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领导是相对于人治领导而言的。何谓法治和人治?在古今中外有着不同的内涵。但就其实质而言,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在治国方略上,主要依靠法律制度还是依靠道德;在政治制度上。是实行民主还是实行专制。体现在领导方面,就是主要依靠代表全国人民意志的宪法法律和科学的体制制度来进行领导。还是主要依靠领导者的意志、品德和才能,通过思想道德的修养教化来实施领导?正确的答案显然是前者。所以,人治还是法治,不仅是传统政治与现代政治的分水岭,是两种本质上对立的治国方略和政治制度.而且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领导理念、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人治与法治优劣问题的讨论,不仅标志着沉寂了几十年的中国法学开始复兴,也标志着中国的法律人对法律在中国现实社会中地位的认识不断深入.但笔者注意到,这次讨论基本上是围绕人治与法治的社会功能而展开,或者说讨论的焦点是人治与法治两者哪个更适合现代中国,很少触及人治与法治的价值追求.而笔者认为,人治与法冶的价值追求才是人治与法治最本质的区别,也是比较二者优劣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3.
宪法是法治的基石,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体制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宪政制度的协调配合。良好的宪政必须以健全的市场经济为前提。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的缺陷需要政府去弥补,市场经济盲目的发展需要宪政限制和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西方宪法产生的根源入手,比较了近现代中国宪法与西方宪法之间的渊源。作者认为,宪法要在中国生长成熟必须将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适时适势结合,才能推动宪政法治。  相似文献   

5.
在全面依法治国方针的推进过程中,相应的推进效果与广大领导干部之间关系密切。对于不同的领导干部而言,其执政方式和执政行为等会对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领导干部群体中还存在十分明显的长官意识和人治思想等,为数不少的领导干部存在法治意识较为淡薄的情况,进而导致执法不严、以言代法等各种不良情况的出现。为此,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对领导干部进行引导和教育,以促进其从人治观念向法治观念的有效转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和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迫切要求领导工作向一种新型领导转变,即从人治领导转变为法治领导。这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如果口喊法治,而领导工作仍然摆脱不了人治那一套,建设民主法治国家、实现现代化就是一句空活。因此,从领导观念、领导素质、领导方式、领导手段,到领导体制和领导制度,都必须努力实现法治化。  相似文献   

7.
马文峰 《决策与信息》2011,(10):106-107
经济社会的转型呼吁宪法介入市场经济,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和健康有序发展;同时法治经济之下的市场经济为宪法的介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的宪政应该在市场经济中勇敢地走出第一步。在市场经济治理模式中,传统的政府——市场两分法和有学者提出的宪法——政府——市场三分法皆具有其局限性。为让先法在当前的环境之下能真正介入到市场经济,有必要通过调整宪法和部门法之间的关系,建立宪法——部门法——政府——市场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随着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深入实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依法治国关键是要依宪治国,依法行政关键是要依宪行政。因此,深入探究依法行政与宪政的关系,对依法行政进行宪政分析,探讨社会转型对政府行政的时代要求,研究如何加强依法行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区分人治和法治并争论二者孰优孰劣是当今时代的喜好。当下的中国也面临类似的怪局:法治的倡导与人治的事实并存,而人们的概念争论并不能切中现实的复杂性。一个社会采取何种治理模式,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喜好,而由日常生活所塑造而成的生活形式来决定。生活形式是生成制度和法规的本体论基础。在现时代,由自然科学规定的工业化进程使人类的生活形式日趋同质化和同构化,这为法治成为普遍诉求提供了可能。但法治并非十全十美,它自身固有的悖论使其效用有一定局限。事实上,人治与法治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它们应该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限度内协同共存。如何调适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实现二者的最佳搭配和最大合力,这并不仅是一个思辨哲学的问题,而必须诉诸现实来求解。我们应注目于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关注日常生活的塑造功能。在这方面,中国古代哲学的"时中"智慧可以给今人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政府法治生态环境是指政府在完善自身法治系统的同时,要注意从社会整体出发,优化政府法治建设的软环境,加强依法行政的生态位建设。对政府法治系统生态位的思考,就是对政府法治与其他调整社会的手段(德治、人治)的竞争、共生、协调、平衡关系的思考,也是对政府法治系统生态位外部干扰因素(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的考察。一、政府法治生态环境的生成逻辑(一)公正——政府法治生态环境构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1.
我校的管理经历了人治管理、法治管理、德治管理、人本管理等阶段。人治管理依赖个人权威施行管理,其优点是效率高,但容易形成个人专断;法治管理的特点是一切以法规为依据,简易公正,但缺少人情味;德治管理强调以德治校,领导的道德品格和群众的道德素养是管理的支柱,其缺点是见效慢;我们需要一种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能使学校管理高效化,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人本治校的内涵——和谐人本管理将人本身视为目的,它所追求的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双重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两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促…  相似文献   

