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张澜是党的忠实朋友,爱国志士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乌兰夫同志在纪念张澜先生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张澜先生的一生是随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不断前进的战斗的一生,他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再到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决拥护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爱国老人。”张澜一生具有优良气质,强烈的正义感。在旧民主主义的革命中,是革命的旗手之一,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事迹,可以从一九一七年谈起,他担任四川省长时期,因四川  相似文献   

2.
(一) 张澜的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张澜对中国未来理想社会的描述和实现这种社会的必要性及其方法途径的认识。从现在已知的资料看,张澜论述社会主义的文字资料有:1919年发表的讨论社会主义的《答梁乔山先生书);1929年前后演讲和撰写的《怎样研究经济学》、《我们对教育的主张》、《中国学生底出路》,1943年发表的《中国需要真正民主政治》等,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谈及社会主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写有《说仁》、《墨子贵义》几篇阐发古圣先贤经典的文章,把我国古代大同理想同社会主义融在一起;新中国建立前后在一些信扎中零星提到社会  相似文献   

3.
民主政治思想是张澜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研究他一生历史功绩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张澜先生积极宣传民主政治主张,为在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他终日奔走呐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着民主运动的向前发展。抗战时期,张澜先生的民主政治思想首先是以“抗战建国”的政治主张为基本出发点。自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危机。在民族危亡的严峻关头,张澜先生以满腔爱国热情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他愤  相似文献   

4.
张澜(1872——1955),字表方,四川南充人,清末秀才,早年留学日本。是四川保路运动的著名领导人之一。曾任嘉陵道道尹、四川省长、成都大学校长。抗日战争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他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组织和领导中国民主同盟,任同盟主席。解放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澜的一生,渡过了漫长的岁月,经历了旧民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他走过的道路是曲折的,他的政治思想,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对于张澜一生的政治思想,本文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鲁迅,这位我国文化领域的巨人,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爱国是他一切思想、行动的出发点。他一生始终都在忧国忧民,始终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他在日本留学时所写的《自题小像》一诗中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就是他献身的誓言和行动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义”是《三国演义》的重要思想,“义”是《三国演义》人物行动的准则之一。一些人(主要指各军事集团的首领)标榜自己讲义气,其目的不外是为了笼络部下,壮大自己的力量,扩大地盘,进而夺取全国的最高统治权利;一些人(主要指各军事集团的文臣武将)受“义”的支配,参加了汉末三国时期各军事集团的角逐斗争。在这些人之中,关羽受“义”的影响最深,关羽身上的义气最重,关羽是“义”的化身。后世点评家说《三国演  相似文献   

7.
张澜是中国民主同盟杰出的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周年时,毛主席称赞他说:“你的德很好,你是‘与日俱进’。”张澜一生从事革命活动,爱国爱民,公而忘私,是非分明,为中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奉献了毕生精力。他是中国共党的亲密朋友,与我党亲密合作几十年,对这一光辉历史作一简单回顾,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梅尧臣诗歌理论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梅尧臣(1002——1061),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安徽省宣城县双溪人。以诗闻名于世。他一生“少达而多穷”(欧阳修《梅尧臣诗集序》)。其家居生活甚至穷困到“妻饿儿啼无一钱”(《日自青龙呈谢希直》)的地步。但存诗二千八百多首。他的一生,是真正诗人的一生,也是清贫穷困的一生。他的后辈如司马光、王安石、苏轼均对他交口称颂。王安石说:“我得圣俞诗,于身果何如,留为子孙宝,胜有千金珠”。(《哀挽诗》)从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9.
在纪念杰出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实行家张澜先生一百一十六周年诞辰之际,捧读黎品、周子瑜编注的《张澜诗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12月版),欣喜感佩之情油然而生。尽管《张澜诗选》搜集的远非张澜先生遗诗的全部,但是,“窥一斑可观全豹”,今天的读者,仍然感受到先生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的跃动。那种情真意切、质朴醇厚的诗情,至今吟读,仍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由四川师范学院历史学教授龙显昭、谢增寿、王安平和南充市地方史志专家郭光杰、吕佰阶、陈祥超诸先生合作研究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项目“张澜研究” ,最近推出了新成果———《张澜纪念文集》。为缅怀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始人、新中国建国初期德高望重的国家领导人之一张澜先生 ,其故乡的有识之士怀着对张澜先生的崇敬心情 ,周密筹划 ,认真组织 ,精心编辑整理出版了《张澜纪念文集》。编纂工作历时八年 ,比较全面地收集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张澜先生的评价 ,以及张澜先生的生前好友、亲属充满崇敬的追忆和凭吊文章 ,还…  相似文献   

11.
1990年10月30日至11月2日,由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南充地区地方志协会和南充地区历史学会共同主办的“张澜生平与思想学术讨论会”,在四川南充市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共6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及资料共40篇(册)。与会代表围绕张澜生平与思想的有关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一些有争议性的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探讨。现将讨论情况概述如下:一、对张澜总的评价问题与会代表以大量的史料论证,张澜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很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我  相似文献   

