有着诸多基本特点。过去,人们一般从客观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角度去界定实践的特点,而忽视了实践自身所独有的内在性特点和实践主体的丰富特性。对于实践自身的内在特性笔者已有诸多论述,此文只侧重谈实践主体的基本特性——情感意志律。  相似文献   

17.
赵士发 《江汉论坛》2005,2(4):63-66
世界历史概念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范畴,它是在对史学的世界历史概念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概念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厘定的.马克思通过对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史前史与人类史的比较揭示了世界历史概念具有两层不可分割的含义,即历史的整体性与人的全面性.马克思对世界历史概念的逻辑规定表明这一范畴具有历史性、事实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赵光昱 《理论界》2007,(12):29-30
由于社会的历史条件限制和阶级的局限,马克思主义以前人的全面泰展思想是抽象的人,从整体上脱离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离开人的感性物质活动去考察人的本质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站在整个人类和社会自身发展的历史高度,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类自身进步和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步,对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做了全新的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应当重视教育的作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对立统一,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的新哲学体系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进到客体和主体的关系,因而主体也是马克思新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之一.从现实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去考察、阐述主体,这是马克思研究主体的方法的显著特点.由此,马克思就同黑格尔哲学从脱离人的思维的运动和意识的历史以及费尔巴哈哲学从人的情感生活,去考察、阐述主体的做法区别开来.并且,马克思进而否定以“绝对理念”、“自我意识”和“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等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观点,确定“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主体观上突出了实际活动着的人和人的实际活动.马克思正是以这种唯物的和辩证的观点、方法为指导,去展开对主体的性质、需要及演变等问题的阐述的.  相似文献   

20.
宋珊珊 《东岳论丛》2023,(3):111-117
近现代哲学对“人的价值”高度重视,“人的价值”范畴是一个抽象性很强的哲学概念,这造成其与现实世界的分裂与脱离。马克思突破了这种抽象性的束缚与形而上学窠臼,将“人的价值”范畴引入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使其内涵发生实质性改变。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从早期政治经济学文本到以《资本论》及其手稿为代表的成熟时期,“人的价值”范畴表现为由“基于个体视角下人的主体性觉醒”转向“人与人之间社会经济关系视角下人的全面性本质的复归”,这构成解释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范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人的价值”范畴的生成性内涵和整体逻辑一以贯之,对新时代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