12.
近20年是中国经济转轨、体制转型、社会观念急剧变化的时期,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世界性发展潮流为法治代替人治、法理解构伦理奠定了基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  相似文献   

13.
我校的管理经历了人治管理、法治管理、德治管理、人本管理等阶段.人治管理依赖个人权威施行管理,其优点是效率高,但容易形成个人专断;法治管理的特点是一切以法规为依据,简易公正,但缺少人情味;德治管理强调以德治校,领导的道德品格和群众的道德素养是管理的支柱,其缺点是见效慢;我们需要一种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能使学校管理高效化,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刘涛 《领导科学》2020,(6):39-42
"官吏制约"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官治、权治与人治的关系上。具体来看,在现代治理变革中,"官吏制约"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对现代人本价值理念遵循、现代为民服务目标导向、现代民主法治思维方式运用的消解。为此,应超越"官吏制约",转向法治化治理。首先,完善国家法律制度,尤其是增强民主法治思维;其次,健全权力运行体制机制,尤其是加强对权力的法律监督;再次,建立依法协同治理体制,尤其是充分发挥多元治理优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进程的日益深化,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正在由传统的人治方式转向现代的法治方式.当然,这一历史进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必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反复曲折的演进过程.毋庸讳言,由于诸多原因,在我们现实的领导活动中,法治精神的贯彻仍有很大困难和阻力,仍有不少领导者还是习惯于或者倾向于人治,还有一些领导者比较喜欢和崇尚人治,我们在这里将此类现象统称为领导者的"人治偏好".领导者的"人治偏好"对我们的工作和事业有着极大的危害,在党中央突出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绝不可等闲视之,必须认真进行研究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企业IT投资决策中常见的主要问题;分析决策中需要把握的5个关键要素,包括IT和企业价值的关系,企业战略、IT战略关系和IT投资及资金计划的长短期平衡关系,不同IT投资类型之间资源配置的平衡关系,支持业务的稳定运营和响应其快速变化的IT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IT技术和IT投资决策之间的关系;阐述IT投资决策的一般观点和具体方法,着重探讨不同类型应用系统各自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罪刑法定原则与中国传统的“情理法”思想从表面上看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很多学者也从罪刑法定原则所产生的西方思想文化渊源角度对中国现行的罪刑法定原则做出了诸多批判。本文对我国在罪刑法定原则的司法实践所面临的问题采取了包容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对中国现行的罪刑法定原则进行阐释,认为其实质是对西方的罪刑法定原则与中国传统的“情理法”思想的一种很好的融合,是在中国这种由人治走向法治的特殊时期,两种文化相互交融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8.
所谓当代的法治,指的是以民主宪政为前提的依法之治、文明之治;而今天的德治,与古代的德治是不同的,它指的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培养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指导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作为人民公仆的党政干部的思想,从而真正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思想道  相似文献   

19.
刘玉 《决策探索》2001,(6):42-42
改革开放20年来,伴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变革,我国社会主义税收事业蓬勃发展,逐步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转变.一方面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得以确立,税收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另一方面,随着税务行政复议、诉讼案件的增多,要求依法办税、依照法定程序办案.征纳双方法律意识的增强,是我国税收法治化进步的标志,对促进税收执法水平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后,法治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然而到底什么是“法治”,却往往言人人殊。近读古代法家著作,方悟这样的概念模糊不自今日始。兹姑尝试以辨析之。 “法治”一语所以易致理解上的错误,乃因为它一身而二任,兼指中西两种不同的政治理念。西方的“法治”思想,首创于亚里士多德,他批评乃师柏拉图的“人治”论,对法治和人治进行比较,得出法治优于人治的结论。他指出:“要使事物合于公正(公平),须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