12.
张岱年先生是当代中国德高望重的哲学家、中国哲学史专家。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他 70余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 ,大多是在清华、北大度过的。一生著作 40 0万字 ,收入《张岱年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和《张岱年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他一生学而不倦、笔耕不辍 ,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有 :(一 )在哲学上。早在 2 0世纪 30年代初 ,张先生接受了辩证唯物论 ,潜心研究、阐发 ,始终不渝。同时又挖掘整理中国传统哲学。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促使辩证唯物论中国化。三四十年代 ,建立了一个“唯物、理想、解析 ,融于一体”的新哲学体系 ,…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有关历史著作共五种,即《永历实录》、《大行录》、《莲峰志》、《读通鉴论》、《宋论》等。其有关史论部分,详见于他晚年著作的《读通鉴论》及《宋论》,也散见于他的治经、说子、论政、杂文、随笔诸作。因此,他的学术成就,不仅在哲学方而自成其体系,文学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史学方面亦有卓越的创见,为中国史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本文仅就他的史学方法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他在《读通鉴沦》的卷末写了《叙论》四篇,说明他写书的主旨,即(一)反对旧史的正统说;(二)说明史论的原则;(三)反对过去史新变论之二弊,即浅中无当之失和纤曲委琐之说;(四)申述古今治道之变通,赞美《资治通鉴》一书的命名,说明史论的意义。约而言之,其义有四:即(一)确立经世致用的目的;(二)坚持历史主义的态度;(三)抱定实事求是的作风;(四)“言”、“事”、“义”相结合。这四种原则,一反从前的空疏而为实用,主观冥想而为客观实证,是明、清之际城市经济发展在王船山学术思想上的反映。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分别贯串在读史、论史、订史和撰史等各个方而,提供一套完密的史学方法体系,尤其值得我们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4.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因病逝世,享年仅55岁。他一生以文学作武器,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惜“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一滴地滴过去”,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鲁迅的一生是可歌可泣的光辉战斗的一生。本文试图以《鲁迅日记》(以下简作《日记》)为主线,并结合其他的一些鲁迅著作和书信,以及他人回忆鲁迅的文章,对鲁迅一生的“病情”作一钩稽,进而窥见这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韧地反抗和呐喊着前进的一个侧影。  相似文献   

15.
宋江瞻顾于“忠———义”两端 ,是受“青史留名”的观念支配 ,是有明确的目的性的。宋江上山前只讲“义”不讲“忠” ,他广泛结交天下好汉是有目的而为之———是为赢得社会声誉以抬高身价 ;他上山后又只讲“忠”而不顾“义” ,力主招安 ,是为走正常渠道成就功名。他一生脚踩“忠———义”两只船是以“青史留名”作为运行轨道的  相似文献   

16.
《水浒》是一篇悲壮的史诗,尤其是宋江这个中心人物,从刀笔小吏到义军领袖,再从义军领袖转变为封建王朝的走卒和忠臣,直至免死狗烹,其悲剧的一生令人扼腕痛惜、催人泪下。纵观宋江一生,“忠”和“义”是他思想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他为理想而奋斗,尽管这个理想无法实现于当时那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正因为不能够实现,导致了悲剧性结局,惟其结局悲剧性之惨烈,方能产生振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忠义观的内在矛盾和忠义观与当时社会的矛盾构成了全书两条内在的线索。以忠义为线索,宋江的一生可以明显地分为四个时期:(1)上山前…  相似文献   

17.
孔老二在宣扬所谓“德治”、“仁政”的时候,一再吹捧郑国的子产,说子产能以礼治国,是“君子之道”的样板,说他具备了“君子”的四种美德:“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子产死时,他痛哭流涕,称子产是“古之遗爱”。(《左传·昭公二十年》)。在孔丘的心目中,子产就是“仁”的化身,子产治郑国就是“仁政”的标本! 叛徒、卖国贼林彪对子产也推崇备至。他把孔丘称赞子产所谓“君子之道”的一段话,视为《论语》的“精华”,亲笔抄录下来,当作座右铭。他的死党还把孔丘称赞子产“宽猛相济”策  相似文献   

18.
张志和生活在盛唐向中唐骤变的动荡时期,一生漂泊湖海,浪迹山林,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生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秋,卒子唐代宗大历八年(773)秋冬,享年仅三十岁。他的作品流传于世的除《玄真子》三卷外,尚有九首诗词。历来人们仅知其《渔歌子》(又名《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一首,其实他的五阕《渔歌子》是一个整体,不仅在当时的文苑和画坛上负有盛名,而且对后世的词作也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还蜚声国外,特别是对日本词学的兴起和盛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洵(11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他一生以少年“游荡不学”,中年发愤苦读,晚年名震京师著称.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长于策论,尤好言兵.他所生活的时代是表面承平而危机四伏的时代,是庆历新政失败而王安石变法正在酝酿的时代.他是一位“皇皇有忧天下心”,“有志于当世”的人物.他针对当时社会的各种弊端,提出了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的革新主张.苏洵的革新主张集中表现在《几策》、《衡论》和《上皇帝书》中.《衡论》作于至和  相似文献   

20.
<正>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的一生是抗金志士的一生。他的充满斗争的生活道路,使他的词以反映社会重大政治问题为主要内容,大都写得慷慨激烈、沉重豪放,但他也写了好几首清新活泼、充满乡土气息的农村词,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首。“黄沙”,是指江西上饶的黄沙岭。据《上饶县志》载:“黄沙岭在县西四十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