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美娣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9,(6):7-13
戚继光赴浙抗倭,始投于钱德洪门下,细究心学,并于戎马倥偬之际向王畿问学。在各方熏染下,他笃信“良知”说,论学以“治心”为要,在方法上,反对当时盛行的空虚之法,坚持以“诚意”为工夫,从而有较深心学造诣。同时,创造性地将心学思想运用于治军上,提出“治心”“练气”之说,主张将士以忠义之心相感召,同心戮力,尽分安民。 相似文献
2.
冷东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23-29
明朝中期戚继光等率领的明朝部队一举平定潮州吴平海盗集团,威名大震。朝廷命其兼管潮惠二府以加强对潮州地区的统治。戚继光南北征战,所向披靡,正值意气风发之际,对此任命却百般踌躇,多次上书请辞,最终使朝廷收回任命,其表现令人费解。文章分析了戚继光认识潮州社会的条件以及对潮州地区的看法,论证了戚继光拒绝任命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领会潮州地区的社会特点,这也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国家与区域关系的表现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3.
明代中期以来,随着火器大规模地使用与性能的提高,传统武术作用降低。明代著名将领戚继光将二者关系活学活用,创造了一些战争和边防的辉煌。受制于火器缺陷和社会制约,火器技术处于有限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季爱民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67-71
从弗莱彻的研究的主旨来看,境遇伦理学主要是要对抗长期统治西方的基督教伦理道德,矛头直指基督教传统伦理学的律法主义和教条主义,但实际上,境遇伦理学不过是对传统伦理观,特别近代以来古典伦理学中的"主体"因素的张扬。一般来说,境遇伦理学是从伦理思想方法、道德原则和价值目标三个方面来对抗基督教伦理观。本文力图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中所蕴含的主体向度,阐释道德主体在道德生活中的基础性地位。 相似文献
5.
6.
曲金良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8-20
长期以来人们对戚继光的研究和认识 ,基本上集中在对其作为爱国主义将领、抗倭名将和民族英雄的认知和评价上 ,而对其作为中国这样一个海洋大国的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的著名人物、其对中国海洋文明历史发展的影响、其对中国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的作用、其作为中国海洋历史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 ,却还远远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挖掘和发挥。戚继光海防思想及其实践的海洋历史文化价值、中国沿海各地戚继光遗迹的海洋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价值及其当代开发与保护 ,是我们今天的戚继光研究所更为需要的 相似文献
7.
仝晰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6):123-126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全面总结练兵、练将经验的心得,对将帅的职业要求、品德修养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并对将帅的培养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充分的论述,既有对历代兵家将帅观的继承,又有其独到的见解,在中国军事理论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谭旭东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5):104-108
网络文化是一种建立在数字技术之上的文化,一种将世界进行抽象编码而又重新构造的文化。网络文化对儿童和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但对青少年来说,最具影响力的是网络歌曲、网络游戏、网络交友和网络文学等几种亚形态。网络文化对儿童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但它也不是完全正向的。 相似文献
9.
徐海峰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2-70
社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也是精神由超验回归人自身的世俗化过程。世俗化是精神演进发展中的重要情境。世俗化精神既被物化,物也被精神化;世俗化精神呈现出外在感性化样态,是精神的异己超验化与内在理性化的中介环节,并在三阶段内在演进逻辑中彰显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世俗化境遇中精神的超越,不仅仅诉诸内省思维和审美意识来实现精神的自我救赎,更要从根本上依靠“改变现存的事物”的实践智慧,超越“资本的逻辑”,破除物化向精神转化的制度障碍,建构超越世俗的精神的核心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清达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87-90
境遇伦理学是美国基督教内部20世纪60年代起出现的新道德改革运动的产物。与拉姆色(P.Ramsey)为代表的保守派的论争中,革新派中的弗莱彻的“境遇伦理学”最为激进,影响最大。弗莱彻赞赏道德相对主义,甚至把自己的伦理学说称为以实用主义为战略,相对主义为战术,以实用主义、相对主义、实证主义和人格主义等4条实用原理为行动方针,以“爱”为至高原则的道德观。然而事实上,笔者认为:弗莱彻的境遇是相对的,而爱则是道德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沈世培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2):17-20
辛亥革命以后,安徽的社会经济变化很大,市场扩大,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通过辛亥革命前后安徽社会经济变化的比较,从一个侧面来考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奎俊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2):63-69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了新疆。为巩固统一、加强西北边防、保持社会稳定。清政府从东北,热河,陕西,甘肃等地调拨满洲八旗、索伦、锡伯及绿营官兵驻防新疆。清廷尤以满洲八旗官兵驻防为主导,从而形成了满洲八旗在新疆的驻防体系。此驻防体系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化。建省前。以军府制下的满洲八旗、绿营驻防为主,到建省后,军制改革,以勇营制为主体,满洲八旗体系缩减,再到辛亥革命时,满洲八旗衰落,化兵为民。新疆满洲八旗驻防体系的变迁,也折射出新疆政局和社会生活的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认识和建立科学生态环境的伦理观的必要性分析 ,突出阐述了科学的生态观、价值观和消费观的涵义 ,力求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4.
法律似乎与生俱来地与正义联系在一起,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正义是永恒的,而正义的内容常变.然后考察不同生产方式下的不同的正义变化,并主要分析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应然正义.最后以此构建中国在当前历史时期符合正义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分支社会学的定义与归属问题,应该强调社会或社会学的中轴作用。所谓的分支社会学,就是对该分支领域的行为的社会意义理解及社会学阐释。某种社会行为的社会意义理解,是产生共识的;但社会学阐释是社会学研究者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个过程,它体现了分支社会学的独特性和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欢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32-35
“离合词”是汉语中介于词与短语之间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从语法性质来说,它属于词;它最早出现于宋代,类化作用、认知方式、语体色彩、经济原则等都与离合词的产生和形成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潘洪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3):59-63
驻防八旗受到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是无疑的,如本民族语言的消失、风俗的演变等.在这种变迁过程中,驻防旗人也深深地融入当地社会.但他们保持了自身的族群认同,所有习俗的演变都隐隐显示出一种有选择的学习与变化;同时,他们也用自己的文化习俗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社会. 相似文献
18.
佟克力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3):82-87
清代伊犁驻防满营分别有惠远城满营、惠宁城满营以及新疆建省后恢复的旧满营、惠远城新满营、塔尔巴哈台新满营。满营于1764年始建,1864年在农民起义中溃散,1882年后恢复重建。采取携眷驻防兵制度,主要职能是驻防、巡守、换防及平乱御外。 相似文献
19.
林志达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10):92-96
高等学校的内部管理既包含学术管理性质,又具有行政管理性质。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还无法真正摆正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经常性地出现“混淆不清”、“本末倒置”、“权力泛化”等现象。在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关系有必要进行协调。对二者关系进行有效协调的途径主要应从转变观念、健全学术管理机制及优化行政管理机制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刘凤霞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46-47
一、家族式民营企业产生的原因家族式民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历史的渊源与现实基础。在私有制条件下,历史上最早的企业均是家族式企业。当时的家族企业,提供资本的人和经营者是同一人,甚至连使用的劳动力与家族都有亲缘关系或故里关系,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投资人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