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20世纪末期,中国文坛出现了继20世纪30年代之后又一次城市文学与乡土文学对峙共存的文学格局,使城市和乡村成为新世纪小说中两个性质完全不同又互渗并举的想像空间。本文主要剖析新世纪小说中的三种城乡想像方法:土地表征下的乡村生存悖论、城市文明对乡村文化的排拒与挤压以及欲望重压下的城市生存镜像。  相似文献   

2.
对城乡粘合机制进行文献梳理发现:学界关于城乡粘合机制的论点主要有六点,分别是社区粘合说、中间地带粘合说、产业粘合说、生态粘合说、交通交流粘合说、文化教育粘合说;媒体关于城乡粘合机制的观点有六个,分别是人才交流粘合论、商业交流粘合论、公共服务交流粘合论、文化交流粘合论、涉农产业粘合论、公益组织粘合论.当前城乡粘合机制研究偏重于定性分析、宏观视角、分散论述及机制理解,预计未来研究将逐步走向定量实证、微观视角、系统分析与机理探索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显著。从建国到改革开放,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加深和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进行转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努力,城乡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形成的原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二元经济转化的动力、途径等问题对国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4.
统筹城乡研究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然而,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自然而然地使贫困、失业、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在有些情况下这些问题甚至会恶化。近年来逐步拉大的城乡社会经济差距引发了人们对“三农”问题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5.
如何正确处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是现代化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现代化自晚清开启以来直到新中国建立前,都是以牺牲和遗弃农村为代价,其结果是导致农村日益被边缘于现代化进程之外,形成了城乡分野的二元经济格局。农村对现代化产生隔膜和逆反应,并最终使现代化陷入了困境。新中国前期的工业化在超量汲取农村资源的同时,也力图使现代化的初期成果渗透到农村,实现工业化对农村社会的改造。但农村发展的迟滞表明农村从现代化获取的益处远远不及它做出的贡献和牺牲。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于农村的政策倾斜和资源配置不断增加,农村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总体来说,工业与农业未能平衡发展,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极大地制约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战略决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改变我国典型的城乡分割、城市乡村二元社会结构,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7.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制瓶颈.我国二元社会结构有静态与动态两种形态,静态二元结构与动态二元结构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的双重二元结构.当前各地正在推进的城乡一体化,主要侧重于破除静态的二元结构,而忽视破除动态的二元结构.动态二元结构的弊端正日益凸显.要真正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必须全面破除双重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因素。该文阐述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由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社会影响以及城乡二元社会的自我协调,并认为我国只有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才能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为一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前,虽然我国城镇化发展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我国城乡关系失衡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影响未来城镇化健康发展。深入分析我国城乡关系失衡的主要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这对增强农民发展能力和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论表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与政府长期推行的二元财政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必须着重处理好政府"越位"缺位"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研究城乡二元结构是社会结构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转型期中国城乡结构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城乡差距愈加明显和城乡分割开始弹性化,通过对两大特征的描述和成因的探究,我们认为应该从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体系、教育、转移支付以及户籍制度改革五个方面入手,促进中国城乡结构由“二元”走向“一元”。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了现行教材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本课程教材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的诸多作家强烈感受到当下农村生活的混乱与破碎,他们运用了非常态视角、荒诞与狂欢等叙事策略来表述时代变革中的乡村,不再对农村生活进行整体性的叙述,这在贾平凹、阎连科、林白与莫言等作家近些年的乡村长篇叙事作品中表现得十分明显。从而,表述混乱的新世纪乡村小说形象地展现出支离破碎的乡村图景。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文学在很大程度上走在文学反映理念和文本形式实验之中,造成了某些创作场域的单一和极端.在反思和创新的视阈中,从可能产生新价值的文学现场去观照,可以发现进入新世纪以来,小说创作在文学观念、言说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反思与调整,并正在形成一种新的价值嬗变.  相似文献   

14.
1948年5月,茅盾和沈从文同时写文章表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仔细阅读中,我们发现:茅盾和沈从文这种评价是他们不同的“五四”想象。茅盾侧重文艺工作者的任务和五四的政治意义,显示出“毛文体”“毛话语”对茅盾的潜在影响;沈从文侧重五四精神与文运的重建、五四学人与新北大人的思想探索,显示出作为思想者的沈从文的独特思考。两种不同的“五四”想象,导致他们的思想分野。1948年,是他们这种“五四”想象的最后展现。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国际油价在基本上处于长时间高涨态势后又在近期保持了趋势性低迷。现有国际油价走势的研究难以对新世纪(尤其是近几年)国际油价走势给出充分解释。世界石油市场存在的双重定价悖论或许能够对新世纪国际油价走势提供另外一种有效分析视角。英国Brent原油价格日益成为世界石油市场最重要的基准油价格,但其所处区域市场的原油产量却逐年下降,直接导致Brent原油价格上扬,Brent原油价格通过基准油价格制度带动整个国际油价上涨,并在扩大效应的支撑下放大了国际油价上涨幅度。国际油价上涨和高位运行需要建立在旺盛的石油需求基础上,一旦世界石油需求增长出现不振甚至萎缩,国际油价就会大幅度下降,出现低迷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每一种艺术形式都负载着特定的生产方式及意识形态所规定的意义。与传统工业题材小说基于阶级斗争、生产矛盾、思想冲突设置叙事框架不同,新世纪工业叙事显现独特的叙述特征和艺术追求,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编年体、成长、“生活流”三大模式。三大模式具有丰富的具体内容和深厚的文化蕴涵,表达了创作者和阅读者特定的文化心理诉求,但也存有值得警惕的趋于“另一种模式化”的隐忧。  相似文献   

17.
对英雄的全新考量与塑造,是新世纪军旅小说创作最显著的特色.这些新的英雄人物,个性张扬,心思细腻,命运多舛,从内在肌理中散发出光风霁月般的人情味与精气神.创作者们通过对英雄独具个性的形象塑造、细腻深邃的心路探询和荒诞悲怆的命运言说,改变了长久以来的传统英雄塑造模式和军旅小说的书写范式,为以后更深广的英雄探寻预设了种种可能.  相似文献   

18.
在解放区文学与十七年文学中,《荷花淀》与《百合花》作为战争诗化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性,成为20世纪中国革命文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这两篇小说在迎合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同时,又具有某种偏离主流革命文学的特殊品格,具体表现为文体偏离、风格偏离与情感偏离,由此形成其独特的美学特征。探讨这种在中国现代特殊的文化生态和政治环境下所形成的异质性,对于深化革命文学研究不无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世纪世界格局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具有双重效应:多极化与单极化,但主导趋势是多极化。科索沃战争后,对国际局势的基本判断仍应坚持和平与发展这一个主题不变,经济全球化与多极化这两个趋势不变。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前期难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世界将处于一个漫长的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